宝宝理财全面进入“1 时代”,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1.63%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20-06-03 10:37:00

摘要
二季度以来,宝宝理财持续的低收益,正令愈来愈多的“铁粉”感到失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宝宝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九成。随着“1时代”的全面到来,其投资价值也逐渐缩水。

    “目前持有的宝宝理财产品,收益全部下跌到1.9%以下了,平均只有1.6%左右。”6月2日,成都市民张女士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购买宝宝理财6年多了,从没看到过这样低的收益。”

    二季度以来,宝宝理财持续的低收益,正令愈来愈多的“铁粉”感到失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宝宝理财产品占比已超过九成。随着“1时代”的全面到来,其投资价值也逐渐缩水。

    收益率2%以上产品不足一成

    由于多款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货币基金均以“宝”命名,各种“宝类”货币基金亦被统称为互联网宝宝。

    受翘尾效应影响,去年末,互联网宝宝收益率持续走高。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3日-29日,78只互联网宝宝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69%。其对接的135只货币基金中,17只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78只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3%,仅有1只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下。

    然而,短暂反弹之后,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下旬以来,互联网宝宝收益显著走低,部分产品首度跌破2%。截至上周(5月25日-31日),73只互联网宝宝产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63%,再创近年来最低水平。

    “目前宝宝理财收益率普遍较低,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宝宝越来越少。”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清明节后首周(4月6日-12日),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下的货币基金为80只,占比59.26%;而截至上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下的货币基金增至140只,占比达90.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仅有14只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占比9.1%。

    从不同类型销售平台来看,上周银行系宝宝平均收益率环比略升,为1.69%;代销系宝宝、第三方支付系宝宝、基金系宝宝平均收益率均环比下跌,分别为1.66%、1.60%、1.53%。

    活期理财产品关注度提升

    总体来看,流动性持续宽松,市场利率加速下行,被认为是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在刘银平看来,6月份时值二季度末,季末资金压力下市场利率有可能继续稳中有升。宝宝理财收益率跌势有可能放缓,下半月有望小幅反弹。

    但预期中的反弹能否挽回投资者的青睐,仍是未知之数。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家庭资产配置选择被认为趋于保守和稳健,互联网宝宝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性符合其需求。另一方面,收益的持续低迷,也在令投资者失去信心。

    “目前宝宝理财的收益基本集中在1.3%-1.8%左右,购买1万元一年收益只有100多元。”张女士表示,“收益甚至比不上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继续上涨。其中,1年及以内期限定存平均上浮幅度仍在30%以上。以1年期存款为例,平均利率为1.95%左右。

    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活期理财的关注度也持续走高。业内人士建议,目前,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养老保障管理类产品、互联网存款、短债基金等活期理财方式,可作为宝宝理财的替代。

    以互联网存款为例,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多个互联网平台依然提供银行存款产品,且不乏利率在4%以上的产品。需要留意的是,对于提前支取的计息规则方面,目前多数产品由靠档计息改为按银行活期利率结算。

    但与此同时,亦有产品为定期派息。如某银行“盛智存1号”,其派息周期为90天,派息利率为4%。即存入后每满90天为一个计息周期,按年化4%派发利息。提前支取时,仅不满一个计息周期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此外,短债基金和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近期热度也逐渐走高。其中,中短债基金主要投资剩余期限不超过3年的中短期债券,相比货币基金,可投资的标的范围更广,投资灵活性更高,杠杆可操作空间更大,收益竞争优势更明显。目前部分中短债基金产品近一年收益率在4.7%以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