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重磅发声:对股市造假“零容忍”释放大信号
摘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6日讯(记者祝惠春)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总体平稳运行,韧性较强。会议同时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6日讯(记者 祝惠春)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总体平稳运行,韧性较强。会议同时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这是一个月内金融委第3次聚焦资本市场,第2次明确提出打击造假。既肯定A股韧性较强,安抚股市,又是对国内金融漏洞一次自查。金融委再三声明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和对造假从严打击,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加大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和加大打击违法行为力度,剑指加速完善投融资良性生态。
中国金融市场表现出韧性一面
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总体平稳运行,韧性较强,表现出中国金融市场积极地一面。这也是在全球经济回落,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风险测试的特殊时期,中国金融体系经受住了大考,A股已经是今年以来全球相对表现最好的权益市场之一,表现出韧性一面。
近期美股等外围市场下跌,主要源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恐慌情绪的传导,近期有“恐慌指数”之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波动率指数——VIX指数增幅明显。而我国经济宏观方面,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中国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时候,各项指标都出现了明显恢复,利于投资者信心的建立和恢复;同时,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估值较低,投资者情绪相对乐观。综上来看,外围市场难以撼动A股向好趋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独善其身,但从经济层面来看,国内恢复较快,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外围市场不改A股向好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和恢复的规模,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刘锋说。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表示,预计北向配置型资金流入A股将提速,二季度起A股业绩增速明显修复。他表示,全球资金再配置加速、政策驱动基本面快速恢复、流动性充裕三大因素夯实了A股走强的基础。稳经济的新旧基建及经济转型的科技板块(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依然是今年A股结构性机会的主线。二季度开始A股业绩增速会有明显修复。A股已经进入基本面“回补”的阶段。当前股市的内生风险较小并且可控。外资长期增配中国的需求会系统性提升,预计北向配置型资金流入提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国内经济正在上行,而海外还在下行,会制约国内向上的速度。同时,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爆发也在不断考验着中国金融监管的成效。
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此次金融委会议主要是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风险,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其一就是针对瑞幸咖啡业务数据造假的行为引发美国投资者对其进行的巨额索赔,后续对中概股和海外上市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对于境外上市的公司造假等行为,会议释放明确信号:未来对于中国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造假和违规行为将会接受法律严惩。
据记者了解,自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以来,证监会第一时间对外表明严正立场,并就跨境监管合作事宜与美国证监会沟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一向对跨境监管合作持积极态度,支持境外证券监管机构查处其辖区内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在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多边备忘录等合作框架下,中国证监会已向多家境外监管机构提供23家境外上市公司相关审计工作底稿,其中向美国证监会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提供的共计14家。此外,2019年10月中美双方对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存放在中国内地的在美上市公司审计工作底稿调取事宜也达成了共识,目前合作渠道是畅通的。
“企业跨境上市有利于丰富当地资本市场投资选择和提升投资收益,实践证明是共赢的选择。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各国监管机构的共同职责,深化跨境监管执法合作符合全球投资者的共同利益。中国证监会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权威人士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聚焦打击资本市场造假行为。今年以来,已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传递出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零容忍”态度。就在五一小长假之前,中国证监会一天之内发布了13份对相关公司采取监管措施的决定。其中,12份为出具警示函,1份为36个月内不受理股票发行申请,严厉杜绝IPO“带病”申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可以说是一直以来广受诟病的证券市场“毒瘤”,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伴生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看门人”作用缺失的问题依然突出。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在上市公司审计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一贯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资本市场看门人的监管执法,推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执业质量,持续促进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与境外审计监管机构的合作。
刘锋表示,目前,在新证券法框架下,执法层面尤其要加强,要加强证监会的执法力度。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淘汰机制,也就是退出机制还非常薄弱,这造成了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而是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些要在执法层面加强。”刘锋说。
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接受经济日报采访表示,近期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崩塌引发了中行“原油宝”事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软肋以及监管盲区,因此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化风险管控 控制外溢性
近期,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投资出现较大亏损。中行原油宝一事爆发以来,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也为国内银行业从事个人账户商品交易业务的风险管控敲响警钟。目前,多家银行已暂停个人账户商品交易业务,也有银行调整交易安排。
此次金融委还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市场解读这是对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定论基调。
潘向东表示,这是针对中行原油宝事件风险,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目前看,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风险监管成为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中行原油宝事件带来局部金融衍生品风险,相信后续将会加强金融衍生品风控监管,避免出现因为产品设计不合理,导致金融衍生品不当投机而引起的金融风险事件。
金融委话音刚落,5月5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回应“原油宝”产品客户诉求的公告》称,目前中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按意见积极与客户诚挚沟通,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协商和解。如无法达成和解,双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中行将尊重最终司法判决。同时,中行保留依法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
景川表示,要强化投资者适当性和销售合规性管理,确保金融体系安全、合理运行,真正做到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同时,在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困难、突发事件高发、风险概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之下,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显然是为了在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权益。
受当前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日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提醒金融消费者进一步增强投资风险意识。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督促银行进一步加强账户类产品风险管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中美新一轮博弈下,股市是双方的第一战线,保持住A股的韧性,对于稳预期,提振信心非常重要。无论是中概股信任危机,还是A股的造假劣习,都在透支投资者信用,因此必须要严厉打击。当然,由于A股历史欠债太多,打击造假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赔偿制度的完善要跟上。但是像康美药业、康得新这种百亿造假,影响恶劣,必须动真格提高违法成本,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