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热衷FOF“选秀” 量化对冲风将起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6-07-18 07:32:00

摘要
“我们现在是尽可能多地接洽FOF管理人。”7月初的一个中午,张华(化名)结束了在一家FOF管理机构的路演后,并不讳言对这一业务的重视。作为一家中型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公司的营销负责人,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求进入更多FOF基金的标的池。实际上,张华经历的背后,正是当下私募基金行业的一个最新变化——营销

  “我们现在是尽可能多地接洽FOF管理人。”7月初的一个中午,张华(化名)结束了在一家FOF管理机构的路演后,并不讳言对这一业务的重视。作为一家中型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公司的营销负责人,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求进入更多FOF基金的标的池。

  实际上,张华经历的背后,正是当下私募基金行业的一个最新变化——营销工作的重心正在由银行、第三方理财公司等代销渠道向FOF转移。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对于不少私募基金而言,在弱市环境下,通过FOF做大规模可谓是一条“捷径”。同时,“资产荒”使得委外资金开始流向管理型股票类产品,因此一些组合基金的“金主”正是委外资金。在如今私募FOF发展的热潮中,由于具有平滑风险、提升收益、给投资者带来更好回报的特点,量化对冲基金被认为可以充当重要的角色。

  FOF“选秀”忙

  种种迹象显示,私募FOF正受到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张华说:“并不只是我们一家,现在积极入选FOF标的池都快成为行业共识了。”一家专门做FOF的私募基金渠道人士的经历亦印证了张华的观点。该渠道人士说:“以前开会时把名片递出去,还要给人家解释一下FOF是干什么的、FOF怎么做,现在递名片出去,只要上面写着FOF字样,一堆人就会立马围过来谈合作。以前潜在的合作伙伴一月找我两次,现在恨不得一周联系两次,天天催。”

  所谓FOF,其实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FOF管理人通过对基金的筛选帮助投资者构建合理的基金组合,实现最优化配置,具有分散风险、组合管理等特点,可以满足投资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去年,股市经历巨幅调整,对于单一策略的私募产品而言,业绩波动较大;若投资于一些低风险的私募品种,收益又会大打折扣。而FOF产品通过分散配置多只私募基金,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在经历了市场巨幅波动后,2015年以来,FOF迎来井喷式发展。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由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发行的FOF共227只(不含银行、券商管理的FOF),是以往发行总量的两倍。截至目前,排除银行、证券、信托等机构,由私募机构管理人发行的FOF就已达828只,规模500亿元。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股灾以来,私募的零售很难做,无论直销还是代销都不好募集资金,现在FOF的政策春风一扫,不少人都希望借助FOF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这一两年成立的新私募,从数据上能够看到这一点,并且量化策略在其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一位FOF投资经理称,FOF母基金对子基金的单笔委托一般都是千万元以上,在目前弱市环境下,一般私募基金是很难通过渠道代销等方式一次募集如此大的规模;其次,在FOF产品中,母基金相当于是机构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而言,机构投资者相比散户更好维护;此外,对于一些处于成长期的私募基金而言,一旦拿到FOF的钱就意味着得到机构的认可,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对自身的一种增信,有助于更好拓展市场。

  不过,私募热情参与FOF的另一面是,对于FOF管理机构而言,供给的增加反而加大了筛选标的入池的工作量。前述FOF渠道人士坦言:“上报的很多第一轮被刷掉了,越是风口的东西,我们越要谨慎小心,在标的的选择上,我们和银行有点类似,比较偏向年化10%-15%、最大回撤在5%以内的管理人。”

  委外资金诱惑

  让张华颇感欣慰的是,不久之前,作为一家擅长量化投资的私募基金公司,其公司顺利入围一只预计规模达百亿元的MOM基金的标的池。所谓MOM,是指将基金资产委托给其他基金经理进行管理,与FOF业务模式相似但又有不同,FOF是MOM模式的雏形。多方信息显示,这只百亿元的MOM基金由华南某基金公司发行,背后的“金主”则是银行委外资金,预计产品首期规模不低于20亿元,后续规模将随滚动发行而增加。张华坦言,现在不少FOF、MOM,其背后就是银行委外资金,这是私募热衷参与这类业务的另一大原因。能够进入银行的白名单,本身就是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一种肯定。另外,一旦取得银行的信任,后续就有可能管理更多的委外资金,具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资产荒”迫使银行委外业务兴起,而债市信用风险逐步暴露促使委外资金开始向权益市场流动。近期,一位券商分析师撰文指出,随着市场委外规模的逐渐扩大,FOF和MOM可能会是发展的路径之一,专业机构通过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资产配置,而银行借助资金端优势整合调动整个市场的资源。

  一家获得多笔银行委外资金的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就表示,近一两年,一些银行开始尝试把一部分委外资金投向权益类私募基金,有的银行在尝到甜头后开始加大这一部分的投资规模。以前银行是自己选择投顾,今年的一个新趋势是,银行与券商、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合作,由这些机构帮助银行选择投顾,并以FOF或MOM的产品形式呈现。

  沪上某券商私募机构部业务人士透露,此前,他正着力帮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某“超级大行”在全市场筛选优质的量化对冲私募,为他们提供一份“白名单”。他说:“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有一年半实跑业绩的私募都会看,业绩好的还可以酌情降低标准,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据悉,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春节后为委外资金配置的第一只FOHF(Fund of Hedge Fund,指专门投资于对冲基金的母基金)成立时规模达到20亿元,目前规模已近30亿元,而为第二只FOHF准备的资金也在陆续到位中。

  前述券商分析师在文章中指出,银行全部的委外规模在20万亿元左右,其中投向标准化资产的主动管理类的委外规模,2015年底为8万亿元左右,2016年一季度已经到10万亿元。多位参与银行委外FOF&MOM业务的券商、私募基金人士透露,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委外资金开始直接投资管理型的量化对冲等私募产品,而非像以前一样只作优先级。前述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认为,这类产品波动大,有望获得更高收益。同时,相比庞大的委外规模,银行目前投向这类管理型的权益类私募产品的绝对量并不大,因此即便这部分资产发生风险,也不会对委外资金产生多大影响。

  “如果将委外资金的5%投向管理型权益类产品,那就是1万亿元的量。如果能有5000亿元流向私募,那对整个私募行业格局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前述私募基金负责人认为,委外资金更青睐规模大、业绩稳定的私募机构,如此将会提高私募行业的集中度。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认为,委外资金具有专业机构属性,更倾向于运营及投资规模、风险收益特征明显、长期业绩稳健的机构,因此一方面将倒逼私募行业往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私募基金规模和数量的扩张,量化对冲基金受益明显。

  量化对冲风起

  业内人士表示,把量化方法和对冲工具组合起来,能够达到投资结果的可预测、可复制、可持续,得到稳定的绝对收益,从较长时间来看,收益会明显高于市场的平均回报。国内习惯上把使用量化方法、进行风险对冲的策略叫做量化对冲策略,而运用量化对冲策略进行投资的基金称为量化对冲基金。量化对冲基金凭借着以下几个特点,深受机构投资者的欢迎:一是量化对冲产品,尤其市场中性的对冲产品,可以规避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二是量化对冲策略一般由模型驱动,追求超越指数的阿尔法收益,收益一般比较稳定;三是量化对冲基金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是穿越牛熊的稳健投资风格,是长期资金进行保值、增值的较好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致力于推动中国私募FOF的发展,计划培育出一百家左右比较大型的私募基金FOF。近日,基金业协会在一场关于量化对冲的论坛上进一步表示,在推动FOF发展中,由于量化对冲基金可以平滑风险、提升收益,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可以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上述种种显示,无论是对于私募FOF&MOM自身,还是对其背后的“大金主”委外资金而言,量化对冲基金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