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多元化金融生态助力产融结合和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0-08-25 10:43:00

摘要
8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并就“多元化金融生态助力产融结合”议题发言。

  8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并就“多元化金融生态助力产融结合”议题发言。周延礼指出,保险是金融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进步的“稳定器”。在多元化金融生态条件下,研究保险服务产融结合有着现实意义。

周延礼:多元化金融生态助力产融结合和经济发展

  《财经》杂志/图

  以下是周延礼发言摘要:

  一、围绕“六稳”“六保”营造多元化金融生态

  保险业要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对于保险业而言,重中之重是要把保险监管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保险市场治理效能,提高监管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在“六稳”“六保”的推进中要有新作为。

  第一、抓好“六稳”“六保”要全面领会“上情”。

  党中央、国务院在两个时间节点分别提出“六稳”“六保”。2018年7月,中央首次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方针。2020年4月,中央又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新任务。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保险业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以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从全球看,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甚至断裂,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莫测、全球金融变局影响国际金融合作,跨境金融交易受到压抑,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停摆。从我国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需要保险业发挥保障作用,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寻找新的风险释放路径。在这个风险关口上,保险机构要找准保险定位,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险服务研究和保险产品的研发,改革传统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弊端,调整保险自身的利益格局,着眼于保险为稳增长添动力、增活力,解决“不确定性”因素的难题,在服务产融结合的协同中,实现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做好“六稳”“六保”要准确吃透“行情”。

  做好“六稳”“六保”,要了解保险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保险业服务的能力,聚焦多元化金融生态建设,实现产融结合目标。

  一要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宗旨。要实施多元化保险产品和服务与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以此来增强保险业内生发展动能,“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要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二要实施保险业务和保险投资双向发力战略。扩大保险与投资双轮驱动并有效结合,做到相互促进,打通循环痛点和堵点,推动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同步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添加剂”。

  三要强化保险产品保障功能。保险业要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巨灾保险可为洪水、台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保障;疫情期间,健康、医疗、重大疾病和流行传染病保险产品,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把风险管理作为“工具箱”。

  四要优化农业保险服务方式。保险机构要把服务“三农”“米袋子”“菜篮子”放在心上,强化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保险功能,协同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与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险要切实发挥作用,保粮食安全,“三农”保险要作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居民生活的“稳定器”。

  五要鼓励保险服务创新。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建立行业保险与再保险的微循环、保险机构与客户的小循环、国内保险机构间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保险市场双循环的保险产业循环系统,发挥保险承担、分散和转移所承保经济风险,为产业链供应链断裂提供风险保障,保险要发挥“焊接器”作用。

  六要服务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做好国内制造业保险服务,提供所需要保险产品,优化重大成套设备保险服务,全面落实首台设备财税保费补贴政策,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收汇帐款的保障功能,精准服务订单风险较高的国家地区的出口业务,保险要发挥“架桥梁”作用,为风险损失提供经济补偿。

  七要聚焦数据资源配置导向。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坚持市场化配置保险要素资源导向,使保险数据资产化,保险资源数据化。深化保险产品供给结构性改革,要将保险资本、人力、数据要素和保险定价精准化,确保保险资产负债数字化精准匹配,防范偿付能力不足的“灰犀牛”风险。同时,数字保险要作为落实“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合理配置保险资源,发挥保险数据资源的“加油站”作用,为投保企业全要素生产提供保障。

  第三、推进“六稳”“六保”要深入理解“社情”。

  从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看,保险业如何更好服务于“六稳”“六保”?

  一要抓住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保险机构要主动了解国家对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公共卫生、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改革政策措施,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做到有的放矢,要有对结性保险服务方案。

  二要善抓金融改革机遇。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保险要参与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投融资管理模式,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保险业要有具体的保险行动方案。

  三要积极参与各项改革行动。在推动社会事业改革中,国家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等,要有保险对接方案。

  四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推进科技创新改革中,国家要加快建设国家各类科技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保险业要加大保险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与科技公司合作的关系,要有保险合作方案。

  五要树立系统思维。“六稳”和“六保”是彼此联系的,要通过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主线,带动消费、投资、进出口,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有保险发展战略方案。

  六要坚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引进高水平的金融机构,同场竞技与高手过招,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有保险国际合作方案。

  二、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多元化金融生态

  当前,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关键还在于推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多元化金融生态,实现产融结合。保险机构要调整保险产品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保险产品的供给,扩大有效和适应性保险服务,增强保险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对于提高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从保险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首要的是全面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调整保险产品结构、转变保险服务方式,着力破解保险行业运行中的不均衡、不适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保险需求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要看到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保险业务回归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民群众对保险认识有了很大转变,保险意识陡然提升,这与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关。

  一要坚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保险业要加快推进信息科技和保险融合发展,提升保险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与保险深度融合。保险业要在财富管理、中高端消费、个性化保险服务方面创新引领并培育新的保险增长点。

  二要发挥保险在多元化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保险要主动服务于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既要积极有为,也要注重实效。银行保险要全力配合财政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政策的落实,为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在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下,银行保险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三要强化保险管理优化多元化金融生态。在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中,银行保险业要积极破除妨碍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金融环境,形成多元化金融生态与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与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们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保险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在“双循环”中,促进多元化金融生态与产融结合

  由于保险业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特征,保险业在国内大循环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具备一定优势。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风险管理、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保险在制度供给、政策效应、人才保障、金融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有扬长避短效应。在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中,保险还可以发挥补足短板、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业务运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保险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率先探索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实现多元化金融生态与产业结合,达到高度融合,互相促进,用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企业的市场主体安全运营,为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企业停工停产损失和人身意外伤害等提供保险保障。

  二是有利于探索科技监管理念,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优化业务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建立以诚信系统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保险“放管服”改革提供便利。

  三是有利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保险可发挥经济补偿功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针对疫情蔓延和贸易摩擦可能对国内企业造成断供断需断链、人员来往困难等情况,保险利用国际再保险风险转移渠道,获取信息提前预判做好应对。通过产业间协同渗透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有利于发展在线新经济,服务5G网络等数字新基建。保险可为优先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新兴产业投资规模。

  五是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群体建设,支持和稳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险可利用资本市场优势,为创新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加强科技企业投融资合作。发挥保险资管协会作用,搭建资本投融资平台,积极引入产业资本、风险资本,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丰富和稳定的融资来源。在数字经济时代,保险可利用资本市场,探索支持知识产权、技术、管理、数据等融资方式,推进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交易、大数据交易等要素交易,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的资源配置功能。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