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评级机构有望加入上市大军?私募机构悄推中诚信投资基金份额
本报记者 李维 实 习 生 徐慧瑶 朱银双 北京报道
去年底以来,IPO提速红利正在被各类机构所觊觎,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参与者的信用评级机构或亦将有所筹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独家获悉,部分PE机构正在机构间悄然推介有关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诚信国际)的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起投金额在500万元,并表示中诚信国际具有在A股主板IPO的预期。
而中诚信国际则在回应记者求证时表示,目前尚无计划IPO,但未来并不排除这一可能性。加之上述股权投资基金运作的胎动,种种迹象或正表明,评级机构登陆A股市场已指日可待。
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正式上线,亦被业内视为国内债市迎来大发展的契机之一。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债券市场境内外互通机制的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债券评级机构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实现业务扩张的概率也正在得到提高。
PE悄推中诚信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家接近中诚信的PE人士处独家获悉,目前一只基金产品计划投资持有债券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的股份,而该基金的起始投资门槛为500万元。
中诚信国际由毛振华创立于1992年,系央行批准的首家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而中诚信旗下亦全资持有1997年成立的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交易所固收业务的覆盖。
“作为国内评级机构的龙头,中诚信(国际)是有上市预期的,目前这只基金计划持有1%的股份,也就是对应5800万股。”上述PE人士透露,“目前投资的主体是中诚信国际,同时也会将子公司的证券评级等业务也整合进来。”
上述人士同时透露,该管理机构计划投资3800万元,而另外2000万元额度则寻找潜在LP进行对外出让。
不过工商资料显示,中诚信国际尚未进行股改,其仍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信),同时穆迪中国也在其中参股。
而在作为控股股东的中国诚信层面,其目前已“坐拥”了若干机构投资者——工商资料显示,除大股东中诚信投资集团外,另有四家机构持股,包括北京阳光盛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信中利股权投资中心、苏州盘石股权投资中心、天津景民嘉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上四家机构的进入时间均为2012年。
业内人士认为,与中诚信国际相比,以中国诚信作为上市平台的可能性反而更高。资料显示,中国诚信旗下持有中诚信国际的同时,还在深圳、河南、江苏、福建等地拥有子公司。
“中诚信国际是中诚信开展业务的主体,但如果是IPO的话,中国诚信是股份公司,作为上市主体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中国诚信已完成了股改,进一步推向上市顺理成章。”一位接近中诚信的债券承销人士则认为,“另一方面信中利等资本已成为其股东,这部分资金肯定也是有计划寻求上市退出的。”
不过工商资料显示,中国诚信今年5月24日曾出现过一次注册资本的缩减,由此前的8000万元下降为5000万元。
而在上述事件出现后,记者也就IPO预期一事向中诚信国际进行了求证。“目前公司暂无上市计划,但未来不排除有这种可能。”6月29日,中诚信国际有关负责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
评级机构IPO在望?
中诚信IPO预期的胎动,延伸了业内对评级机构登陆资本市场可能性的猜想。
“在评级机构中,中诚信是家龙头公司,主要因为高等级债券发行人客户比较多,同时以分析师为主的人才资源也相对充裕。”中信证券一位债承人士称。
目前国内债券市场有中诚信、新世纪、大公国际、联合、鹏元等主流评级机构。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已有牌照的稀缺性可以让评级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评级机构仍属于特许经营的牌照制度,而且数量稀缺,这个特点决定某种程度上有了持牌的稳定收入保证,但同时它的上市可能也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认为。
中诚信的业绩增长或许成为了信用评级行业制度红利的脚注。上述接近中诚信国际的PE人士透露,中诚信2016年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增长42%,不过这一数据尚未得到中诚信国际的官方确认。
“稳定的盈利显然会让评级机构受到资本市场欢迎,而对评级而言,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增资扩股,扩大规模是个可预期的趋势。”上述非银分析师坦言。
华北一家新三板挂牌券商固收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国内需要强大的评级机构,同样评级机构也有理由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实现扩张。”
7月3日,内地与香港市场“债券通”中的北向正式上线,亦被视为债券市场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对此,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宏观研究主管崔历日前撰文预测认为,“在未来三年中,预计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再扩大40万-5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约100万亿元人民币的体量。中国将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目前给评级机构的机会比较多,除了过去的国债、金融债、信用债外,更多的结构化产品、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也在扩大,总盘子在放大。”上述券商固收业务负责人说,“监管层也在不断丰富评级体系,例如引入双评级制度,这对于评机公司而言都是机会。” (记者微信:lw8346860)(编辑:巫燕玲)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