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管子公司扩容 挖角瞄准基金公司人才
摘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沪生随着民生银行6月30日的公告,2018年以来成立的银行资管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9家。随着子公司筹备不断增多,人才需求井喷,公募基金相关人才被挖角开始上演。在华东一家城商行人士看来,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经过批复、开业批复等外部程序后,加上股权、人员等安排也需要时间,真正问世仍需时日。据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随着民生银行6月30日的公告,2018年以来成立的银行资管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9家。随着子公司筹备不断增多,人才需求井喷,公募基金相关人才被挖角开始上演。
在华东一家城商行人士看来,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经过批复、开业批复等外部程序后,加上股权、人员等安排也需要时间,真正问世仍需时日。据悉,该银行已经进行公告,但人员、部门构架仍未真正开始搭建。
据悉,银行资产管理主要分为3大业务:通道业务、理财业务和委托投资业务,这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些不同,银行多以合作和委托为主,而一旦成立了资管子公司,首先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
“银行资管子公司需要开始自己投资、自己销售、自己做风控,也就是在资产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单独运营,这是原先作为一个资管部门所不具备的能力,再加上资管新规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资管子公司目前发展的困难要远大于机会。”上述城商行人士指出。
随着机构筹备,人才也成了最紧缺的资源。据悉,目前大多数成立了资管子公司的银行未来开展的业务都分为两大方向,标准化业务和非标业务,这也代表着银行资管子公司可能不能完全对标公募基金的产品,发展必须从大方向上开拓。
上述城商行人士指出,该行已经定下目标,即标准化业务人才大多从公募基金公司寻找,非标准化业务更多选择信托、基金子公司,“母行其实也能提供一些内部人才,包括投行部门等等。”
此外,一些银行资管子公司不愿放弃的股权和一级资本市场业务则需要将眼光放至券商和私募股权机构。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投研,银行资管业务和公募基金的岗位设置完全不同,前中后台的界限也不清晰,几乎是以团队作战,一个团队从头至尾完成一个项目,这会有些像基金子公司或者一些事业部制单位,但公募基金经过了长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稳定的系统框架,这是银行资管子公司目前需要学习的。
但本质上,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投研,银行资管则更多的是理财业务,前期可能要尽可能完善部门构架。在资管新规之下,各银行需对资管业务的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交易与风控流程、业务逻辑等多方面进行重新建构。
记者通过招聘网站发现,多家银行资管目前正在招的人才依旧以风控、合规为主,具体包括财富资管条线风险负责人、高级风险经理、资管风险经理等,此外研究中心、投行团队、管理岗等都有所涉及。
但从薪酬待遇来看,并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据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坦言,银行资管子公司的薪酬标准未能市场化,会更偏向于银行的监管模式,与基金公司等市场化资管公司相比,竞争优势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