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助力养老金规模壮大
摘要 8月22日举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0上海峰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推动养老金体系二三支柱建设,做大养老金规模,不断提升投资水平,扩大养老金收益。在此过程中,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要勇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养老金资产管理。
8月22日举办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0上海峰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要推动养老金体系二三支柱建设,做大养老金规模,不断提升投资水平,扩大养老金收益。在此过程中,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要勇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养老金资产管理。
推进二三支柱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支付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看来,要做大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调整结构、加紧推进二三支柱发展是关键。
建设第二支柱,可以把基本养老金当中的个人账户调整出来,改造成为年金;同时可以逐步调整公积金为年金,构筑普惠性第二支柱的发展格局,“现在公积金管理同个人账户及年金的管理模式极其相似,但是回报率仅3.5%,几乎是年金的一半,因此对于职工而言,把公积金作为年金发展是更有利的。” 鲍淡如表示。
建立第三支柱,既要靠指导政策落地,又要靠投资文化建设。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养老金第三支柱试点政策于2018年发布,由于各种原因,常规政策还没有出台。过去3年,政府部门、学界、业界就账户、产品、流程、税收和监管等核心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所以希望这项政策尽快出台,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她表示,中国养老财富储备不足是因为投资不足,我们需要推动建立良性的投资文化,而建立基础是投资者要形成正确的投资观念,尤其是对风险的认知。“与第一、第二支柱只有少数金融机构参与不同,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类型较多,应调动市场机构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帮助老百姓建立个人养老金计划,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开展长期投资,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加深对金融、对投资的认知,从而培育良性的投资文化。” 钟蓉萨说。
提高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
为增加养老金积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于2000年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初始规模只有200亿元,目前已达到2万亿元,其中累计投资收益超过1万亿元,并且已经超过历年累计财政性净拨入。由此可见,“投资收益已经日渐成为养老基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养老金管理部主任陈向京表示。
她提出,提升投资收益可以借鉴境外成熟的养老金投资管理经验。以加拿大养老基金(CPPIB)为例,2020年3月末,管理总规模达到了4096亿加元,近10年累计投资收益额为2352亿加元、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9.9%。陈向京总结,它取得如此优秀业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养老金精算缴付的政策制定与投资运营紧密结合。也就是,当加拿大养老金积累比较少时,通过提高缴费率、做大缴费基数,快速形成基金结余。这保障了养老金投资的稳定性,有利于进行长期投资获取收益。当投资收益较高时,又可以为未来缴费率下降创造条件,减轻参保人负担;二是具有丰富的资产类别和产品策略体系;三是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机制。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养老金投资管理要向三个方向发展。第一,提升权益投资配置比例,进一步拓宽投资范围。具体应该放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股指期货,进一步开放年金基金对股权的投资。第二,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性质养老资产的投资需求,比如要允许或进一步明确将同业存单、永续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债券、票据、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以及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纳入投资范围,通过不同类别的资产组合方式进行产品创新,结合投资者的资金需要开放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产配置策略的养老金融产品。第三,更加重视资产配置的作用,在适当承担风险的同时,提升养老财富的长期收益率。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定期公布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资产规模和收益率的基础上,公布资产配置情况,引导金融机构理性对待资产配置的变化,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在宏观政策解读、资产资源配置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范对受托人投管人的考核评价机制。
各资管业态共同发力
商业银行、保险、公募基金在金融业规模占比较大,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近,未来应该成为养老金资产管理的“主力军”。
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支柱,在品牌形象、服务能力、客户基础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增加养老金市场的供给主体,促进各种金融资源的整合、流动。具体而言,一方面有助于促进70万亿元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一方面有利于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的融资支持和系统性的综合金融服务。
对于如何更好发挥商业银行管理养老金资产的作用,陈锦光提出5点建议。第一,健全养老金市场的参与机制,扶持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养老金业务管理,包括向商业银行开放养老金投资、重启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受理与审批等;第二,调整扩大企业年金基金可投资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范围;第三,将养老型资管产品的税收政策平等作为试点,为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争取公平的税收政策;第四,加快推进养老金产品的制度创新,出台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政策;第五,积极推进养老金融的跨界合作,各业态尝试进行客户资源共享、销售渠道共建、金融资源共用、专业能力共享。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介绍,保险业与养老金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多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养老金资产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支柱方面,10家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超过1500亿元,增速超过50%;第二支柱方面,根据人社部披露数据,2019年,8家保险资管机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组合2718个,占比66%,投资规模达到952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5%。9家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职业年金规模近2000亿元,在职业年金运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支柱方面,23家保险公司参加了个人税延保险试点。2017年—2019年,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整体规模分别是4284亿、6023亿、112239亿元,增速高达40.6%和86.6%。
对于保险业如何更有效推动养老财富储备,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提出“坚持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养老保险公司整合集团资源结合产品服务”等建议。他特别提出,养老金管理必须要走科技的道路。据了解,去年底,长江养老专门提出做科技型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战略目标,准备从两大领域提升科技竞争力。一个是客户看得到的前端,比如可视化营销工具、智能养老金投顾服务、无纸化线上业务操作流程等;一个是客户看不到的后端,比如养老金智能资产配置、数据持续积累、风险智能监控等。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介绍,22年来,公募基金凭借规范的制度设计和良好的投资业绩,已成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主力军。其中,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在2001年至2019年间取得了年化8.15%的投资回报。在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81只养老FOF基金成立,最新规模超350亿元,持有人户数超148万户。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晖表示,公募基金要从提高主动权益比例、探索多资产策略以有效降低波动性、提供稳定风格的资产、坚持长期做好客户服务与陪伴等四个方面助力养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