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系基金公司冲击公募格局
摘要 险资抢拿公募基金牌照的速度不断加快,日前,人保资产拿下了2017年证监会批复的首张公募业务牌照,自此第7家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人诞生,而目前在排队拿牌的还有安邦人寿、华夏人寿等,近几年,部分保险系基金公司已在同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脱颖而出,有分析人士预测,以目前保险系基金公司扩张速度来看,未来在规模排名
险资抢拿公募基金牌照的速度不断加快,日前,人保资产拿下了2017年证监会批复的首张公募业务牌照,自此第7家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人诞生,而目前在排队拿牌的还有安邦人寿、华夏人寿等,近几年,部分保险系基金公司已在同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脱颖而出,有分析人士预测,以目前保险系基金公司扩张速度来看,未来在规模排名步入第一梯队也不无可能,背后强劲的股东优势和资产管理能力都不容小觑,但在权益类投研上的短板还有待解决。
保险系基金扩容
2013年6月,公募基金牌照放开后,在“混业经营”模式盛行的催动下,近几年保险机构对公募基金牌照的布局热情不断升温,继华泰人寿、太平资管相继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后,日前,人保资产也拿下了公募基金展业资格“入场券”。证监会最新发布了《关于核准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批复》,自此,保险系基金管理人扩容至7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保险机构自身条件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拿牌照展业的方式也并非一样,主要方式有三种,最直接的就是通过资管公司申请公募业务资格。除了新晋公募基金的保险系基金管理人人保资产外,泰康资产也于2015年4月拿到了进军公募基金市场的“准生证”。
此外,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和收购已有基金公司股权来获得公募展业资格。从已经获得公募基金展业资格的7家保险系基金管理人来看,多数保险机构选择发起或通过子公司发起基金公司涉足公募市场,如已成立的国寿安保基金、华泰保兴基金、泓德基金和平安大华基金等。太平资产则另辟蹊径,通过收购已有基金公司股权的方式进军公募基金市场,去年8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子公司太平资产收购中原英石基金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太平基金”。
近年来,险资进军公募基金市场脚步似有加速趋势,除了上述7家保险机构已经获得监管层审批开展公募业务外,目前尚在排队中的还有华夏人寿、合众人寿和安邦人寿等,分别打算发起设立华瑞基金、合众基金和安邦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安邦基金是惟一一家由保险机构全资控股的基金公司,据悉,安邦保险旗下安邦人寿全额出资5亿元设立安邦基金,并拥有100%股权。
事实上, 2013年监管部门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公募业务,此后保险系基金公司相继成立,为公募基金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规模排名飙涨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从近两年可统计的5家保险系基金管理人自管规模来看,大部分公司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以平安大华基金、国寿安保基金为代表的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人规模排名中上游。具体来看,成立六年的平安大华基金在去年末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837亿元,在11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规模排行榜中排名第30名,较2015年末排名上移18位,公司规模远远领先于几乎同期成立的财通、方正富邦等基金公司。
近年来,颇被看好的“后起之秀”还有国寿安保基金,事实上,国寿安保基金成立也仅有三年时间,去年底以785亿元的资产规模排名第32名,去年年内实现215亿元的规模增长,规模排名上升7位。
此外,2015年先后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两家基金管理人泰康资产和泓德基金规模也在去年实现上涨。去年末,泰康资产和泓德基金分别以86亿元和180亿元的资产规模排名第80名和第68名,较2015年末排名分别上涨8位和3位。
值得一提的是,更名后的太平基金时隔不久就发行了一只货币型基金——太平日日金货币,首募规模高达119亿元。太平基金在2015年末仅有0.13亿元资产规模的情况下,凭借这只基金扭转规模垫底的尴尬,在2016年末资产规模达到152亿元,排名第71名。据了解,太平日日金货币认购户数为396户,且首募规模大、募集时间短,疑似委外机构定制基金。
对于保险系基金管理人近年来规模出现大幅上涨的原因,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表示,保险系基金管理人由于股东方身为机构投资者,更了解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多领域资产配置经验丰富,销售体系强大、客户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这些都是保险系基金的优势。尤其在委外定制基金大举涌入公募市场的大环境下,保险系基金股东更能为基金公司带来机构客户资源。
有望进阶第一梯队
的确,在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趋势下,具备低风险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系基金公司被寄予厚望。险资基金公司因为财富管理经验充足、投资理念与机构化趋势契合等原因备受机构方的关注。
“公募基金发展前景可观,是险资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保险机构的投管能力又可以嫁接到公募基金,二者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更多资管领域向险资开放。另一方面,获取公募牌照有助于保险机构构建全面的金融格局,为保险公司的资管能力建立商誉,提升自身在大资管时代的竞争力。所以,保险机构开始加快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的步伐。”杨晓晴指出。
对此,沪上一位基金经理也大胆猜测,随着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发展,未来将会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张,甚至跻身规模排名第一梯队。“当然,我们是希望把基金规模做大做强,这样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业务,这也是每一家基金公司努力的目标。”上述保险系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
不过杨晓晴补充道,保险系基金公司的规模业绩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股东背景,正如银行系基金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长期来看,规模排名想要名列前茅还需要耀眼的业绩作为支撑,险资作为公募领域中的新秀,未来业绩尤其是权益类资产的表现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权益类投研成短板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上述保险系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线中,主打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而在权益类基金产品上则不论是成立数量还是基金业绩表现上都并不突出。
如平安大华基金旗下仅有11只权益类基金产品,占比37%,国寿安保基金旗下有9只权益类基金产品,占比33%。此外,成立于去年的华泰保兴基金惟一发行了一只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太平基金旗下为数不多的两只基金产品中,一只为货币型基金,另一只则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从基金产品投研业绩来说,权益类基金产品的投研能力成为保险系基金管理人的业绩短板,如平安大华基金旗下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去年业绩表现不佳,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去年内权益类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为-9.22%,旗下1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7只跑输同类基金-4.97%的平均业绩水平,表现最差的一只权益类基金为平安大华智慧中,年内业绩亏损40.24%;其次是平安大华行业先锋混合基金、平安大华策略混合先锋基金,业绩亏损超30%,分别为-33.86%、-30.13%。
不过一家保险系基金公司相关人员表示,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保险系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更加偏向于稳健理财,所以在公司成立初期会选择投资风险偏好较低、投研经验更为丰富的基金产品布局,待公司做大规模后,会加大力度布局权益类产品。目前已经在公司内部推行了事业部制,并增添了权益类投研人员配备。
对于险资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投研短板的情况,杨晓晴也指出,保险机构旗下资管公司一直专注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主要投向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对权益类资产涉猎不深,所以其权益类投资能力有待观察。此外,保险和基金的产品属性不同,保险机构虽然拥有庞大的保险代理人销售团队,但在公募基金投研、营销等核心领域的人才储备方面匹配度不高,公募作为新涉足领域,品牌和口碑积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