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来源:华商韬略 2020-10-05 15:11:31

摘要
从半路出家的“闯入者”,到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姜子牙》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地位。2012年11月29日,《一九四二》上映首日票房不及预期。第二天起两个交易日内,华谊兄弟(行情300027,诊股)的市值迅速跌去13个亿。业内一片哗然:冯小刚的牌面,第一次不灵了。几个月后,一部名为《泰囧》的商业喜剧开创了

  从半路出家的“闯入者”,到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姜子牙》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2012年11月29日,《一九四二》上映首日票房不及预期。第二天起两个交易日内,华谊兄弟(行情300027,诊股)的市值迅速跌去13个亿。业内一片哗然:

  冯小刚的牌面,第一次不灵了。

  几个月后,一部名为《泰囧》的商业喜剧开创了中国票房的十亿时代。执导十几年的王牌冯导,被首次担任导演的徐峥在票房上赢了将近80%。

  这部由光线传媒(行情300251,诊股)投资的喜剧电影,制作成本不到3000万元,最终却实现分账票房12.67亿,而光线分账比例为43%,且公司所占分账后权益为90%。以此测算,光线实现收益4.9亿,大赚16倍。

  《泰囧》的成功,让光线传媒声名鹊起,把华谊兄弟的风头抢了个精光,也让两家风格和路数不同的公司,加速走向不同的坐标位。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电影《泰囧》片段

  2012年,光线传媒投资、制作、发行了12部电影,实现了总计16.1亿票房,拿下了国产片票房五分之一的江山,发片量、票房数都进入了行业前二。

  即便开始领先,但此时光线的优势并不明显。

  两年后的2014年,光线的票房市占率达到19%,华谊却仅剩2%。“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桂冠真正地易主了。

  正加速华谊多元化、一心想要做“中国迪士尼”的王中军,显然不太在意其中的得失,看着华谊在迪士尼之梦下不断高涨的股价,他豪情地放言:

  千亿市值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然而6年过去了,华谊的市值不仅没有到达“千亿”,反而从当时的400多亿跌到了现在的140亿。

  当初市值只有华谊一半的光线传媒,却从239亿涨到了今天的480亿,并超越万达电影(行情002739,诊股)、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华谊兄弟、北京文化(行情000802,诊股)等,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决定投资《泰囧》的那天,徐峥在王长田的办公室里手舞足蹈地讲故事。这个从来没有导演过电影的光头,想要2500万。

  故事只讲了20分钟,王长田就拍板了,“没有任何犹豫”。因为:

  眼前这个光头,正是他想要的。

  1999年,王长田靠做娱乐资讯节目起家;2006年初涉电影,但一直到2011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时,光线传媒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还只是一名陪跑人的角色——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更没有像冯小刚之于华谊那样一呼百应的大导演。

  根据当时每年影院上线的影片数量,王长田做过一次计算:中国电影行业大概缺200个导演,再刨掉水平低、态度差、观念老的,能和光线合作的导演已寥寥无几。所以他得出结论:

  抓新导演,是见效最明显的。

  2011年,光线影业宣布启动“新导演计划”——3年内发掘培养20位电影新导演。为此,王长田定下了挖掘新导演的三条渠道:

  第一种是演员。他们有作品或即将有作品,为中国华语电影票房创造过最高的记录,演而优则导;第二种从电视剧、话剧、广告等领域转型过来的导演;第三种是学电影的,做过一些小片子的。

  后来,“第一种”导演,真正为光线打开了新世界(行情600628,诊股)的大门。

  继《泰囧》之后,赵薇首次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苏有朋的《左耳》,周星驰的《美人鱼》、黄渤的执导处女作《一出好戏》、邓超的《银河补习班》……这些新作背后都不乏光线的身影,它们制作成本不高、题材新鲜,却几乎都创造了出乎意料的票房。

  多年下来,光线发掘培养出十几位新导演。

  起初,王中磊对光线用演员当导演这事不以为然,后来,开始变得有点生气:

  “因为他挖走的是给我华谊赚钱的演员。”

  更让王中磊无奈的是,连给华谊赚钱的导演也靠不住了。2019年年末,《只有芸知道》上映后,冯小刚看着票房过亿的庆祝海报,遥想2004年自己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天下无贼》,不禁感慨:

  英雄老矣。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电影《天下无贼》片段

  老去的不仅是“英雄”,也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搭档”时代。1997年,张艺谋与张伟平第一次携手《有话好好说》,张艺谋感激张伟平对他的信任:

  一不看账本,二不看剧本。

  此后15年,二人一直被视为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所向披靡。在中国,类似的“黄金搭档”还包括冯小刚和华谊、姜文和马珂、贾樟柯和周强……

  中国电影作为一个产业,这样的捆绑显得既畸形,又必不可少。“导演是人脉网的中心,换谁都行,就不能换导演。”有制作人曾坦言。

  如今,随着光线对新导演的挖掘和大胆启用,中国电影产业“黄金搭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上的修正。

  就像王长田曾经说的,他要做的是商人,光线要孵化一只“下蛋的母鸡”。这只“母鸡”要能自己不断地挖掘新导演,培养新制片、新编剧、新演员,具备持续“下蛋”的能力。

  2015年,光线裁撤掉电视事业部后,开始大面积换新血,每年都校招——王长田要培养20个影视剧制片人。

  招来的新人先经过公司培训,然后以3到4人为单位成立制片小组,跟项目。光线每年主控十几个项目,新人就在跟进中得到成长和学习。

  几轮项目过后,有人就会脱颖而出,看项目、买IP、招编剧、建剧组,成为独当一面的制片人。这样能打的人一多,就是一支成熟的队伍。

  2018年,为了培养更多头部的编剧和导演,光线又成立了编剧导演事务部。

  在演员方面,光线签下了关晓彤、章若楠、胡先煦等新星。《左耳》、《谁的青春不迷茫》均采用了大量新演员参演。

  这让光线电影的基本盘越做越强大。

  但王长田的电影目标还不止于此。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2020年10月1日,《姜子牙》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2亿大关,刷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保持的中国影视动画电影首日票房记录。

  2019年,《哪吒》票房破50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总票房第二,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新纪元。

  《哪吒》的开创和《姜子牙》的惊喜,让出品方光线传媒赢得了电影业的又一块核心阵地。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片段

  40年来,国产动画从《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干成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国营美术电影制片厂虽然沉寂了,6000多家动漫企业却渐渐崛起了(2010年数据),但就连奥飞娱乐(行情002292,诊股)这样的上市公司,都不能指着动画赚钱。

  业内自嘲:

  中国动漫企业的主业,是炒股。

  人们看到,《大圣归来》的导演田小鹏,把动画公司注册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员工工资不到3000块;《大鱼海棠》的导演张春和梁旋,用众筹的方式为电影筹集启动资金;《哪吒》的导演饺子,“啃”着母亲的退休金过了3年,动画公司只能靠外包业务勉强维持……

  照当时的情况,如果不为政府补贴和炙热理想,几乎没有一家有规模的民营电影企业会去做动画。

  2013年,靠着《致青春》上映获得的名声和口碑,王长田决定布局动画。

  2014年一整年,光线动画部只有一名员工——易巧。他得知王长田的计划后,主动请缨成为光线动画的负责人,并接下了王长田唯一的要求:

  找中国最好的动画导演,做最有想象力的电影。

  这位80后的光杆司令,那一年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去找flash和动画短片的导演们。

  他先是把当时业内不错的动画公司都摸了一个遍,进而只花了两三千万就把十几家能投的都投了——每个公司占股30%到40%,最后开放单片项目给市场以及导演来入股,很快就圈住了15个导演。

  2015年,光线正式成立动漫公司“彩条屋”,一口气买下了13家动画工作室,公布了22部动画片单。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王长田野心很大,想把“彩条屋”干成“中国的皮克斯”。

  但第二年,5部上映的动画中只有2部成功:《大鱼海棠》票房5.65亿,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票房5.76亿。

  幸运的是,后者的成功让彩条屋赢得了海外同行的青睐,世界知名动画公司吉卜力工作室、东宝株式会社等纷至沓来,并达成合作。

  接着2017-2018年,彩条屋进入一个没有大投资、大制作的空档期。

  但光线自己并不悲观,从商业逻辑上来看:

  相比稳定输出,创作爆发才更重要。

  于是在2019年,所有人见证了《哪吒》的横空出世。

  2015年,易巧一眼相中了导演饺子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专程飞到成都谈合作。

  易巧问饺子:“能不能把手上的外包都停掉,把钱退回去,我们一起花三五年,干一票大的?”饺子毫不犹豫,立刻答应。

  彩条屋和饺子达成合作,只用了一个下午。但《哪吒》上映前,剧本改了66版,磨合了整整两年;制作又花费了三年。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哪吒》燃起来的那个夏天,很多媒体跑来采访,饺子禁不住感慨:“我做这个电影,是想给那些正在追求理想的青年人更多希望与温暖。”

  媒体则纷纷感叹道:

  这个世界一直在奖励用心做事的人。

  这又何尝不是王长田的真实写照?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2013年,王中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觉得现在的企业家,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高过其他所有生产力。”

  华谊的座上宾名单中,不乏马云马化腾、柳传志、冯仑等产业大亨,华谊长袖善舞于艺术圈、娱乐圈、企业家圈,并因此快速成就其繁华。

  但7年后,财新记者再问王中军:华谊今年再亏损就要退市了,怎么保住上市资格?王中军回过神:

  精力主要还是放在搞创作上。

  十几年来,王长田几乎与王中军截然相反:他不和明星交朋友,不上酒桌谈生意,不带女主持见客户。

  他出身普通家庭,从考上复旦新闻系,到进入体制成为一名记者,再到跳出体制自己创业、带领光线实现突围,王长田始终认为自己不是黑马,而是“骆驼”——持久缓慢地积蓄着体力,迈出最稳健的每一步。

  虽然年过半百,但王长田却要求自己保持生活状态的年轻化:“我要了解周围的年轻人,跟他们接触,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是他们不喜欢的……就能发现很多新东西,能一直跟上发展潮流并立于潮流中心。”

  因为,十几年的冷静观察,让这匹骆驼非常清醒:目前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基本都由年轻人推动。这与其他任何国家都有所不同,不像欧美社会比较稳定,他们对发展变化并非那么迫切。

  2017年6月,《冈仁波齐》取得了约1亿元的票房。中国电影人纷纷喜大普奔:

  这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已是非常大的突破。

  所有人都记得,5年前票房惨淡的《一九四二》,非但不是烂片,甚至被人誉为“冯小刚最好的电影”。但现实证明,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这样一部冷静克制的严肃电影买单。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但从《泰囧》、到《致青春》、再到《哪吒》,从新鲜的幽默感、清新的怀旧感、再到直抒胸臆的“燃”,无一不合中国年轻人的胃口。

  电影是艺术,但做电影是生意。

  把默多克视为偶像的王长田一直说,自己只是个传媒商人:“王中军的整个公司运作就一个字——人。而光线的做法是模式,我们非常强调未来能不能做成工业化生产。”

  这样的思路,充分体现在《哪吒》上。

  《哪吒》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翻身之作。但人们并不清楚的是,相比成熟工业化生产的好莱坞,它并没有按照一部动画电影的正常流程来制作。

  《哪吒》2019年7月26日上映,但电影20天前才完工。参与制作的,有60多家制作团队、20多家特效团队,足足1600多人。

  这种劳民伤财的生产模式,使得即便票房高达50亿,参与其中的很多制作公司依然亏本,或者根本没挣到钱。

  显然,行业需要整合头部公司,确立行业标准,提高议价能力。

  为了培养制作方,彩条屋又先后整合投资了两家三维制作、两家二维制作公司,以便将不同动画电影的主要环节集中交给他们。比如,接下来的《姜子牙》,70%-80%的制作量,就是交付给这些公司。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姜子牙》背后,那个把华谊兄弟拉下马的隐形大佬

  ▲电影《姜子牙》片段

  也就是形成一套“光线模式”。

  按照光线彩条屋的计划,第一个五年做产品,第二个五年做产业,每年稳定2-3部作品产出,并保证动画电影片方占到总票房15%左右的份额。

  这充分体现出王长田的“骆驼性格”,一方面行事稳健,一方面居安思危,提前布局。

  从砍掉电视转战电影,到大胆启用新人导演、开拓商业类型片,再到杀出真人电影、布局动画,王长田总是带领光线走在产业最前沿。

  “我从来没想去变成一个奔马,我觉得骆驼挺好。所以今天我还是一个骆驼,只不过可能从一个骆驼变成一群骆驼而已。”

  如今光线这群骆驼,一边吃饱喝足把驼峰养肥,一边还要忙着寻找新的丰美草场。

  参考资料:

  1.《中国电影业:尴尬的“寡头时代”》中国经济周刊 2012.9.26

  2.《徐峥拍<泰囧>背后的故事:王长田赌赢了8亿元》创业家 2012.12

  3.《国漫崛起系列之三:<哪吒>创纪录,光线彩条屋如何布局动画?》财新网 2019.9.15

  4.《国漫崛起系列之五:动画市场两轮泡沫,制作公司原创难做》财新网 2019.9.15

  5.《上篇|动画电影镀金时代》财新周刊2019.9.16 第36期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