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私公募频遭滑铁卢 王亚伟们会回头吗?
摘要 奔私公募频遭滑铁卢王亚伟们会回头吗?《红周刊》作者李健私募基金行业如今可谓如日中天,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底私募整体规模已经超越公募,成为各类机构中的中坚力量。但若论及私募掌门人们的出身,操盘手们来自保险、券商、公募、媒体等各行各业,其中公募派私募或许是投资者最为熟悉的。以王亚伟为代表,近年来投资
奔私公募频遭滑铁卢 王亚伟们会回头吗?
《红周刊》作者李健
私募基金行业如今可谓如日中天,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底私募整体规模已经超越公募,成为各类机构中的中坚力量。但若论及私募掌门人们的出身,操盘手们来自保险、券商、公募、媒体等各行各业,其中公募派私募或许是投资者最为熟悉的。以王亚伟为代表,近年来投资者耳熟能详的 江晖 、 莫泰山 、彭旭、刘青山、 吕俊 、 孙建冬 等公募明星们纷纷自立山头,成立私募基金。但尴尬的是,多数公募明星奔私后很难重现昔日的辉煌,统计显示,在公募派私募中,2016年七成出现亏损。
聚焦这一族群,很多人在奔私后利用曾经的光环效应和积累的人脉迅速打开局面发行产品,但脱离了公募的投研平台,脱离了公募严格的风控束缚后,公募派私募中出成绩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并不是每位公募明星都能成功实现这种风格转换。
于是,昔日公募明星们或许会萌生回归公募之意,但根据圈内不成文的规定,公募基金经理这一行基本是准出不准进,操盘手若想重回公募,基本只能从事研究员或者是管理专户理财。
私募规模超越公募
近年来,私募基金地位逐渐提升,在与公募角力中占据上风。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底私募基金的规模增至10.24万亿元,超过公募基金的8.36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基金认缴规模超过2.7万亿元。比较而言,这一数字在2015年底时约为1.5万亿元,一年时间接近翻倍。
同时,在2016年的业绩对比上,私募基金业绩更胜一筹。统计显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016年平均亏损3.35%,股票策略类产品平均亏损6.81%。同期,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平均亏损约10%。
私募基金地位的提升还反映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2016年上半年,在牛市行情的预期下,各家私募基金抢发产品;顺理成章的是,很多私募基金在营销策划岗上投入更多财力,记者采访获悉,彼时有私募开价年薪40万元从媒体挖人,知名私募甚至开出超过50万元的天价。
然而,随着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监管层也开始注意到了行业的种种问题,2016年,私募监管的各项新规接踵而至,涉及从备案、募集、内控到信披全方位的监管,业内人士因此戏称2016年为私募监管元年。
公募派私募业绩平平
英雄不问出处,私募基金经理们的出身可谓五花八门。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至2015年那轮波澜壮阔的跨年牛市中,私募基金吸引了很多公募明星们。
2016年年末的数据显示,在私募基金的各大派系中,公募派私募基金发行的产品最多,达到了942只,同为机构背景的券商派私募发行了897只,民间派私募则发行了603只。垫底的是出身媒体的私募基金经理们,属于他们的产品仅有3只。
虽然发行的产品最多,但从业绩方面看,公募派业绩明显逊色于其他派系。记者分别统计了每个派别前50只基金的平均收益,公募派私募的平均收益为17.48%,其余4个派系均超过20%,券商派私募的平均收益居首,达到39.18%。
公募派私募不仅平均收益乏善可陈,排名居首者的收益也相对中庸。数据显示,公募派私募中涨幅最大的为招焱投资公司江源管理的招焱对冲1号,2016年的收益率为96%,民间派中居首的是苏思通管理的蓝海1号,2016年的收益率为180%。创势翔旗下黄平管理的国创1号拿下券商派冠军,2016年的收益率为152%。
对此,中国银河(13.650, 0.03, 0.22%)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王群航(专栏) 对记者表示,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跑赢大盘,于是选择跳槽去做私募,奔私后就遇到了熊市,基金经理的实操水平在2016年泾渭分明的市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成绩单看,奔私公募明星们在新环境下还不足以在股市搏杀中胜出。
他认为原因也很简单,公募和私募存在两点不同:首先是公募有研究团队在背后做支持,研究团队可能有好几十人,私募很难相提并论;其次私募是一个人在战斗,公募明星奔私后独自在股海中搏杀,缺少了很多历练和经验;另外,公募有“双十”法则控制风险,这限制了公募投资不能过于集中。
王亚伟们走下神坛
“在投资这个行业,人们记得的只是你最近的表现,千万不要为客户的忠诚而得意,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对冲基金风云录》的作者巴顿·比格斯曾表示。
提到公募明星私奔,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首当其冲。相比操盘华夏大盘5年10倍回报的神话,自创私募千合资本后的王亚伟不复当年之勇,2016年先后踩雷一汽夏利和中科招商。
除去王亚伟外,昔日公募明星彭旭同样遭遇滑铁卢。2012年,彭旭在北京创办鼎萨投资。数据显示,2016年,在公司公布数据的29只产品中,鼎萨旗下只有1只产品收益为正,其余28只收益均为负值。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明星产品鼎萨1期在2016年亏损10.54%。此外,鼎萨价值精选1期、锐进12期等17只产品亏损均超过20%。
记者了解到,昔日彭旭投资风格彪悍,2010年底,彭旭管理的中邮核心优选、中邮核心成长分别动用44亿元、53亿元买入柳工(9.200, -0.20, -2.13%)、山推股份(6.570, 0.05, 0.77%)、徐工、中联重科(4.950, 0.04, 0.81%)、厦工等工程机械股。但2011年一季度之后工程机械股出现大跌,这两只基金业绩显著下滑。自创私募后,他的喜好也发生了变化,当年笃信周期股的他如今更看好节能环保、工业化升级、信息国产化、医疗保健、文化传媒、休闲娱乐等领域。
Wind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报公布的重仓股中,鼎萨2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重仓股包括中国巨石(10.710, -0.26, -2.37%)、隆鑫通用(22.010, 0.05, 0.23%)、胜利股份(10.060, -0.11,-1.08%)、华意压缩(10.420, 0.03, 0.29%)和光一科技(33.000, 0.73, 2.26%),主营业务分别为玻璃纤维、摩托车及发动机、天然气、冰箱压缩机和智能电网,同时彭旭增持了隆鑫通用481万股,大湖股份(10.200, -0.02, -0.20%)462万股,大湖股份主营水产品、白酒和天麻首乌片。
与彭旭熟识的基金经理老瑞(化名)表示,奔私后彭旭的投资大体延续了进攻性的风格,些许转向保守。从产品净值的波动来看,昔日公募时,产品的净值波动区间从0.6到2.3,波幅大且频率高;转做私募后,2016年产品净值波动保持在1.8到2.1之间。
邱国鹭(专栏) 们笑傲江湖
冰火两重天,2016年,公募派私募中也有业绩出色者,例如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所创立的高毅资产。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50亿规模以上股票策略私募机构中,高毅资产旗下产品全年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17.05%,35只产品均录得正收益。同期,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81%。
接受记者采访时,老瑞也提到了对邱国鹭的看法。他表示,回顾2016年,邱国鹭对蓝筹和汽车领域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在刚创立私募基金时,高毅资产的业绩也曾有过不尽如人意之时,曾经很长时间出现过低迷,但是他不为短期业绩所动,坚定持有手中的股票,终于等到2016年业绩绽放的时刻。
一位私募操盘手指出,私募的主要收入来自于超额业绩提成,业绩亏损就拿不到提成,受此影响,私募操盘风格会更偏向于保守;但公募基金旱涝保守,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奔私公募中坚守风格者屈指可数。
围城效应促重返公募?
经过野蛮生长后,私募行业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私募行业强者恒强,明星私募成为焦点,但金字塔底端的一众私募则勉强度日。去年下半年迄今,一股逆流在私募圈中扩散——私募重回公募怀抱。
2016年6月,鹏扬投资的掌门人杨爱斌彻底放弃了私募业务,重启公募征程,并将公司更名为鹏扬基金。资料显示,杨爱斌是“公奔私”的焦点人物,2005年至2011年曾担任华夏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后来创立鹏扬投资。
他曾在媒体中表示离开时的想法,当时因为华夏基金暂停了新发业务,而杨爱斌看好当时正处于底部的债券行情,所以辞职创立私募。此次回归,杨爱斌表示,这些年来,他一直难以割舍公募情怀,而且债券投资多承接机构资金,更适合公募。
除了鹏扬基金,博道投资的掌门人莫泰山也曾是“公奔私”的一员,在公募时业绩斐然,离职时引发市场热议。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他也在谋求重回公募阵营,目前牌照还在审批中。
对此,老瑞也认为,一般大牛市会刺激公募基金涌现离职潮,今年市场如果不出现大牛市,“公奔私”的热潮可能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行业间的跳槽本就是正常现象,只不过公募有信息披露,所以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多,其实每年私募跳槽到公募的也不在少数。
那么,当王亚伟们光环不再时,昔日的公募宠儿们会选择回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