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市场影响,前9个月证券私募规模缩减了20%左右。在整体形势看着不大好的情况下,有些私募却逆势增长,规模和产品数量“双提升”,基金君了解到,今年最猛私募已经发了将近60只产品,这家私募的管理规模已跨越百亿级别。
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了今年大型私募机构的新发产品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发行产品总数最多的是泓信投资、合晟资产,分别发了59只、58只产品,在业内遥遥领先,在震荡市中,每个季度将近发了20只产品,实力非常强悍。
还有私募大佬邱国鹭的高毅资产,由于旗下投资经理业绩较好,今年产品也达到了井喷状态,截至目前发行了45只产品。双隆投资、宁波宁聚资产等私募今年新发产品超过30只;北京和聚投资、映雪投资、富善投资、景林资产等私募今年新发产品超过20只;重阳投资、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盈峰资本等百亿私募今年新发产品数量都超过了10只。
格上理财分析师表示,这仅仅统计了私募自主发行的产品,还没有包括投顾产品。“如果将投顾产品统计进去,这些私募今年发行产品远不止这个数。”
基金君还了解到,业内某大型股票私募仅今年上半年产品持续营销净申购就达到了50亿元,今年总规模已经大幅增长,实力堪比公募权益。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有些客户申购产品太火爆,净值涨得太快,绩优私募只能选择关闭一些产品的申购,劝客户不要再买了。
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部分私募的日子还是不好过。基金君认识几个私募,今年多次拜访渠道,却难以建立合作;想要先在渠道放个产品,还被提出安全垫、风险缓冲资金的要求;也有私募资金垫钱凑到几千万,才完成产品的成立……
最近,某小型私募机构人士疑惑地问基金君,看到同行今年发了60只产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到底是什么的产品?采取怎么样的策略呢?
他表示,“我们去年业绩在私募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表现也不错,一直努力在做,但是到现在也只发了5只产品,到底是什么原因?”
相信这也是很多私募小伙伴想知道的,私募基金行业“一九分化”严重,基金君来分析一下。
一、业绩
业绩肯定是震荡市中私募能够发产品、扩规模的核心因素。比如高毅资产旗下拥有多名优秀的明星投资经理,包括邱国鹭、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冯柳等,今年他们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都比较好,净值一路飙涨。几位投资经理今年都发行了多只产品,比如邓晓峰的新发产品就超过了10只,此外高毅还发了几只内部精选FOF。
淡水泉投资发产品数量也很多,如果加上投顾类产品,截至10月19日,今年总共新发产品达到19只,而去年全年仅为11只。基金君了解到,淡水泉掌门人赵军擅长逆向投资、基本面驱动,今年旗下多只重仓股表现可圈可点,比如万华化学、歌尔股份、中材科技等。
二、品牌
今年私募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大型私募成为震荡市中的“宠儿”。比如淡水泉投资、北京和聚投资、景林资产、重阳投资、合晟资产等百亿私募今年发行产品较多,品牌的影响力也是重要因素,这些私募拥有成熟的投资理念、较为完善的风控体系、中长期业绩跑赢市场、风格稳健,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受到资金方认可。
相反,一些小型私募想要扩展渠道,举步维艰,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树立业内品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业绩的稳定性,控制回撤后再赚钱。
三、战略、时机
基金君发现,有些私募今年发产品多,和他们的战略布局有关,主动而为之,扩展产品线。比如北京和聚投资、鸿道投资等老牌私募今年就发行了多只量化产品,布局相关产品线,因为他们看好国内量化策略的空间;知名量化私募泓信投资,今年发产品最多,基金君发现,大量是指数增强型产品,此外还有CTA、相对价值、多策略等产品,指数增强型产品替代阿尔法产品,在低波动市场受到机构的青睐。
不少债券私募看好现阶段债券市场的配置型窗口,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比如合晟资产在退出新三板后,今年加大了产品发行力度,主要布局的仍是债券产品,也包括可交换债等;耀之资产、久期投资、暖流资产、千为投资、青骓投资等债券私募今年纷纷做布局。
四、渠道
在私募行业中,谁掌握了渠道,在销售方面很擅长,也会有很大优势。基金君了解到,泓信投资等百亿私募比较注重销售渠道的铺设,通过高强度的销售快速扩张规模。该公司的销售部有近十人,大力投入销售渠道的建设,银行、券商、第三方以及上市公司等客户均有涉及,今年泓信发行产品数量也是私募中遥遥领先的。
另外,如果私募能够把握几个核心渠道,比如招行、平安、中信等,受到渠道客户的认可,发产品扩张规模也不是问题。基金君就发现,原华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庄涛,从公募出来后现在中信产业基金做了几年投资经理,受到中信渠道的认可,今年大部分产品都是在中信渠道发行的。数据显示,庄涛的公司盘京投资今年发了16只产品,有10只托管在中信证券、中信银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