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服务三大城市群发展战略
摘要 信托助力三大城市群的金融中心建设金融要素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金融要素的流通对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通过促进企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集聚。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在诞生、成长、成熟到衰退或升级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
信托助力三大城市群的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要素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金融要素的流通对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通过促进企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集聚。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在诞生、成长、成熟到衰退或升级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交通、医疗、就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配套的金融服务,必然对金融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产业集群向着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最终会体现为城市群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深化。
三大城市群金融中心集聚态势已经初步形成
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业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及相关金融附属活动而新创造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地区金融要素的丰富程度。从规模来看,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间金融业增加值差异巨大。这一差异可以从资源的流动角度来解释:优质、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禀赋往往向中心集聚,而成熟或走向衰退的要素往往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前者促进产业升级,后者则支撑产业转型及产业集群的形成。
从各城市的经济总量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除上海GDP规模遥遥领先外,其他各城市GDP规模呈阶梯状递减,过渡较为平缓。如图2-10所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和河北无论是从GDP总量还是从增速看,均远高于天津,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坐拥深圳、广州两座一线城市以及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这三大城市成为湾区强大的经济支柱,其他城市虽然经济规模略逊一筹,但增速十分可观,未来随着资源和人才的加速流动,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潜力较大。
根据反映金融业发展水平和专业化相对水平的区位熵1指标,区位熵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熵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熵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如图2-11所示,京津冀城市群中除河北省外,北京、天津两地金融业区位熵均大于1;长三角城市群中区位熵大于1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金华、合肥、苏州等六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和地区中,香港、深圳、澳门、广州等四个城市的区位熵均大于1。表明这些地区金融专业化程度较高。
从金融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来看,北京、上海成为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而粤港澳大湾区内形成了深圳、香港、广州三强鼎立的结构,这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如图2-12所示,从增速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普遍高于城市群加权平均增速,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其金融业增加值也能保持7%以上的增速,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集聚发展潜能巨大。
信托支持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的集中程度高
在注册地位三大城市群的37家信托公司中,共有33家注册地所在城市均为金融中心城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14家,长三角城市群15家,粤港澳大湾区4家。如图2-13所示,2015年至2018年,33家信托公司在京津冀城市群的累计信托业务规模19.8万亿元,长三角城市群的累计信托业务规模1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的累计信托业务规模9.5万亿元。
从调研数据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信托资金投资于金融中心城市的集中程度最高。从信托项目数量上看,如图2-14所示,经过2017至2018年信托项目锐减后,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中心城市信托项目数量略有回升。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信托项目数量累计达15742个,远高于京津冀城市群9884个。其中,以上海、杭州等信托资金主要投资区域的信托项目数量增速较大。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上海、杭州两地信托项目数量增速分别达到8.5%和17%,受行业增速放缓影响较小。
从信托业务规模来看,信托资金主要投资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2016至2019年上半年上述金融中心城市信托项目累计达4118个,年均复合增速为5.1%;规模累计达1.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5.9%。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投向上述金融中心城市的信托资金约占长三角城市群信托资金的50%,信托项目数量约占长三角城市群信托项目总量的60%,城市群金融中心城市是信托业主要投资区域,如图2-15所示。
比较京津冀城市群金融中心城市信托业发展情况发现,长三角金融中心城市信托业分布更加均衡且项目数量保持更高增速。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金融中心城市信托项目数量增速达36%,远高于京津冀城市群信托数量7%的增速。从各金融中心城市的信托数量来看,上海、无锡和杭州2018至2019年上半年项目数量有所回升,受行业规模减少的影响较小,如图2-16所示。随着金融中心城市资金占比的逐步提升,金融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信托资金的聚集为长三角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的深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信托以创新方式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中心发展需要资本积累促使金融体量增长。长三角城市群金融资源高度聚集,金融资产体量庞大。当城市群发展到产业链齐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阶段,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会逐渐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了对全球资本流动、全球资产定价方面的影响力。
2019年9月19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发布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6)。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评价和排名。报告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迪拜、深圳、悉尼。上海得分领先于北京和深圳,在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产业绩效及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竞争实力较强。2018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781.6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生产总值17.7%;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605家,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便利了境外融资、结售汇化等金融服务。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5518.9亿元,同比增长83.9%,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4826亿元,增长1.8倍。
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信托参与设立了3只以上以国资国企改革和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的母基金。2016年11月,上海信托联合上海上港集团(600018,诊股)、上海建工(600170,诊股)和盐城东方集团(600811,诊股),共同出资28亿元设立临港东方君和基金,子公司浦耀信晔参股GP管理公司,深度参与基金运营。基金坚持投资科技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探索OLED产业、军民融合基金等展业机会。2017年6月,参与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65亿元,目标规模为300亿元,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行业。该基金是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通过国资运营平台聚合金融、产业资本,依托张江科创孵化功能,打造资源整合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大、运作规范高效的市级母基金投融资平台,聚焦处于初创期及成长期的子基金或科创企业,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2018年上海信托还发起自主管理的领新创致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首期人民币总规模8.622亿元,主要关注科创企业以及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子基金及直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