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控股型投资升温背后:投后管理更复杂

来源: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1-08 05:20:00

摘要
“控股型投资”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2017年PE市场的关键词之一,不过升温背后挑战也不小,资本方如何与创始人团队磨合,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有意加码该项业务的PE不得不思考的问题。PE热议“控股型投资”2017年年终盘点之际,不止一位PE投资人在公开场合提及“PE控股型投资”,包括中信产业基金董

  “控股型投资”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2017年PE市场的关键词之一,不过升温背后挑战也不小,资本方如何与创始人团队磨合,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有意加码该项业务的PE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PE热议“控股型投资”

  2017年年终盘点之际,不止一位PE投资人在公开场合提及“PE控股型投资”,包括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胡腾鹤和TPG德太投资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孙强,后者所在的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控股型投资”何以成为当前PE口中的热词?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代际传承等因素作用下,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倘若有资本的驱动,产业整合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资本+产业整合”正是所谓的“控股型投资”。

  胡腾鹤认为,从卖方角度看,PE控股型交易市场上的卖方在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二代”不愿意接班或者是由于能力有限而无法接班,创业者面临着把公司控股权转让的情况。此外,国企混改也可能导致一部分国企让渡控股权;从买方角度看,包括中信产业基金在内的越来越多PE考虑做控股型交易,不过控股交易的核心是能力建设,后续能否管好企业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胡腾鹤的结论是,中国会像国际市场一样,控股型交易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他指出,从募资和投资的角度看,2016年整个国际VC/PE市场,控股型交易和成长性投资的规模之比均在2:1到3:1之间。也就是说,在海外成熟市场,控股型交易在规模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控股型投资往往不会出现在最新的行业上,新兴公司如火如荼地增长的时候,被并购的意愿其实并不高。”张维表示。据记者粗略统计,2017年至今,控股型并购近10起,包括现象级的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牵头百丽私有化、PAG太盟投资集团拿下珍爱网的绝对控制权等,升温迹象明显。不过从行业来看,仍然是以消费等传统行业为主。

  磨合创始人团队

  业内人士指出,与KKR、黑石集团、凯雷等国际投资机构相比,国内PE的大型“控股式收购”历史较短,控股仅是第一步,后续的管理和退出才是关键。

  “控股型收购其实充满挑战,它意味着企业家团队和资本方在公司治理上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普通的财务性投资属于锦上添花的类型,控股型投资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是解决资金压力。”张维表示。

  从以往经验来看,不乏收购未达最初预想,资本方与创始人之间博弈甚至最终走向纷争的例子。比如俏江南与鼎晖投资和CVC Capital Partners的“曲折”联姻;再比如雷士照明(港股02222)创始人吴长江三次被资本方“驱离”,和其牵手的是赛富基金(彼时名为软银赛富)的阎焱和高盛。

  “以房地产来比喻的话,如果说做住宅是中学生水平,那么做商业地产就是大学生水平。其实投资也一样,控股型投资就是大学生水平。”在张维看来,控股型收购投后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对产业的理解和洞见,二是对公司治理的理解以及与创始人团队的磨合。除了为控股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为管理团队提供股权激励之外,资本方更需要在创始人团队和自身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为双赢创造有利条件。

  “控股型并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孙强看来,面对市场对并购投资的需求,在投后管理上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是投资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