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人工智能:伟大与忽悠一线之隔

来源:投资者报 2017-10-16 09:14:49

摘要
人工智能概念可以说是如今A股市场最火的概念之一。炒作此起彼伏,一批具备人工智能概念的个股大多走出了一波不小的涨幅。以至于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在A股市场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众多世界高精尖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一系列过程。据不完全统计,A股这一个月完成的产业革命包括:半导体赶超美国、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乙醇

人工智能概念可以说是如今A股市场最火的概念之一。炒作此起彼伏,一批具备人工智能概念的个股大多走出了一波不小的涨幅。以至于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在A股市场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众多世界高精尖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一系列过程。据不完全统计,A股这一个月完成的产业革命包括:半导体赶超美国、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乙醇汽油替代传统汽油、锂云母替代矿石锂、盐湖锂替代锂云母、燃料电池替代锂电池、人工智能替代一切。”

A股这些风生水起的概念股里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人工智能业务?其业务的进展情况如何?是否真能为上市公司贡献业绩?《投资者报》记者通过一系列的采访研究发现,这其中确实存在真正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这些公司未来甚至有可能成长为“伟大的公司”,但也不乏纯粹的概念炒作。

如人们所知,股市是一个“炒未来”的市场,投资者往往更愿意对那些看起来前景远大的公司给出更高的估值。事实上,从国内外资本市场多年的历史来看,世界上不乏成长性惊人的公司,最终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就目前A股市场上的这批人工智能公司而言,要说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谷歌或腾讯还真不容易。投资前务必要擦亮眼睛,仔细鉴别。

人类的灾难还是希望?

说起人工智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战胜了围棋天才李世石的“阿尔法狗”(AlphaGo),其计算能力令人震惊,甚至令不少人感到恐慌。著名科学家霍金就发出了这样的预言:“人工智能对人类将会是一场灾难。”

不过从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来看,距离科幻电影中机器人统治人类的日子还遥遥无期,因此大可不必现在就恐慌。事实上,人工智能在产业层面的应用目前还很初级。A股涉及人工智能业务的公司里,主要的投资布局领域也只是集中在语音通讯、人脸识别和电子芯片有关的项目。

那么,为什么市场对这一板块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炒作热潮呢?

首先是政策层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引。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着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宣布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全球竞争背景下的国家意志,也因此迎来了一轮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

就在上个月举办的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卢希表示,工信部将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的部署。据介绍,未来将通过出台三类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首先是针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在鼓励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将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建设若干国际领先的创新基地,引导现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基地的发展;同时,中国还将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

更引人注目的是,国务院7月末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在2020年进入国际第一方阵;而到203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要占据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元。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也难怪各路资本争相布局。

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分一杯羹。据《投资者报》统计,目前两市已有59家具备人工智能概念的公司,相关板块也走出了一波气势如虹的上涨势头。截至9月25日,人工智能板块指数近60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

进入四季度,按照市场惯例,越接近年末人们越关注公司实际的业绩。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些具备了人工智能概念的上市公司,相关业务能否真正为它们贡献业绩?

人工智能技术哪里强?

尽管国内人工智能浪潮风起云涌,但要说当前世界范围内最领先的技术,不得不说,中国公司大多还处在追赶阶段。

据《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7)》透露的数据,2012年到2016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可以说,人工智能的风口的确已经到来。在企业分布上,美国、中国和英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的三个国家,三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5.73%。其中美国占绝对优势,人工智能企业数高达2900多家,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709家。

从融资规模来看,中国企业与美国的企业也同样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美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量是179.12亿美元,而中国企业这一数据是25.72亿美元。

这种差距在人工智能投资机构的数量上体现得更加明显,2016年,美国的AI投资机构是900家,而中国只有43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融资规模与企业数量的差距,正是中美两国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谷歌的AlphaGo在2016年战胜排名世界第一的韩国围棋手李世石,震惊世界。此外,2016年4月,微软和ING的机器学习系统成功复刻伦勃朗的画作;2016年8月,IBM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机器人Watson诊断出罕见白血病。这些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

在商业应用层面,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无人零售业务Amazon Go,也曾引发了资本市场的一场狂欢。

在中国范围内,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及长三角一带,中西部地区中,四川也是一大亮点,企业数量虽然不及上述三大区域,但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而中国处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尖端的BAT三大巨头,对人工智能的尝试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相对来说,百度是其中布局最早、产品线最为丰富的中国公司,百度大脑、无人驾驶等项目也均体现了较高的研发水平。

就A股上市公司而言,还没有哪家公司在科技研发上有特别抢眼的表现。但具体到细分领域,也有一些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华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研究员高宏博指出,在人工智能产业里,硬件基础可以说是第一桶金,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迅猛发展,智能计算芯片的需求量也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仍是整个产业链中薄弱的一环,受海外技术限制严重。因此他认为,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和突破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比如拥有显控芯片的独家标的景嘉微、与寒武纪强强联合的科大讯飞、与华为深度合作共建AI软硬生态的中科创达等。

人工智能的落地有多难?

尽管资本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浪潮,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说自己专做AI的都纯属忽悠。

对此,不少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和互联网行业人士均表示,这个说法过于偏激。科技进步是无法逆转的潮流,随着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落地,相关技术和产品大规模商用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券商也纷纷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产业或相关公司的研究报告,综合来看,分析师们大多同意,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在以下领域得以落地:

一是金融领域。比如智能投顾、智能客服、安防监控、金融监管等,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人类情绪或心理因素等原因带来的失误,在监管层面,则有利于提高监管力度,规避金融风险。

二是电商零售。亚马逊的无人超市已经引爆过一次话题,阿里巴巴在国内的无人超市也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此外,人工智能在智能导购、仓储物流方面也有很多应用场景。

三是安防领域。主要应用是安保机器人和智能监控,目前国内较为领先的企业有格林深瞳、旷视科技、360等。

四是教育领域。主要应用在智能评测、个性化评测、儿童陪伴等场景,不过,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主打儿童陪伴的机器人推出,但在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情感陪护仍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也印证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说将来人工智能可能代替人类的一切计算能力甚至是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唯一不能代替人类的,或许就是人类的情感了。

五是医疗健康领域。主要应用场景是健康诊断、智能医疗设备等。国内目前比较领先的相关公司有华大基因、碳云智能等。

六是交通领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公共交通、无人驾驶、快递用车、工业应用等。

此外,人工智能目前相对成熟的应用领域其实是个人助理领域,即通过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网络,可实现人机交互。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以后出国旅游带上智能翻译,可以解决一切语言问题。就记者采访过程得到的反馈来看,实现这种场景的时间可能是最短的。

这也是很多专业人士的判断,尽管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人工智能产业,但相关技术进入大规模商用还为时尚早。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美国的科技巨头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还是中国的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公司,它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投入阶段,距离规模化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一点从国家政策层面也能看出,按相关政策规划,中国冀望在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到2020年,培育三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五个以上机器人配套集群。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观察,《投资者报》记者梳理发现,两市目前有59家人工智能概念股,其中有13家披露了三季度业绩预告,11家净利润同比上涨。虽然看起来数据不错,但这些业绩上涨大多与公司的人工智能业务无关。比较典型的是A股的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还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下滑超58%的情况,原因就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渠道建设和产业布局,导致费用增幅较大。从这个角度看,这类业务还处于较早的投入期,距离贡献利润还早,同时需要公司持续不断发地去投入研发。

这片蓝海怎么航行?

从中美两国那些堪称伟大的科技公司的发展路径看,比如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等,许多带来突破性创新与发展的公司往往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投入期,也往往为此要忍受很长时间的企业亏损,但一旦成长起来,这样的企业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不过,由于A股市场对于IPO企业有着连续三年盈利的准入门槛,将许多处于成长期而对资金无比饥渴的科技公司挡在门外。也是这个原因,众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都选择在境外上市,BAT三大巨头无一在A股上市,也让众多中国股民望洋兴叹。

如今人工智能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要加大研发投入,势必影响当期利润,但想要更长远的发展,投入又是必须的。这就需要投资者理性甄别,对于那些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投入较大的企业,不妨给予更多耐心,但也要警惕一些蹭热点的公司,谨防潮水退去后才发现一地的“裸泳者”。

此外,经过一轮热炒之后,目前A股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都已经不低,而进入四季度,市场整体的投资偏好开始回归业绩,投资者也应注意规避一些业绩无法支撑“故事”的公司。

中信证券(港股06030)的秦培景博士曾经在中信证券与新智元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产业研讨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未来人工智能这片蓝海怎么去航行?可以说是技术为锚,资本为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这个航线的话,创业的小船也是说翻就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