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背景下资金回流银行 券商资管短期承压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6-08 08:04:31

摘要
资金回流银行主动管理将代替通道业务中国证券报□本报记者高改芳申万宏源(5.720,0.04,0.70%)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从资管角度的测算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如果考虑保险资管,有42.2%的资金是来自银行,如果不考虑保险资管(银行进入保险资管的资金量较少),则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及基

资金回流银行 主动管理将代替通道业务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高改芳

申万宏源(5.720, 0.04, 0.70%)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从资管角度的测算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如果考虑保险资管,有42.2%的资金是来自银行,如果不考虑保险资管(银行进入保险资管的资金量较少),则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以及基金子公司有大约52%的资金来源银行。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银行资金出现逆流之势,资金呈现从非银机构回流银行,从小行回流大行的过程。去杠杆过程中,央行抬升资金面,对股债都有偏负面的影响。去杠杆带来新增配债规模的回落。短期内券商资管规模将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未来券商资管想要突出重围将更加依赖投资能力及产品设计能力。

资金回流银行

根据海通证券(14.990, 0.01, 0.07%)大致测算(口径包含银行理财、证券资管、信托、基金及子公司、期货子公司、私募基金,剔出重复计算),预计2016年末全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百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

申万宏源认为,银行去杠杆,尤其是小银行去杠杆压力更大,资金呈现从非银回流银行,从小行回流大行的过程,带来的影响有:原来配置在外的产品到期回流,或者强制赎回对各类资产产生的抛压。其次,原来高杠杆率(包括场外杠杆和场内杠杆)的回落,带来整体配置资金规模的收缩。第三,资金回流到银行,尤其是大行,带动整体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

委外资金强制赎回,到期不续,以及委外资金接收方预计出现这两者变化而提前抛资产获取流动性,市场对未来监管预期偏悲观,资金面整体抬升都会带来债市的调整。

从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去杠杆的政策已经取得效果。综合考虑基本面、资金面以及监管等因素,申万宏源认为当前债券收益率具有较高配置价值。海通证券指出,过去券商资管利用制度红利,大力发展附加值较低通道业务,未来在监管去通道、强监管资金池的背景下,短期券商资管规模将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未来券商资管想要突出重围将更加依赖投资能力及产品设计能力。

券商资管短期承压

受益于过去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大力支持,券商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2012年创新大会后,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导向下券商资管业务迅速发展,尤其随着非标扩张、授信类影子银行扩张,通道型业务迎来最佳发展机遇。2012-2013年券商资管规模同比增长5.7倍及1.8倍,主要来自于通道业务贡献。

截至2016年末,证券公司拥有产品数24782只,同比增长36%;就资产管理受托规模来看,证券公司管理规模达17.58万亿元,占全行业的34%,同比增长48%,券商资管在新型资管机构中地位稳步提升。

目前来看,券商通道政策红利逐步消失,大力发展主动管理是当务之急。随着2014年2月,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通道型资管的政策红利逐步消失。正是由于通道类业务尽管规模体量较大,但由于附加值较低,券商开始谋求转型。

从近年来资管规模变化来看,以通道为主的定向资管规模占比仍较大,但增速开始放缓,一些小集合和主动型集合资管的规模高速增长,成为券商资管发展的重点业务。截至2016年末,券商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17.58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主动管理业务规模4.94万亿元,同比增长62.5%;通道业务规模12.39万亿元,同比增长39.9%。

海通证券认为,未来,通道业务将告别历史舞台,主动管理更强调产品设计及投资能力。监管层近期多次就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表明强监管态度,尽管经测算,去通道、清理非标资金池业务对券商业绩的影响较小,但显然资管业务野蛮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通道业务逐渐告别历史舞台,资管规模收缩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中长期将倒逼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未来券商的投资能力、产品设计等都将成为评价券商资管能力的重要指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