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人设”坍塌 对消费者心理影响不容小觑
摘要 共享单车火了两年之后,业界普遍认为,以美团全资收购摩拜为标志,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南都记者调查记录了热潮退却给市场、业界及企业生态带来的影响,个案之一,就是出生于广州的小鸣单车。据报道披露,小鸣单车遭遇押金风波及资金困局,令其背后的制造企业———凯路仕系快速陨落。车厂没有生意,员工工资遭延发且
共享单车火了两年之后,业界普遍认为,以美团全资收购摩拜为标志,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南都记者调查记录了热潮退却给市场、业界及企业生态带来的影响,个案之一,就是出生于广州的小鸣单车。据报道披露,小鸣单车遭遇押金风波及资金困局,令其背后的制造企业———凯路仕系快速陨落。车厂没有生意,员工工资遭延发且“被放假”。真正投放市场到管理团队退出,前后实际坚持不过一年。这一切都显示出因小鸣单车失败而产生的反噬效应。
从企业和投资的角度来讲,共享单车热退潮所引发的连串负面影响,其教训是多方面的。比如传统制造业老板入局共享单车,却仍以传统行业的逻辑来看待新生事物,对盈利模式本身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合并给其他中小企业造成的挤压效应估计不足,等等。但商场如战场,既然认赌就要服输,当务之急,是按照相关劳动法规的要求,保障那些受遣散和影响的员工的权益,同时,对于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也要依法办事,给押金至今无着落的消费者一个交代。
作为曾经的共享单车拥趸,我自己能感受到近几个月来的业界寒流———街头曾经五颜六色的单车变成只剩下橙、黄两种颜色,数量少多了;骑车的人也少了,这也好理解,政府限制新车投放,而旧车维护又跟不上,导致许多自行车车况不佳,骑车体验不好,费劲。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讲,心态的变化也很明显。那就是经历了押金风波,共享作为一种时髦的理念,其逐利和短视的本质逐渐暴露出来,原本作为小清新生活方式的表征,其实一点都不清新,共享单车曾经作为都市潮流的“人设”坍塌了。这未免让人唏嘘。
据说,共享单车退潮,最大的得益者是废品回收业者,有人全城扫荡,专拣那些无主的“共享残骸”。经过喷漆翻新之后,这些焕然一新的单车被一些区域采购商大批量买入,然后销往不曾投放过共享单车的乡县地市。当然,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有打擦边球之嫌,可是原本生产和投放的企业已破产退出市场,无人追索这些“财产”,那么作为废品回收利用,反而一定程度上是为社会减负。
共享单车虽然高潮已过,但“共享”这一概念却并未退潮,今后肯定还会出现各种以共享名义出现的新的产品及商业模式。但共享单车经历的风波给市民造成的心理阴影,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形容也不为过。起码对我来讲,今后对于任何打着“共享”的名义让你交押金的新事物,都会保有几分警惕。可这样的心理反应一旦定型,那么让下一轮的创业、赚钱会不会变得更难,我们拭目以待。不过话说回来,一个“风口”完了总会有下一个“风口”,但消费者不是风口上任人宰割的猪,在管理上让政策导向更具有前瞻性,完善进场和退场机制,才是此轮共享热潮退却后,最值得记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