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频创新低 8月百亿私募调研次数环比增近3倍
摘要 来源:识基荟8月私募调研明显升温尽管A股仍处于调整态势,但近期包括公募、私募、券商等机构挖掘局部机会的热情不减,调研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磨底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中长期布局时机渐行渐进,因此加大了对投资标的的挖掘和筛选。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430家,较上一个月增加了
来源:识基荟
8月私募调研明显升温
尽管A股仍处于调整态势,但近期包括公募、私募、券商等机构挖掘局部机会的热情不减,调研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磨底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中长期布局时机渐行渐进,因此加大了对投资标的的挖掘和筛选。
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430家,较上一个月增加了181家,其中主板公司为109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为185家和135家。近一个月,机构调研次数达9822次,较上期增加5266次,增长了115.58%。其中主板市场为2254次,增加1682次。创业板市场为3214次,增加1559次。中小板为4351次,增加了2043次。
另外,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私募的调研明显升温,总共调研1680次,全月共有342家私募参与调研,共调研上市公司236家,调研次数相比7月增加93.1%。百亿私募共参与调研211次,涉及上市公司96家,调研次数接近7月的3倍。其中调研个股数量最多的百亿私募前三名是敦和资产(25家)、淡水泉投资(20家)、重阳投资(19家)。
有私募人士指出,近期私募调研热情上升,一方面是经过前期市场调整,很多个股已经跌至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另一方面,8月份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部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也纷纷出炉,三季报业绩行情有望局部展开,适合寻找优质投资标的。
而倚天投资叶飞表示,2018年的秋季行情在中秋节前后会展开,一直到11月11日。从技术面看,市场在2680点位置护盘意图明显,短期指数将进入止跌企稳期。
海外机构也在积极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3个多月后,竞争对手富时罗素也加快了步伐,其首席执行官表示最快将于下周作出是否纳入A股的决定,纳入比例可能超过MSCI。
对此有私募认为,富时罗素纳入A股不论成功与否,这一事件都会激发外资对A股的布局热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磨底阶段的A股,海外机构也在积极行动。海外机构调研榜单中,参与美的集团调研的海外机构达到58家,最受关注。调研中主要交流的问题包括美的集团的全球研发布局、上半年公司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等;其次是信维通信,参与调研的海外机构共有35家,调研的焦点集中在无线充电业务、LCP天线业务、射频前端的进展,以及公司5G业务的情况;第三是洋河股份,共被22家海外机构走访,机构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当前的白酒行业大环境、公司产品的高端化进展等。
从行业来看,海外机构调研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共有8家公司上榜。比如9月11日,日本东京海上资产管理株式会社调研了欣旺达;9月10日,毕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调研了好莱客;9月7日,三井住友资产管理株式会社调研了拓斯达;9月6日,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调研了崇达技术。
科技、消费板块受关注
从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来看,计算机软件、电子元件、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商业等细分行业居于调研排行榜前列。从具体调研的上市公司来看,汇川技术位居第一,合计得到机构投资者323次调研,其中私募机构58家,公募基金58家,证券公司36家;其次是恩华药业,受到了260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其中私募机构44家,70家公募机构,23家券商关注;歌尔股份受到了218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其中私募机构65家;沪电股份受到了210家机构的密集调研,其中私募机构54家,基金公司47家,券商公司37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标的股价近期随大盘处于调整态势,但也有个别品种走出了独立行情,比如沪电股份被机构调研之后,20日涨幅超25%。
过去一个月,私募的调研次数也出现猛增,在私募调研的200家上市公司中,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为主,密集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中,不乏调整较为充分的科技、消费领域的成长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汇川技术、沪电股份、歌尔股份、超图软件、利亚德等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总量均在150次以上。医药、消费领域的华东医药、贝达药业、周大生、珀莱雅等公司的调研接待量也在100次以上。
格上研究中心8月数据显示,百亿私募在8月共同关注的44只个股中,超半数分布在电子、计算机和医药生物领域,其中电子行业占比最多,达到10家。汇川技术受到重阳投资、星石投资、景林资产、和聚投资、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等七家百亿私募的共同关注;主营智能穿戴设备的歌尔股份也受到了朱雀投资、重阳投资、星石投资、淡水泉投资、保银投资等六家机构的走访。此外家具行业在过去一个月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包括好莱客、罗莱生活、尚品宅配、欧派家居、金螳螂等公司受到各大私募机构的关注。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