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学院第95课】一文读懂近年诺奖得主的经济学观点!
摘要 为什么你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为什么股民们会不由自主地追涨杀跌?为什么微信几毛钱的红包你会抢得不亦乐乎?为什么女孩子在恋爱中喜欢若即若离的感觉?为什么商家打折促销的时候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钱包?……对于这些生活中的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家都已经为你一一揭晓,诺奖得主的研究成果将会告诉你,这些看似“非理性的”行
为什么你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为什么股民们会不由自主地追涨杀跌?
为什么微信几毛钱的红包你会抢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女孩子在恋爱中喜欢若即若离的感觉?
为什么商家打折促销的时候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钱包?
……
对于这些生活中的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家都已经为你一一揭晓,诺奖得主的研究成果将会告诉你,这些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其实才是人之常情。
北京时间10月8日17:50,2018年诺贝奖经济学奖正式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以表彰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奖金金额为900万瑞典克朗,约合684万元人民币。
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50周年,这个“最年轻”诺奖离我们有多远?听起来“高冷”的各项经济学研究成果,又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很接地气的,下面跟随排排君一起换一种打开方式来理解近些年诺奖得主们的经济研究理论吧~
“心理账户”:钱和钱不一样?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提出“心理账户”理论,同等数目的钱在人们的心中是有差异的,不同途径获取的钱会被存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同样是10万元,辛苦赚来的会花得小心翼翼,而意外中彩票得来的钱花起来就会更大方。
举个例子说,排排君买彩票中了1万元,可能会立即买个贵点的包包,但是工资发了1万元,却会选择精打细算地花。这1万元和那1万元,在实际的价值上是等价的,没有谁比谁更值钱,但是使用时的心理却是完全不同,这是因为这些钱处于我们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提前买了一张600元的音乐会门票,但是在从家里到音乐厅的路上,不小心将门票弄丢了,在这个时候,现场依然可以再花600元买到同样位置的门票,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去现场再花600元买一张门票。
而相反,如果你并没有提前买门票,在从家里出发去音乐厅的时候,发现自己丢了600元餐券,你是否还会继续在音乐厅现场购买门票听音乐会,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票进去。
其实都是损失了600元,但是区别却很大,这是因为在我们心里600元的音乐会门票与600元的餐券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代表着我们在娱乐上的消费支出,在丢了之后再花钱买就意味着这项支出会超额,相当于花1200元买下这张门票,在心理上比较难接受。而后者是餐券,丢了并不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娱乐项目上的支出,仍然可以继续花钱买门票,因此虽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丢了600元,但是却导致了我们在消费上完全不同的选择。
“禀赋效应”: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还提出了“禀赋效应”,认为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即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有的现象。在理性状态下,你知道,钱是用来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禀赋效应”,但当你对钱产生拥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对“花钱”这件事了。
对于穷人来说,钱在大多数时候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对钱会有着强烈的“拥有感”,产生了“禀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而富人刚好相反,对他们而言,钱是用来“钱生钱”的,可以用来不断的进出流动,不会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用一句老话说: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了它的真实价值。钱这个东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
“博弈论”:为何女孩常常对于男孩的追求若即若离?
2012年诺贝尔获奖者阿尔文罗斯的“博弈论”帮助纽约高中生解决择校难题,不仅为美国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毕业生合理配对,还用于设计医院的肾脏捐赠系统,提高器官匹配率。与罗斯一同获奖的经济学奖罗伊德沙普利更是将匹配算法用于男女约会,计算出如何在集体相亲中让所有人都配对成功。
博弈论一旦引入信息不对称,就更加魅力十足,许多在理性状态下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在信息不对称假设下就会得到令人感到茅塞顿开的解释。
在人们的生活里,谈恋爱就是一种混合策略博弈,谈恋爱的过程中,女孩通常会对于男孩的追求反应含糊。这是因为如果女孩说她爱男孩,男孩就认为已经搞定,就不会继续花心思追女孩了,女孩会因此失去被追的愉悦。而如果女孩说她不爱这个男孩,男孩就会放弃,女孩就会失去继续考察该男孩的机会。所以,女孩总是对于男孩子的追求若即若离,不轻易说她对他爱与不爱的。这即是对于混合策略的运用。
“锚定效应”:为何总是入了打折促销的坑?
2002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提出了锚定效应,这一理论是指当人们做出判断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
在进行基金产品的购买选择时,如果你第一印象看到的是年化收益为24.60%的产品,那么在后面的浏览中,会不自觉地将产品收益与第一个产品进行比较,因为一旦参考值出现之后,无论这个参考值是自己还是他人设定的,人们都很容易进入到锚定陷阱之中。
图片来源:私募排排网官网
例如,餐厅在制定菜单时,会故意设置一个价格特别高的菜品,让其他菜品看起来更实惠。许多商店一年到头都在打折,也是利用锚定效应,让顾客觉得自己能捡到便宜,因为当标签上写的原价成了参考值之后,顾客总会比较原价和折扣价。比如当你看到原价4500的鞋子,以及原价5000打折后标价4500的鞋子时,你会选择哪一双?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
纵观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获奖的经济学理论虽然听上去高深莫测,但实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没有觉得看似“高冷”的经济学,其实也十分的接地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