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期买点到来?买什么?
摘要 银行股四季度有好戏看!这是近期一个热门的话题。话题的源头,是彭博社的一则传闻,《券商中国》对此的报道如下:据香港市场人士援引彭博社终端消息,中国将缓解银行降低利润的需求。今年6月份国常会曾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随后,又传出银行业控制利润增速的消息。这使得今年以来,银行板
银行股四季度有好戏看!这是近期一个热门的话题。
话题的源头,是彭博社的一则传闻,《券商中国》对此的报道如下:
据香港市场人士援引彭博社终端消息,中国将缓解银行降低利润的需求。今年 6 月份国常会曾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 1.5 万亿元。随后,又传出银行业控制利润增速的消息。这使得今年以来,银行板块在整个市场中的表现相对落后。然而,若上述消息属实,银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将化解,对行业而言,实属巨大利好。
这些年,银行股的估值,一低再低。
输血何时休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就是投资者都明白这些年顶层对于银行的定位:为实体经济输血。
是的,前些年银行利润一家独大,动不动就是银行利润占 A 股半壁江山,在实体经济需要转型的背景下,许多顶层的关键会议和文件都提出了让银行为实体经济让利的要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政府工作报告,比如 2019 年就有这样的明确提法: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 30% 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你觉得在这类提法持续不断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润能有什么增长期待,投资者自然是用脚投票。
不过,如果这种行政性的 「让利」 要求缓解,那对于银行,自然是利好——虽然暂时还是捕风捉影,未必真的对短期银行的财务报表能够有改善,但是至少可以改变市场的认知,在估值层面有所提升。
四季度是银行的好日子
当然,银行受期待,传闻是一个诱因。
但与此同时,银行股历史上在四季度还算不俗的表现,也是重要原因。
华泰证券(601688,诊股)在《景气回暖业绩稳,增配银行需求旺》的报告中指出,银行股在四季度的历史表现还算不俗,有望跑赢沪深 300 指数。
更何况,目前主动型基金普遍对银行股不待见,配置的比重相当低,是 201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旦银行真的有点实质性利好,基金的增配资金也是可观。
买什么基金
如果看好银行股的四季度表现,买什么基金?
最偷懒的法子是如果持有沪深 300、上证 50 指数等基金,就按兵不动——反正银行股发力,这类指数必然受益,表现不会太坏。
不过如果希望赚到沪深 300 指数之上的超额收益,那显然还是要靠银行指数基金。
当然,按照 EarlETF 的 「打新 +」 选基思路,首选的必然是规模适度,有打新收益加成的那些。
今年迄今截至 2020 年 10 月 13 日,中证银行指数下跌 10.2%,在整个 A 股上涨 22% 的背景下,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数字。
当然,某些银行指数基金,还是能略有安慰的。比如中融银行,上涨 7.06%,虽然放在整个基金中不起眼,但考虑到其受到银行股本身的拖累,这也算不俗了。
那么银行类基金买哪几个?是照着上面的收益排行买?
考虑到基金的规模、打新能力、打新偶然性都会影响基金的表现,所以笔者又按照 7 月 17 日迄今的净值拉了一份表,之所以选择 7 月 17 日是为了规避中芯国际(688981,诊股)这样单个新股的过大影响。
从这个区间来看,中融、富国、鹏华、易方达、博时优势相对大一点。
然后再调取同期银行类基金的打新战果看,两者的顺序大体也是匹配的。
所以,如果是通过开放式基金场外申购,可以前几名的那几个平均分配,虽然可能收益不如单买中融银行,但是也能规避单一基金打新成绩飘忽的风险。
如果是买 ETF,那就是鹏华和华夏的两个 ETF 了。从近期的活跃度来看,是鹏华银行 ETF 更好一些。
强调防守,可转债不妨关注
当然,除了基金,在投资银行上,另一个低风险的品种就是可转债。
目前上市的共 10 只,虽然都是显著溢价,不过对应的 3 年左右的最大亏损一般也就是年化 2% 左右,风险可控。
但这东西,还是适合以持有 2-3 年持有到期来谋划。
以防守性而言,可转债显然更强。不过现在的估值,若考虑,我还是偏爱有打新加成的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