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铸心系列八:绽放在羌塘草原的国寿格桑花——中国人寿西藏分公司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和讯保险 2020-07-29 18:10:03

摘要
羌塘,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戈壁、草原、湖泊、山川,这片西藏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有着美丽迷人的景色。那曲,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有着浩瀚的草原、冰川、温泉,以及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然而迷人景观的背后却是严苛的生存条件——方圆2万平方公里,海拔49

国寿铸心系列八:绽放在羌塘草原的国寿格桑花——中国人寿西藏分公司脱贫攻坚纪实

  羌塘,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戈壁、草原、湖泊、山川,这片西藏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有着美丽迷人的景色。

  那曲,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有着浩瀚的草原、冰川、温泉,以及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

  然而迷人景观的背后却是严苛的生存条件——方圆2万平方公里,海拔4900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常年风雪交加,全年平均温度零度左右,含氧量极低。

  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一个令人闻而生畏的“生命禁区”。在这个广袤而严苛的“禁区”里,一群来自远方的人,与当地村民们一同战酷寒斗艰险,用顽强的意志力开垦着希望。

  他们就是西藏国寿扶贫驻村工作队。

  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启动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中国人寿西藏自治区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选派干部奔赴那曲地区聂荣县开展驻村工作。

  自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选派12个批次超过100人次的驻村队伍,为聂荣县的村民们送去了脱贫的希望,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寿格桑花”。

  大事抓紧,敢拼敢担的开路人

  聂荣的山很高,离天很近,仿佛伸手便可触摸到蓝宝石般的苍穹。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美丽浪漫的背后是山路的险恶,环境的艰苦。

  西藏国寿扶贫驻村工作队所驻的拔卓村,有着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和风大雪大的自然环境,村民的用电始终非常困难。前些年政府配发了太阳能,但那只能看老天的“脸色”。一到冬季,大雪封山,经常见不到太阳,有时连续两周只能点着蜡烛过夜。

  为了解决村民用电这一“老大难”问题,2013年10月,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完成了供电项目报告。经过多方协调,自治区相关部门批准了18万元建设资金,多年困扰村民们的用电问题终于盼到了解决的一天。

  电有了,路还在“路上”。为了让拔卓村能够无路处有路、有河处有桥,2013年,公司各工作队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考察工作,完成了致富项目的意见征集、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现场勘查、资金预算等步骤,形成了合理、可行的项目报告。为了使项目能得以顺利实施,驻村队员们无数次地来回奔波于聂荣县、那曲地区及拉萨,为群众“要钱”架桥、修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自治区强基惠民办拨款10万元用于驻地修路;2014年又拨款20万元用于驻地架桥。钱有了,心里踏实了,工作队员们便组织村民开始施工。由于当地气候环境恶劣,一年当中施工期只有两三个月,所以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工期,以便早日为老百姓把这两件事情办好。

  在平均海拔4900米的地方干体力活,会让人气喘、胸闷、头晕、头痛、心肌缺血,但这些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并没有阻挡工作队员们开路、搭桥的决心和脚步。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每天超负荷的施工后还要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驻地,工作队员们的拼劲深深地感动了村民。

  “越是艰苦的地方,老百姓越需要我们。我们到这里来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一种责任,我们代表的是国寿在藏北高原的一面旗帜,只有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了,老百姓心里才踏实,我们自己才心安。”嘎青村第一书记洛桑边旦如是说。

  小事挂心,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把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事放在心上,大到通电、架桥、修路、为群众搞“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小到调解邻里纠纷,“群众事无大小”,驻村工作队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为了深入了解村民们的需求,工作队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每逢年节还邀请困难群众共度佳节,汉藏同胞共同准备具有特色的菜式,表演文艺节目,分享民族大团结、文化大繁荣成果。

  节日期间,工作队还积极组织开展慰问活动,驻村以来共计慰问各类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近百余人次,让困难群众过上了舒心的节日。

  入户调研期间,工作队组织队员每天都与1至2户牧民谈心、交流;同时积极与村“两委”沟通,每人与1至2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孤寡老人背水、打扫卫生等等。他们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访贫困党员、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和退(002070,股吧)休干部,与大家交朋友、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工作队员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村里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有事不找村委会,动嘴找来工作队,群众有事他们跑腿。

  2014年9月11日,一声急促的喊声打破了别仓村的宁静,一位村民前来驻村工作点求援,说村民旺珠家一头牛猝死在山上,旺珠及三个村民开车上山拉牛,因天黑又遇大雨倾盆,车陷在山上,情况危急。

  群众所急就是命令,几名驻村队员二话不说,冒雨驰援。当时大雨如注,上山草地湿滑,汽车根本无法抵达牛猝死的地方。如果将死牛置于原地,带领村民撤离,那么夜里死牛肯定会被野狗和狼群吞吃,造成村民的财产损失。

  为了将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驻村队与村民协商,决定依靠人力将牛拉下山。大家给牛套上绳索,一起拉着绳索并肩前行。湿滑的山坡,瓢泼的大雨,跌倒了再爬起,队员和村民们愣是将牛从山上拖行7公里才到达山下的停车处。

  村民旺珠满怀感激地对队员们说:“你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不顾危险来帮助我,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培养“领头雁”,扶贫扶智的引路人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村干部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宣传、组织、指挥、协调”等多重角色,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是团结代领牧民群众致富的骨干力量。

  大山深处的查庆村,由于地处偏远,村“两委”干部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未受过系统学习教育、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一半以上的村干部仅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更别说读书看报、开证明写材料,根本不具备干部所需的基本素质,甚至用汉语交流都是大问题。

  这些年来,看到同乡的一些村落在年轻有文化的村干部带领下发展牧业产品加工,拓宽销售渠道逐渐富了起来,35岁的查庆村党支部书记伦珠再也坐不住了,要发展、要改变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作为村支书,伦珠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领头人,虽然没怎么读过书,可凭着踏实肯干的劲头和热心耿直的为人在群众中很有威望。2017年起,自治区开展“万民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伦珠主动找到查庆村中国人寿驻村工作队长洛桑旦达,伦珠说:“我从小在这片草原长大,没有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汉语水平限制了工作中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现在大家都在积极脱贫致富,不懂汉语也明显影响了村里合作社产品的销路,请你们帮帮我!”

  看着眼前这个焦急的汉子,旦达和队员们认真讨论研究如何帮助村干部提素质,决定扩大帮学范围,为5名村干部量身制定帮学计划。各位队员分别承担教学任务,并认真准备管用实用的教材,利用休息时间,重点教授村干部藏语文、汉语文、数学三门基础知识。

  旦达主动与伦珠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日常用语、简单对话、自我介绍开始教起。村委会里、帐篷毡房外、牧场草原上常常能看到他们坐在一起学习交流的身影。为了提高伦珠的汉语水平,旦达还专门从拉萨买来了小学语文课本,让他从最简单的汉语拼音开始学习。他鼓励伦珠和驻村工作队员多用汉语交流,签阅文件必须用汉语签字,还定时检查伦珠的汉语学习情况,有时白天顾不上,就抽晚上的时间。

  结对促学打基础、定期检测抓巩固、实践锻炼促成效,在国寿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查庆村村干部的文化水平和干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那曲市举办的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测试中,查庆村5名村干部全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2019年3月,伦珠书记拿着一份汉语书写的订货清单高兴地跑来找旦达,说村合作社优质的酸奶、奶皮、奶渣等制品卖到了省城拉萨,文化开启的致富门路,让村民们再也不用吃“哑巴亏”了!更令人兴奋的是,经过那曲市扶贫办的验收,查庆村提前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了感谢中国人寿驻村工作队长期以来的扶贫扶智,伦珠带领乡亲们送来锦旗,“心为民所想办实事,情为民所系解忧愁”,锦旗上的话表达了村民们的心声。

  他们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

  19座简易钢架桥,近60公里的道路,30公里的电线,48个贫困户的阳光玻璃房;

  发动村民集资建立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为驻村点挖掘十余口水井,购买上百公里的草原防护栏,协调相关部门为没有通讯信号的驻村点修建通讯基站;

  帮助拔卓、别仓、查庆三个村建立牧民经济合作社,开发创建采沙场、摩托车修理厂、散装汽油销售点、砖厂、利民超市、便民茶馆、蔬菜大棚、两个温泉点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本土创业创富项目。

  这是西藏国寿扶贫驻村工作队自2011年以来开启驻村工作后交出的成绩单。2018年年底,拔卓、别仓、查庆三个村全部实现脱贫。

  72岁的赤郎老人谈起对驻村队员的印象时说:“他们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迎着风雨,盛开在蓝天下的羌塘,为藏区人民带来了幸福社会和美好的希望!我们真心感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感恩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牛江 HF085)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