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御富:我们为什么放弃传统优势而转型量化
摘要 深圳市上善御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证券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公司采用管理团队控股经营模式,坚持“上善若水,朴素潜修,执信进取、御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运作保障、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体系。从公司成立以来,上善御富发展迅速,稳健的投资风格深受客户和
深圳市上善御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证券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公司采用管理团队控股经营模式,坚持“上善若水,朴素潜修,执信进取、御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运作保障、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体系。
从公司成立以来,上善御富发展迅速,稳健的投资风格深受客户和业内的广泛认可,目前管理规模已经接近10亿。其董事长 刘鹰(专栏) 先生从业时间超10年,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验,其管理产品过往业绩十分亮眼,多次在同类产品中位列前茅;其本人也在基本面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近年来刘鹰先生从又积极与时俱进,看好量化投资的发展前景,公司正逐步从基本面研究向量化投资进行全面转型。
近日私募排排网有幸采访了刘鹰先生,他也为我们介绍了上善御富的发展现状、量化团队的组建成果以及公司投资策略转型后的规划等等,其中不乏刘总对投资的方法论认知、他自身对量化投资独到的见解等,相信读过此文的投资者能够更加理解量化投资,更加懂得上善御富。
上善御富:从基本面研究全面转型量化投资
今年来量化投资发展迅速,国内组建量化团队或者像量化投资转型的私募越来越多,上善御富就是其中一家。其董事长刘鹰先生很早就看好量化投资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公司由此前的基本面研究向量化投资转型。他认为过去依赖人工进行基本面研究进行判断的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太大,公司目前的重心将会放在量化投资上,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考量市场,这样的转型也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早在2016年,上善御富就已经开始着手布局量化团队,而在最近的访谈中,刘总也向我们描述了公司量化团队的最新进展。去年公司进展比较顺利,经过10个多月的发展,团队已经建立起来几个模型,如大类资产的配置模型、多因子选股策略模型、事件驱动性质策略模型等,另外持续相关性分析的一些技术平台都已经建立起来,整个策略运行基本符合其本身特征,且都进入正常状态。
目前在研究员这块也相应做了调整,以前进行基本面研究的研究员全部换成了量化方向,研究人员达到4个半,未来还计划再扩充1-2名。而此前的基本面方向研究则主要落在自己和搭档身上,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宏观的、大的环境进行判断,聚焦于少数二十家左右公司的研究,其他的都是用量化来做。
深谈量化:用量化的方法论寻找投资机会
在公司转型量化的这段时间里,刘总也对量化有着更加深入的认知。在他看来,量化无非就是抽取整个市场上的整体的具有统计性的特征,然后再用很多历史数据来研究哪些特征是有效的,即是一套标准的用历史数据处理的方式。
而投资过程无非要解决的是机会在哪些领域。比如今年机会在股票市场还是在大宗商品、期货,这里面需要进行两个判断,一个是判断方向性的市场,一个是判断交易量是不是足够。而这个判断实际上也需要根据很多宏观的周期等数据来进行,就跟以前做主动投资一样的。你脑海里面得有一个判断,即为什么选择股票市场、为什么选择做商品期货。
而量化所做的工作相当于把这样一些判断的过程拿很多数据来进行验证,给出一个指导,告诉我们到底在哪个领域里面是有机会的。一旦机会被区别出来之后,就可以判断投资重心主要放在哪块了。比如判断今年股票市场机会不大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考虑将股票头寸维持在什么水平以及剩下的资金如何利用的问题了。
而在刘总看来,对量化而言,一旦体系建立起来以后,重心就落在数据的分析平台上了。而在整个过程中,他所把控的主要是在整个量化投资研究的方法论上面,即从数据的准备到每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保证数据不被错误利用。即建立起一套标准量化投资体系的方法论。一旦方法论建立起来之后,随后才是对各种各样策略的开发。
目前上善御富策略的开发是按时间定期分配给每个研究员的,即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每个研究员都有他任务的分配,比如某个可能这段时间做一些择时策略的开发,某个可能是对多因子模型里面某一类东西的开发,某个可能是另外的衍生品对冲方面的开发。
漫谈公私募:核心区别在于代理人责任问题
刘总出身公募,如今转投私募。他也同我们分享了他对两者的区别认知。在他看来,公募主要是做相对收益,历史上相对排名,所以这个它的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还是跟私募有很大的不同。
在他看来,两者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一个代理人的责任问题。私募的职业归属性更强烈一些,他们往往也更具备信托责任。简单理解就是,在私募看来,管理客户的钱和管理自己的钱是一样的,它具有持续性。
但公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你的考核机制怎样,但很可能今天和明天管同一个基金的人是不同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种信托责任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容易滋生代理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所以过去公募基金中的老鼠仓现象较为频繁。更深入的来讲,这其实是一个行业性的问题,公募的权限更大一些,权利相对也较多。
刘总认为这一点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的区别。即公募出身的私募们,在从事私募行业是首要面对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这一转变很可能会导致他在投资模式、投资理念上会有些不同。
谈投资:市场永远在消化消息
市场永远是这样的,就像信息来了是否反应了,如果反应了,后面这个信息就慢慢消化了。如果有个新的信息来了,边际上发生什么变化也会做一些变化。
谈IPO:此前IPO提速导致市场做出反应,而今年IPO的增加似乎对于从事投资的人而言也是绕不开的一道问题。在刘总看来,IPO这件事本身反应的就是市场的情绪,是一个聚集效应,在波动加大的时候突然会有更大的波动也属政策。但在弱势的时候,这些负面消息反应也更加的强烈。但是客观的讲,只是从融资量的角度来讲,IPO的增加肯定短期是有负面因素影响的。
谈新股投资:目前上善御富并没有专门的策略来研究新股,刘总表示当年在做基本面投资的时候,基本上不碰上市不到一年半的新股,而一般是一年半以后才将新股纳入考虑范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第一年它要消耗自己上市前杂七杂八的费用,他觉得这也是大多数公司要做的事情。第一年上市一下子定的位置很高,再好也好的有限。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从募集资金到投放产能到最终体现在收入上面、增长上面,也得至少1年半到2年的时间。
谈估值:刘总认为如果是在事件驱动里面,用量化研究完了之后会发现估值是对中大市值的股票来讲,它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因子,或者从统计学来讲是有一些显著性的影响因子。但是对中小市值的股票,估值这个因子不显著,它可能跟它的换手率、跟它过去的反转效应(过去跌了多少、涨了多少)对它下一期会是产生怎样的反应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