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磊|周报——股市是可以“被预测”的吗?
摘要 “预测股市(指数)”是大部分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从教主还在上小学时的“股市远古时代”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股评家在电视上口若悬河的拿着各种理论和技术图形来分析、预测市场和指数,短期蒙对的就“捧上神坛”,蒙错的也不打紧,因为过一会儿就被观众“遗忘了”,只有那种为“求出位”蒙错的幅度特别离谱的,
“预测股市(指数)”是大部分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
从教主还在上小学时的“股市远古时代”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股评家在电视上口若悬河的拿着各种理论和技术图形来分析、预测市场和指数,短期蒙对的就“捧上神坛”,蒙错的也不打紧,因为过一会儿就被观众“遗忘了”,只有那种为“求出位”蒙错的幅度特别离谱的,才会成为经久不衰的笑料,比如去年年末看空上证指数到2515点.........
“民间股神”们热衷“猜指数”,而专业投资机构一样不能免俗。新闻媒体在每年年末对各大券商年度策略进行报道时,最受读者关注的永远是“XX券商预计明年上证指数最高XXXX点”,而逻辑、市场风险偏好乃至风险因素几乎统统被置之脑后;更有甚者,在教主从业之初还是一个“股指期货日内高频交易者”的时候,还有客户提出“要预测每天指数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这样让人无力吐槽的要求.......
毕竟“简单”+“粗暴”是投资者的“刚需”。
投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大部分投资者只想知道答案,却并不想了解过程。
看到这里,恐怕大部分粉丝会觉得这又是教主传统的“批判股市糟粕”类文风,然而并非如此............
在一定程度上股市是可以“被预测”的
熟悉教主今年完整路径的粉丝一定会对3月中旬教主提出“坚定基金日定投”和7月中旬提出“未来半年不再增加股票基金配置”这两个大胆的择时决定记忆犹新,这是不是说明股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预测”的呢?
从“股价=市盈率*每股净利润”这个最简单的模型出发。如果把指数视为“股价”,那么决定指数阶段性表现的因素无非是成分股的“估值”和“每股净利润变化趋势(EPS)”两点;其中EPS增速的边际增加往往会引起“估值”的同向提升,但在流动性边际宽松的背景下,即使EPS出现显著的边际回落趋势,仍不影响“估值边际扩张”,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A股和海外股市极佳的表现无一不印证了这一点。这是否说明股市是“可以被预测”的呢?
市场真的可以“被预测”么?
并不尽然。假如你可以作为“先知”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去年年末和全市场说“明年会有一场大疫情席卷全球,美股将因而产生N次熔断,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降到0,欧美轮番封城”,那恐怕当时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你“秀逗”了,啥毛疫情,还能超得过SARS吗?
同样如果回到17年年末,在全市场都没有考虑到“金融去杠杆”带来的估值收缩压力以及中美毛衣战引发市场风险偏好大幅回落,谁又会认为2018年是“全面熊市”?毕竟2017年年末喊出“新牛市”观点的卖方不在少数。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只想说,指数本身是一个“结果”,但结果本身是由等式右边的一系列“变量”所有机组成的,在“变量”本身发生较大偏移的情况下,过于注重对“结果”本身的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码了1000多字,又到了“文章又臭又长”的警戒线,下次再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体会——《什么时候市场表现是可以被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