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剑指“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龙头企业平安领衔“出圈”
摘要 近日,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前夕,官方披露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重点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金融科技创新高地。这一创新且又罕见的提法,引得社会广泛关注。
深圳将以“金融科技”之名,抢占新一轮发展浪潮制高点。
近日,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前夕,官方披露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重点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金融科技创新高地。这一创新且又罕见的提法,引得社会广泛关注。
“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曾提出,其是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的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颠覆和改造。英国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提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可以说,对于金融科技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本质基本一致,简单来是将科技与金融相融合,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金融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
为何瞄准“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是深圳?众所周知,深圳积淀了一系列的先发优势,政府历来重视创新,政策举措也不断倾斜,近年来更是“筑巢引凤”夯实金融科技发展根基,落地了一批金融科技研究院或机构,加码金融科技人才招募等,深圳在这些方面的确走在了前面。此外,不仅金融科技专利储备量不仅领跑全球,其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中还超越香港和广州。得益于金融科技崛起,2019年首次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
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圳最直接的驱动力来自于哪?纵观国际国内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壮大,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先锋示范与带头作用,它们好比产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何杰曾公开表示,“深圳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例如目前已是国内最大规模金融科技集团的中国平安(601318,诊股),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推出业内首家人工智能投顾服务的招商银行(600036,诊股),唯一持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等。”
这些龙头企业,俨然将扮演深圳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先锋部队,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它们势必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发挥出更强的主导作用。
做全球金融科技NO.1,深圳有何底牌?
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还是香港,这些城市在金融科技赛道上,都在抢先布局争当“一哥”。但为什么是深圳率先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对深圳的定位有一项是“支持深圳市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这意味着,发展科技金融是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提出此目标便不难理解。
事实上,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专利储备、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能力都处于领先位置,科技创新企业密集活跃。
今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前十家企业中有八家为中国企业,深圳本土企业独占5席,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平安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一,阿里巴巴以798项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也是来自深圳的腾讯,专利申请量为442项。
近年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院、未来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全国唯一的市场化个人征信公司百行征信、具有EID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中信网安等一批金融科技重要机构落户深圳,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此外,深圳多措并举鼓励创新项目,“筑巢引凤”吸引金融科技人才加盟,深圳已设立了金融科技专项奖,全年市、区有1200万奖金被用于奖励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科技、社会影响力等应用项目;在政策扶持上,金融科技也已被纳入了《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实施方案》。
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何杰曾说,“政府除了在扶持企业之外,还要建设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包括建立人才的标准,与高校开发相应的课程和专业,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等等。”目前,深圳在人才培养上探索出了更多新路子,例如2019年3月正式启动的“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该计划仿照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模式,将在深港澳区域推动金融科技师的培训认证,旨在推动深港澳金融业界携手合作,实现三地金融人才标准一致。
凭借先发优势,深圳这座“金融科技”创新之城,早已亮相国际舞台。数据显示,在浙大AIF、浙大ZIBS、浙江省IDR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中,深圳市位列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第6名。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2020年3月发布的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6名,领先于香港。
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博士表示,“从全球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正加快颠覆传统金融发展模式。深圳提出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是顺应全球金融变革趋势的战略举措。”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代表着经济发展未来时。有分析认为,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新发展,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改善服务体验,核心是掌握未来经济活动定价和定规则的能力,深圳未来大有可为。
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历史风口下,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平安、腾讯已“先行先试”,探索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其中,腾讯创建了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互联网贷款、理财服务,中国移动支付领军者微信支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服务惠及广大用户,腾讯近年来也逐步布局企业金融科技业务,势头迅猛。
平安金融科技正发力:“杀鸡用牛刀”
金融起家的平安,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更为立体和系统化,不妨作为典型案例予以探究。作为深圳金融业的金字招牌,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赛道上,有着自身的深刻见地与独特模式。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在内部会议上说,“金融科技创新,必须是杀鸡用牛刀。过去十年,平安累计投入1000亿元建立领先科技能力,研发人员从几千人扩展至3.5万,科技人员近11万。平安看似用力过猛的战略,正是要打造一把金融科技‘牛刀’,先赋能自身,待业务经验与技术成熟后向外输出,利用金融科技从销售、产品、风控、客服、作业、经营、科技等各方面全面彻底替换、赋能和升级。”
平安依托传统金融优势以及对创新科技布局,不断夯实底层技术基础,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设立了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科技领域已公开专利申请数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
平安打磨的“牛刀”,已在金融场景中得到全面深入运用,并为实体经济、社会民生、智慧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与新鲜“活力”,乃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出“深圳力量”。
1、锻造金融黑科技,武装自身主业
站在金融行业立场看,科技正显著改变金融业基本要素。创新性的金融解决方案,逐步对更多底层运行环节完成智能化改造,帮助降低人工成本、交易处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在平安内部,“黑科技”打通了业务全流程,卓有成效。
例如,在客服务场景中,平安智能语音机器人(300024,诊股)已覆盖集团83%的金融销售场景、81%的客服场景,全年累计服务量达8.5亿次,可实现每年坐席成本下降11%;在员工招聘场景中,AI面谈官已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累计减少人工面试68万小时,极大提升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在保险理赔场景中,以智能理赔为例,平安先以“牛刀”赋能自身保险金融主业,通过积淀了数十年的理赔资料库大数据,以及远程智能图片定损技术,实现最短3分钟内完成车险理赔审核,远超世界保险业平均一周的理赔时效。而现在,该解决方案已部署于全国90多家保险机构,每年理赔量超过1200万次。
2、开放赋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
当平安成功践行“科技赋能金融主业”后,将这些金融科技能力开放给更多的C端、B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已成功用金融科技“渡己”的平安,正将金融科技开放“渡人”,最为典型的就是广泛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广大普惠金融人群。
今年1月2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上线,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亲自出席上线仪式。该平台由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主导,凭借其积累的金融科技服务,可着力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商业信用画像,量身订做提供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案,并帮助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效能。目前,平台已成功对接省内100多家金融机构,上线300余款金融产品,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为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壹账通致力于打造“牛刀”,从赋能自身金融出发,逐步成为整个行业的金融科技的“提供者”、“输出方”,构建了13大标准化端到端解决方案,50+核心模块,包括云核心系统、2400+个API接口的软件+服务云平台(Technology-as-a-Service TaaS),服务超过3700家金融机构,每年支持金融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
除了传统中小金融机构,还有一类对象,更是饱受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扰,那就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及普惠金融人群。
今年疫情期间,平安普惠首创非银抵押借款无接触、零上门极速全线上流程,小微企业主可直接通过APP自助申请、全线上办押、多方视频签约,享受“足不出户家中坐,申请到放款3小时”的高效服务,真正实现利用创新科技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目前该产品已开始在河南郑州试点。
据悉,平安普惠主要解决小微人群从0到1的信贷可获得性难题,在业内率先应用AI视频面审,大幅降低了风控成本,更以统一对外审批形象提供标准面审,提升了服务品质。数据显示,平安普惠新增客户中60%在过去3年内没有从银行贷款,但通过平安普惠的借款服务,两年后45%的客户自行获得了银行贷款。平安普惠已经服务了超过1100万小微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无抵押贷款占比74%,借助科技运营成本降低了58%。
3、精准输出,助力现代化城市治理
早在2010年,IBM就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短短几年的时间,“智慧城市”已在中国遍地开花:超过95%的中国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都在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试验场,中国平安则利用自家的金融科技看家本领,以“优政、兴业、惠民”为目标,精准打造系列智慧城市标杆,助力深圳城市现代化治理。
今年1月1日,由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深圳市智慧财政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从“传统经验型人力管财”向“可数据化智慧理财”的跨越转变,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前述平台上线运行不久,即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平台先进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功能,快速回收各已下达项目10%的资金,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截至7月上旬,该平台共完成深圳市本级18亿元防疫资金安排,防疫支出约10.9亿元,切实保障了防疫资金有效使用。
“交通拥堵”恐怕是每一座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一大痛点。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361个城市中,有61%的城市通勤高峰时处于缓行状态,有13%的城市处于拥堵状态——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刻不容缓。
平安深耕车险三十多年,构建起业内规模最大的“5大汽车出行数据库”,车主服务量每年超过6000万,对交通行业和市民出行场景有着深刻理解。基于自身场景化能力,平安智慧城市为深圳打造了智慧交通一体化平台,以实现对交通需求的精准管理。比如,为了解决“小事故、大拥堵”的难题,平安将图像识别技术和视频通话结合,上线“轻微事故远程视频处理平台”。以前,市民遇到交通事故都需等待交警到现场取证定责,现在涉事司机只需掏出手机,即可与交警视频通话并在其指导下对事故现场拍摄,实现“报案‘0’门槛”“撤离‘0’等待”。如今在深圳,超过70%轻微交通事故通过远程视频处理平台受理,日均处理量约500起,事故平均撤离时长从40分钟减少到5分钟,最快2分钟可完成撤离,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
这些都是平安通过长期以来积累的金融及科技优势,赋能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缩影。
结语
在金融科技赛道上,以平安、腾讯为首的深圳龙头,不仅立足本土,更是让金融科技走向海外,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2018年,金融壹账通和平安科技凭借区块链平台及专业技术,击败微软、IBM、埃森哲、R3等区块链行业巨头在内的11家竞标机构,中标香港金融管理局旗下的国际贸易融资平台项目,并得到香港政府部门以及七家国际银行的认可。中国平安成为国内首家区块链技术“出海”的金融科技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增强抓核心技术突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金融科技领域,我国正逐步主导全球发展浪潮,而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已提出一个远大目标——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这既是深圳特区第二个40年将要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更是那些诞生于深圳、伴随深圳特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深圳企业的共同责任。
深圳造就的创新产业(300832,诊股)发展环境,与样板龙头企业相得益彰,互为成就。得益于这座创新之城与生俱来的前瞻谋划,持续培育的科技土壤,无数具有科技梦想的人才加盟,平安扎根并成长于深圳,将金融演绎极致,将金融科技发扬光大。以平安、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悄然“出圈”,在全球金融科技战场,势必将在未来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代表深圳乃至全球金融科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