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启动新一轮针对房地产信托的专项排查
摘要 一周重点关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布公告●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央行: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资本市场“十四五”重点工作浮出水面●行理财向子公司“迁移”调查:存量处置有难度●马云最新演讲引爆金融圈引国内外高度关注●
一周重点关注:
●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布公告
● 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 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 资本市场“十四五”重点工作浮出水面
● 行理财向子公司“迁移”调查:存量处置有难度
● 马云最新演讲引爆金融圈 引国内外高度关注
● 中基协就私募基金电子合同业务公开征求意见
● 前三季度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明显上升
● 年内13家信托公司换帅 多数为“熟面孔”
● 集合信托收益已步入“6%”时代
● 首次全国信托知识竞赛预赛成功举行
●【观察】信托公司构建多元产品生态圈
●【观察】规模大幅缩水 FOF为何“叫好不叫座”
一、财经视点
■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布公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6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着眼于“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全会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全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作出12方面部署。新发展理念无疑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指挥棒,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见。
点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及其通过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全会公报给中国指明了发展道路,着眼于民生福祉中国向着2035年的远景目标不断前进。因此,“十四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性,需要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未来五年。
■ 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4% 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0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较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运行在51%及以上,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复苏态势。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56.2,市场预期为56,前值55.9,连续8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
点评:总体来看,10月份,我国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一是增长快;二是增速稳。预计随着四季度稳内需政策进一步推进,国内供需稳定释放,经济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不过,由于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再次陷入收缩区间,叠加外部进入第二波疫情,这对未来我国经济恢复将产生重大不确定性。
■ 央行: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
10月30日,央行发布202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根据统计,2020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前三季度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8个百分点。
点评:在实体经济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反映出当前存在资金“脱实向虚”问题,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不仅将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带来潜在影响,而且还会进一步压缩实体经济发展空间。
■ 富时罗素:中国债券市场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新机会
富时罗素9月17日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准入放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会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新的收益机会和分散风险机会。目前,98.5%的中国政府债券仍在在岸市场发行、交易,以人民币计价。
点评:今年以来,随着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并稳步恢复经济,并将可能成为今年唯一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市场和中国资产受到了全球瞩目和追捧,在此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被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且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推动了中国固定收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
■ 统计局:前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2.4%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665.0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利润增长15.9%,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1.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
■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近30年首迎修订
财政部网站10月27日发布消息,财政部起草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1991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在新的历史时期,91号令已经不适应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需要。本次修订,按照新时代国有资产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前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行业发展等实践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修订。在具体章节上,增加资产评估管理、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两章,删除组织管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三章。
■ 史上最大IPO来了!蚂蚁集团(688688,诊股)总市值高达2.1万亿元
10月27日,蚂蚁集团发布的发行公告显示,在经过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市场情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A股发行价格为 68.80 元/股、H股为80.00 港元/股(约人民币 68.85 元/股),两地总计募资总额出超过345亿美元(约2400亿元人民币),总市值高达2.1万亿元,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
二、同业新闻
■ 资本市场“十四五”重点工作浮出水面
10月30日,中国证监会分别召开党委会和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六方面重点工作,提出加快建成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内容。会议强调,着眼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畅通直接投融资入口,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长期投资的制度安排。同时强调,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带动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点评:资本市场要为经济转型做出贡献,就应以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助力中国企业,特别是“硬科技”企业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是企业强身健体的关键阶段,预计将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强金融支持,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 银行理财向子公司“迁移”调查:存量处置有难度
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政策要求下,理财子公司背负着银行理财业务整改、转型的重任。目前,各大银行陆续启动存量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的工作。据了解,在银行理财存量迁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从销售端而言,不少理财经理坦言,银行的存量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中,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客户对于净值型产品接受度不高。
点评:目前理财子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在产品运作方面需借助母公司的经验,且在过渡期内,提高投资者对非保本产品的接受度是当务之急,也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能否继续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关键。
■ 马云最新演讲引爆金融圈 引国内外高度关注
蚂蚁金服上市前夜,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发言再次刷屏,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了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呼吁面向未来思考,建立普惠的金融体系。《南华早报》则大篇幅引用马云观点,认为今天的世界迫切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路透社也援引了马云建立包容性、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呼吁。
点评:马云的观点用传统金融的思维来说,无疑是“外行话”,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则未必。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的确已经跟不上社会进步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马云的讲话无疑是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个人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是让时间来检验吧,不需要上纲上线,应该包容,更应该引发思考。
■ 新基金发行退烧 10月以来新发数量同比减少超七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10月仅发行27只新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同比减少76.92%。虽然目前来看,10月仍有14只产品等待发行,但合计发行数量仍排名年内各个月份的末位。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基金发行数量锐减,除受10月公众假期影响外,与近期市场环境趋于平稳也不无关系,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市场环境都会相对冷静。
点评:整体来看,基金发行的市场环境仍相对较好。从消费者端来说,整个投资者群体已经开始认同基金这一理财方式。而从机构端来说,能够通过基金有效的进行市场拓展。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基金也将会逐渐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一种主流方式。整体而言,基金仍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 中基协就私募基金电子合同业务公开征求意见
10月28日,为规范发展私募投资基金电子合同业务,保护基金投资者权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电子合同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了降低合同被篡改的风险以及节约运营成本,中基协提出了发展电子合同业务的必要性。此外,中基协还提到,电子合同业务是金融科技在私募投资基金领域的落地场景,通过电子合同可以衔接各主体,并促进各主体间的市场化博弈和制衡;同时,电子合同业务是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际落地基金行业的首选切入点,可以打通司法存证取证环节,解决行业因合同引发的法律纠纷和投诉。
■ 主动权益新基金平均收益9.38% 落后老产品近20个百分点
今年主动权益类爆款基金频频出现,不过,受建仓时机和持股成本影响,这些新基金的收益率明显落后于同类老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337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达到28.11%,其中混合型基金27.12%,主动股票型基金35.5%。而主动权益类次新基金平均收益率仅有9.38%。
■ 百亿级私募超50家创出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平均收益23%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53家证券私募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更有私募已经迈向五百亿级,甚至向千亿级规模大关迈进。在此背景下,从整体收益来看,私募的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截至9月底,百亿级私募前三季度平均收益23.33%,同期纳入统计的15469只对冲基金中,更有86.43%的产品取得正收益,其中322只基金收益翻倍。
三、信托动态
■ 中国银保监会启动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专项排查
据悉,银保监会信托部日前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房地产信托穿透监管,严禁通过各类形式变相突破监管要求,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切实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工作。据了解,此次专项排查主要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持续合规监管情况、风险防范化解情况及落实整改问责情况,信托部要求各银保监局于11月30日前将排查情况上报。
点评:本次排查既是配合管理层贯彻“住房不炒”理念,防止信托业输血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协调的一个环节,也是再次排查房地产信托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总体来看,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行业新规都看得非常紧,难有大的作为,信托公司唯有创新房地产信托业务模式,方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 前三季度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明显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中,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占比明显上升。前三季度,市场上累计发行695只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资金投资领域来看,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主要投资房地产领域,其次为工商企业领域和金融机构领域,基础产业领域占比相对较少。9月,股权投资类信托发行量大幅增长。其中,投资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占比为82%;投向金融机构领域的产品占比达8%;投向工商企业领域的产品占比为7%;投向基础产业领域的产品占比仅有3%。
点评: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火热,意味着信托公司正在加大布局股权投资市场力度。股权投资作为信托公司转型的一大方向,有助于促进信托公司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
■ 年内13家信托公司换帅 多数为“熟面孔”
2020年,信托公司一把手更迭的不在少数。梳理银保监会网站信息发现,今年以来,至少有北京信托、大业信托、爱建信托、粤财信托、苏州信托、长安信托等13家信托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总裁)发生更迭,其中7家为董事长,其余6家为总经理(总裁)。这也意味着,上述信托公司或正在调整发展战略以缓释当下信托转型的压力。而根据统计信息发现,13家中的9家新晋董事长或总经理(总裁)有多年信托监管部门或信托公司从业经验。
点评:信托老将对行业会比较了解,知晓当前信托公司发展痛点,有利于稳步推进信托公司战略布局;同时,在延续已有格局上,会重新确定信托公司的发展思路,推动改革和创新,实现信托公司的新发展。
■ 集合信托收益已步入“6%”时代
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在一季度,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便跌破了8%关口,三季度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更是逐月下降,分别为7.05%、6.81%和6.67%。9月集合信托发行和成立规模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这已是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连续3个月较大幅度下滑。同时,9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保持下行的态势,平均收益率为6.67%,环比下滑0.15个百分点。
点评:今年以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加速下行,短期内很难出现明显反弹。同时,监管环境趋严,令本就处于资产荒中的信托行业雪上添霜,融资类规模受限,标品信托发展迅猛。从当前形势来看,明年资产可能更荒,收益率继续下调的可能性极大。
■ 首次全国信托知识竞赛预赛成功举行
10月24日,中国信托业2020年信托知识竞赛预赛在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四个城市的赛场同时进行,来自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的204位参赛人员参加了本次预赛。这是中国信托行业首次举办全国性知识竞赛。本次竞赛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与本报联合主办。本次比赛试题为客观题,共计160道选择题与判断题,内容覆盖了信托金融理论、法律法规、监管规范性指导文件、行业自律规则、信托实务、消保、投教等多个方面,属于信托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范畴。
■ 大业信托欲出售2.3亿元问题债权 业绩已连续下滑2年
北京金交所公开信息显示,某信托公司关于河北众美债权资产的招商公告。后经查该信托公司应为大业信托,所涉信托项目应为大业信托-东方资产1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使用不超过4亿万元信托资金向河北众美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用于河北众美子公司众美城(天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青城项目开发建设。除上述预处理不良资产外,近年来大业信托出现不良资产骤增情况。同期,大业信托信托管理资产规模也一路走低。资产规模下降也直接影响到其业绩表现。
■ 中信信托与多公司拟共同设立科创基金
10月31日,首届渤海科创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中信信托与滨州市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宏华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拟共同设立科创基金,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机构、转化增长动力。国科大(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科创基金投资顾问。
■ 平安信托资本市场再添“TOF新军”
平安信托凭借在资本市场领域超过15年的积累与沉淀,持续吸引业内顶尖团队加盟,全力打造TOF领域绝对收益产品线,据悉,平安信托将从10月30日起陆续推出全新TOF产品,延续其在净值化投资领域的优势,为投资人构建攻守兼备、灵活配置的投资组合。据透露,平安信托正在筹备三条全新的TOF产品线,涵盖“保守、稳健、进取”三个类型。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市场观察
■ 信托公司构建多元产品生态圈
伴随着信托业进入转型深水区,各家信托公司纷纷把“非标转标”作为业务重点。推动标准化与净值化转型成为当前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趋势,各家信托公司也有不同策略。
主要变化:
1、近日,平安信托对外发布产品中心及标准化发展策略,宣布将从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拳头”业务入手,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生态圈,全面开启战略转型升级。
2、TOF(Trust of Fund)因其灵活性高、净值型、标准化的特点快速成为信托公司转型主攻方向。此前,行业内中信信托、中航信托、华润信托、外贸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已推出TOF产品,且均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托公司开展TOF产品业务,处于存续期或待设立的TOF产品共有253款。
3、近日,中航信托成功落地一笔股权服务信托,受托资产规模达1.95亿元。这是其在股权信托以及标准化服务信托的又一次探索。据介绍,该笔股权信托采取了双层信托架构,信托通过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家族企业股权。在该模式下,作为受托人,信托公司持有的仅是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份额,对有限合伙企业持有的家族企业股权本身不行使管理权。
4、近期,平安信托首单“特资+资产证券化”业务——某国际中心类Reits投资项目成功落地,规模16亿元,是平安信托“特资+”战略的代表作,开创了资本市场续期纾困新模式。
■ 规模大幅缩水 FOF为何“叫好不叫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8日,首批6只FOF三年期间年化回报均实现了正收益。值得注意的是,运行3年间,同期产品的业绩回报差异较大。虽然首批FOF业绩不错,但规模却遭遇大幅缩水,其中个别规模已经低于基金清盘底线5000万元,沦为“迷你”产品,“叫好不叫座”这一现象颇为常见。
业内观点:
1、FOF产品通过基金产品和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多重分散”,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市场、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还可以实现“选股和择基”带来的阿尔法收益的分散与增长。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手中可投资金有限,筛选基金的难度非常大,将为数不多的资金投入到一两只基金中,持仓的分散性也很难保证。
2、公募FOF规模大减,一方面反映出这类产品是新兴产品,还需要更多时间培育客户;另一方面,对于这种以投资基金的模式进行组合投资的产品还需要推广,也需要提高销售渠道对这类产品的认识。
3、公募FOF大幅度缩水还有一层原因在于“高位接盘”。首批FOF建立时间多集中在2017年的市场高位,建仓期后很快迎来股市下行阶段。对于当年持有人来说,FOF的持有体验并不好,此后慢慢赎回也是正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