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新费改前夜:细思极恐的六重涟漪

来源:今日保 2020-08-17 10:03:00

摘要
从本世纪初第一轮车险改革的放,到2007年的收,再至2015年放的尝试,这一次必须放了,史称“新车改”。

  从本世纪初第一轮车险改革的放,到2007年的收,再至2015年放的尝试,这一次必须放了,史称“新车改”。

  一晃月余,一纸《2020年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行业热议。动静之中,监管、巨头、中介、互联网平台动作连连,甚至连特斯拉都刷了一波存在感,寓意几何?

  马迹蛛丝中,总有几许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涟漪荡开车险江湖。

  第一重涟漪

  巨头公司再祸乱:监管盯上人保平安

  8月初,一则“广东银保监局责令分局同时进驻广东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的12家地市公司,继续保持车险市场乱象整治高压态势”的消息不胫而走。

  更早之前5月,广东银保监即对人保财险、平安产险苛以百万级罚单,创下2020年财险业单张罚单新高。同期也有其他中大型财险公司受罚,原因多是车险费用沉疴。

  行至8月中旬,银保监网站罕见的开出一张针对平安财险总公司的罚单,并涉及四家分公司、支公司,原因还是车险问题,重罚220万元。与此同时,财险老三——太保产险两家分公司也因车险合计被罚120万元。

  作为中国市场体量最大的两家财险公司,2019车险合计份额56%,几乎都有着以一己之力影响市场的底蕴。几乎注定的件均保费下降、新车销量下滑的存量市场中,在客户群体基本实现自然分流、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公司各地分支机构在品牌、实力差距不甚明显的情况下,只能被动抬高费用,与同属大公司系列的竞争对手“虎口夺食”,方可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

  新一轮车险费改过程中,市场竞争加剧,费用率水平不断走高,人保、平安等大公司则被认为是带动市场费用率上升的“罪魁祸首”。

  大公司提高费用率,在机构、品牌、服务等方面不占优势的中小公司往往只能投入更高的费用。

  这一点从近两年的人保、平安合计份额提升上即可看出,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车险新费改前夜:细思极恐的六重涟漪

  这一竞争的大逻辑还在于:短期内或许会损失一定的利润空间,但长期看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如何更多的触达客户,方才是未来的重要筹码。费改初期,也会被认为是竭力多争取一些客户资源、最后一次瓜分市场份额的盛宴。

  而这也是监管重点盯紧龙头公司的原因。

  第二重涟漪

  多地银保监入驻保险机构:严打车险乱象再升级

  先看一组数据:

  前3个月,车险保费1939亿元,承保利润95亿元,3月份是上半年车险保费负增长的最后一个月。

  前6月份,车险保费经过持续正增长达到4082亿元,承保利润150亿元,即二季度车险承保利润55亿元。第二季度车险保费规模比第一季度高出约100亿元。

  如果看前4个月118亿元及前6个月150亿元的承保利润,可知5、6月车险合计1300多亿元的保费仅创造承保利润32亿元。此前月均承保利润约30亿元。

  由此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保费增速的回归,导致了车险承保利润日渐下滑。

  这就解释了,7月份银保监发《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的初衷。

  今年以来车险综合成本率明显下降,但违规支付手续费、费用不入账、数据不真实等现象近期却明显增多,扰乱了市场秩序。

  这一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车险秩序的意见:

  ①险企调整优化考核指标

  ②切实加强手续费管理

  ③强化准备金管理

  ④提升车险服务水平

  ⑤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随后有监管声音传出,各财险公司要及时优化调整考核指标,防止脱离市场实际盲目追求保费增速和市场份额,从源头遏制基层机构的违法违规冲动和压力。

  这是否也解释了监管盯紧龙头险企甚至入驻检查、三令五申的原因。几乎在入驻检查人保平安的同时,也传出“多地银保监局近期陆续进驻当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对车险业务展开现场检查”的消息。

  第三重涟漪

  特斯拉的阳谋:新车销量冠军的卡位

  这两天一则“特斯拉在中国设立保险经纪公司”的消息,颇有些热闹。乘着2020年特斯拉中国市场新车销量有望超过10万辆登顶第一的高光,各色言论皆有。

  注册资本5000万元恰是全国性保险经纪的注册资本金门槛,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均是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

  再看股权关系,“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为特斯拉汽车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江山路5000号二楼,这也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在地。

  “先照后证”的审批流程中,8月6日方才拿下营业执照的“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尚不能开展相关保险业,尚需银保监会的“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这个证方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业内谓之的“保险经纪牌照”。市场动辄两三千万的保险中介牌照,即为此。

  看特斯拉在沪一路绿灯,“签约、拿地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节奏中可以看出,牌照不是问题,甚至都不会是时间问题。退一步讲,任何一个巨头尚有最后的资本手段。这并无太多讨论空间。

  当然对特斯拉冲击当前车险的悲观判断,也大可不必。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占汽车总量的1.5个百分点,远未到冲击汽车市场格局的时候。

  特斯拉的影响在于新能源车险乃至未来的自动驾驶时代,不在传统车险。相对全球车市的低迷表现,新能源汽车领域却升起一股暖流。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新车销售也已经进入两位数负增长阶段,2019年新能源汽车增速近50%,保有量近400万辆。

  看一组数据:

  2014年,北京只有2万人买新能源汽车;

  但到了2020年,预计北京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40万辆,要在北京买一台新能源汽车,指标已经排到了八年以后了。

  根据2019年底工信部的规划: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如果按照我国每年新车销售2千万辆计算,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要达到500万辆的水平。

  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公司存在着诸多信息不足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特斯拉做保险的初衷:打掉“不合理”的保险费用。早在2017年特斯拉曾与汽车保险公司发生过争执,险企基于美国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和其他数据源的分析结果,将特斯拉的保费提高30%。

  志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几乎可以将车辆本身所有信息都数据化,其能够获取的数据远远超过其他传统汽车和保险公司。

  凭借这些数据,不但能训练其“自动驾驶”系统,还可以绘制驾驶者的“画像”,从而得知其驾驶风格和“危险程度”,而这几乎是保险定价的全部关键信息。

  这也说明了保险公司缺乏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客户画像。

  保险定价实质是个数学游戏,曰大数法则。这也是特斯拉保险敢把保费降低30%甚至更多的主要原因——数据的完整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传统保险公司强销售,需要为销售支付庞大的广告、销售人员等费用,这一点国内车险从业者感受至深。或许赔付不是最大的支出,销售费用才是,不知道特斯拉是不是也看到国内市场这一特点。

  特斯拉保险一方面不需要什么广告费用,而是基于本身车生态,仅在车主购车时或者在网上几分钟即可完成签约保险服务,最关键的是通过大量的视频数据采集,责任认定和赔付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加之更多智能干预系统,可以降低事故概率,所需保费自然也会低。

  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化、自动驾驶的到来,再加上中国车险市场的改革,UBI、里程保险等的到来,打掉更多的车险费用,特斯拉保险当是卡位新能源车险。当然现阶段或许也有中国车险那超高费用的垂涎。

  埃森哲预计,在2026年,随着大量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个人车险金额会大幅度减少,汽车保险行业将会损失250亿美元,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美元。

  送上一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名言:

  “很多人认为我一心想要颠覆,但其实我并不热衷于颠覆,我只热衷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四重涟漪

  滴滴拉来人保旧将:直销舵手空降现代财险

  还是7月份,滴滴主导下的现代财险迎来新的掌门:

  原人保财险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蒋新伟任临时负责人,8月的新闻报道中title变为现代财险总裁。

  看现代财险的股东阵容:互联网新巨头滴滴之外,尚有知名民族品牌联想,原持股100%,现稀释为33%的第一大股东——现代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也是成立60余年拥有5000多家机构的财险巨头。

  65载的保险专业运营能力+科技新贵滴滴的巨大流量和用户+在中国拥有广泛影响力和布局的联想,再看现代财险数年稳定的约2亿的保费,改组后的现代财险发力车险当是注定的。

  三大巨头之外,还有一个被忽视的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红杉曜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5%,这是红杉资本旗下公司。科技的时代,也是资本的盛宴。做大之后,资本助推必不可少。

  相对美团、头条等用户规模更大、黏性更好、日活更高的同级别新贵,滴滴并不具优势。这一点可从网络互助这个项目中看出,早于美团互助的滴滴互助项目仅有用户100多万,而美团互助则接近3000万。

  5000万注册司机,2000万活跃司机方才是他们真正的价值保险资源,这背后是数千万量的承保车辆。

  艰难的车险现状,中国深化车险改革势在必行,一捅到底的费率市场化改革是注定的趋势。坐拥如此汽车数量、数据之滴滴又会有着怎样的保险韬略?

  万亿级的车险市场,远非退货运费险、延保、甚至是碎片化的意外险、责任险可比拟的,长期人身险种尚未找到可行的网销模式前,高度标准化的车险才是万亿互联网保险最具价值的业务。

  保险巨头争相布局的车生活产业链、车主生态圈皆在为此服务,滴滴2018年底已经成立车主服务公司,曾被舆论认为是发力车后市场。

  千亿融资、数百亿补贴烧钱成长起来的出行巨头,如遇费改市场化的车险市场,会有着怎样的想象空间。

  至于链接车后市场、前端销售等环绕车+人的生态圈,那是遥远的未来,不及车险大棋盘。事实上多年前早有滴滴成立财险公司的想法流出江湖,甚至有意车险互助。

  这一次掌舵财险老大直销业务多年、且先后在电销网销领域探索数载的蒋新伟,是否可在滴滴版图下乘车险费改东风,盘活上述资源?

  第五重涟漪

  两大龙头险企的韬略:明争与暗斗

  一明一暗的两大车险龙头的布局中,人保最近以一则“去中介”的舆论热闹了一番,这是当前舵手的讲话。

  事实上,这也是人保近年来的主基调,这一次明显了些。“去中介”之外,尚有下半句“加大直销队伍建设” 。

  这是可以理解的,联想车险多年来“中介为王”的局面或者说险企难掌主动权的苦楚,做大直销渠道在电销之后辗转多年。

  车险新费改在即,必将越来越标准化和大众化。相对竞争对手的线上化触达,人保最大的优势是线下队伍。

  于是乎江湖上有了一种调侃:很多代理公司的人被老大收编了,成了直销团队。不少离职的业务员再归巢,一改往日业务员的点数没有外面渠道高的旧态。经代变个代,成为老大轰轰烈烈“去中介”的一个缩影。

  另一个龙头车险企业——平安产险则又一次借助了集团的力量,渔获平安汽车金融生态圈。上一次还是十余年前的电销策略,平安产险依靠集团巨大投入的大后援中心和电销超越太保产险,实现了保费规模的做大。

  这一次,平安集团又在车险新费改前的一年加速布局汽车金融生态圈,主力推进者平安租赁+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重燃平安二手车市场的雄风。

  二手车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早已告别了优信、美利金融、平安的三分天下格局。

  2019年,美利金融创始人的深陷囹圄、优信二手车金融业务的卖身,成全了平安令之拿下半壁江山,形成一家独大格局。这一年,平安银行拿到了首张汽车金融专营牌照;而平安融资租赁业务线,也火力全开大规模开展汽车金融业务,二手车评估量每月达数万台量级。

  同期,平安也在数十个城市招聘二手车金融客户经理,及销售人员。凭借巨大的体量和传统金融牌照加持,赢得经销商青睐,收割市场。

  近日,平安产险拟以170亿收购汽车之家26%股权的消息,再度将视线拉回平安布局多年的汽车领域,汽车之家亦是之旗下子公司,全球最大汽车服务平台,打通了新车、二手车的交易。这一次与产险的结合更为紧密,新车、二手车交易链条的完善,车险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直销的加强与生态圈的暗度陈仓,这是巨头的韬略。

  第六重涟漪

  后记:中小险企怎么办?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难应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监管部门也为此出台过众多政策,试图解决这一史诗级的难题。但无奈市场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何种新政,过不了多久市场就会又乱了。其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希望用“有形的手”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经济规律告诉我们, “有形的手”总是敌不过“无形的手”。

  新车改明确指出:“车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险种。我国车险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应该说监管部门对当前保险市场的现状的描述是非常准确的。

  那么,这次新的车险改革能彻底改变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现状吗?车险保费收入占了整个财产保险市场保费收入近七成,几乎所有的财产保险公司都有车险业务。许多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甚至占比高达九成左右。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来说,车险业务的经营业绩就决定了公司的经营业绩。故,车险改革总是牵动着所有财产保险公司的命运。

  监管部门提出由:“市场决定,监管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车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监管对车险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应该说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如果车险市场及整个财产保险市场能够彻底实现市场化运作和监管,那么财产保险公司的春天可能就真的来到了。

  这次车险改革的主要目标: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要目标,具体包括: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建立、保障责任优化、产品服务丰富、附加费用合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竞争有序、经营效益提升、车险高质量发展等。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

  应该说这样的目标看上去是很美的,如果真做到的话。新车改成效会如何?据业内专家介绍,这次车改主要内容其实就是降费。增加交强险保额但不增加保费,将多个附加险责任合并入车身险,加大了主险的责任范围但不增加保费。有专家测算保费整体将降低大约43%(仅引述业内专家测算结果,本文无法保证该结果准确度),车险整体赔付率将提升至75%左右,同时规定手续费上限。

  保费降低、保额增加、责任增加确实有效的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但是否因此就可以化解“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并进而解决多数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难的难题呢?

  有专家认为新车改方案将使中小保险公司经营更加艰难,对中介公司的影响尤其巨大,甚至许多专家预测会出现中介公司倒闭潮。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说到:“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推进,许多行业中强者恒强的现象日益明显。财险市场也是如此,中小公司整体处于劣势,经营普遍比较困难。预计改革后,市场主体会加剧分化,有些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公司经营会更加困难,但这是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也有利于倒逼其专业化转型。”

  一句“优胜劣汰”显示了监管部门对这次新车改的后果其实是有很清醒的认识。

  看来这次新车改不但未能给中小财险公司带来福音,更多的可能则是中小财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公司的经营会更加困难。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显然这样的新车改方案不能算成功的方案。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车改思路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正如车险新费改所说的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就是很好的车改思路。

  那么也留下的一个问题:真正的市场化是什么?

  条款、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设计。不需要示范条款,更不需要规定费率。所有保险公司只需要根据本公司的商业定位与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能力和成本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价,条款和费率都只是备案而无需审批。

  只有实现这样的“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才能真正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并促进专业化转型。自由的市场才会有真正的创新。

  如果创新需要审批,就不会有创新。说实话,谁又能真的知道什么创新是正确的呢?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试错的过程,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否则就不叫创新了。

  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就不可能真正促进市场细分与中小公司的专业化转型。而中小公司为了生存,必定再次为我们展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能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