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压” 基金子公司进入瓶颈

来源:和讯名家 2016-09-12 08:31:21

摘要
编者语:十年前在金融市场中只是偏于一角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今似乎已经站在了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央,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显著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围绕行业所出现的困惑、担忧甚至质疑更为激烈了,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远比过去复杂的变化——从过去享受制度红利、规模迅速扩张真正转向修炼内功、注重质量效率提升的阶段已经

编者语:十年前在金融市场中只是偏于一角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今似乎已经站在了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央,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显著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围绕行业所出现的困惑、担忧甚至质疑更为激烈了,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远比过去复杂的变化——从过去享受制度红利、规模迅速扩张真正转向修炼内功、注重质量效率提升的阶段已经开始。在调整的市场中,资产管理行业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巴曙松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持续跟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第11年的这份报告中,继续对业界热议的议题进行探讨。值此十一周年之际的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依然立足业界一线,依然关注宏观政策趋势;继续聚焦多变而抢眼的中观业态,对表现抢眼的资产管理子行业进行刻画。除了一如既往地关注其迅速扩张的势头外,事实上把眼光更多放在其自身还有待“提升内力、重建能力”的方面。本文节选自《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敬请阅读。文/朱茜月

一、资管规模延续增长,但出现瓶颈

2015年是大资管崛起的一年,根据基金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为85712.74亿元,在各类资管业务中名列第2,超过了公募资产规模,占整个行业规模22.4%,相较2014年的3.74万亿增长129.14%。从2012年11月第一家基金子公司获批,基金子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三年时间里,翻了近9倍。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2015年底基金子公司规模20强榜单,进入20强的基金子公司规模均超过1300亿元大关。

“内外双压” 基金子公司进入瓶颈

图1 2015年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但经历了超常规发展后,2015年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开始出现瓶颈。随着2014年4月26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对“一对多”通道业务的叫停,高净值个人的资金来源在减少。根据2015年基金子公司有关政策规定显示,可以看出基金子公司在2015年业务发展出现瓶颈,监管者在政策上面既给与了一定的业务开展机会,比如在2014年末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人范围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子管理公司子公司;允许资产管理人自营账户和资管账户之间及其管理的资管账户之间可以进行债券交易。同时面对前期野蛮扩张和风险性事件逐渐增多,监管者也对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加强了监控和约束。

二、通道业务规模仍大,业务竞争加剧

截至2015年12月,全行业112家基金管理人,共有79家设立了基金子公司,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产品数量达16092只,一对一7674只,一对多8418只。与母公司专户不同的是,基金子公司的产品既可以投资标准化的产品,也可以投资非标产品,据实际操作来看,绝大部分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都做了非标业务。在大量的非标业务中,基金子公司通常扮演的只是通道的角色。随着利润越来越薄、风险越来越大,通道业务开始出现弱化。2015年以来“刚性兑付”的屡屡打破,令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遭受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许多基金子公司加快探索步伐,偏向于稳定回报的主动管理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正在兴起。

“内外双压” 基金子公司进入瓶颈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三、非标占比高,到期风险集中

经过3年的发展,基金子公司非标业务急速扩张,前面数据以显示,截至2015年2月,子公司专户投资方式上非标产品仍占据9成。无论是在主动管理业务还是通道业务中,非标类资管产品的占比都举足轻重。截至9月底,非标业务占前述两种产品规模比例分别为34.3%和65.7%。

虽然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飞速增长,但“非标”产品占比过重导致基金子公司业务结构出现畸形,其中潜藏大量风险。基金子公司主要从事非标业务的项目风险往往不低于银行信贷项目和信托项目,但部分子公司的风控措施远远不如银行、信托完善,存在交易对手筛选不严、过度依赖合作机构提供尽调报告、放款出账环节把控不严、风控措施不到位、缺乏资金监管等情况。尤其是,部分基金子公司为追求利润忽视风险,降低项目审核标准,吸收了大量高风险业务。

“内外双压” 基金子公司进入瓶颈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