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争相申请公募牌照
摘要 中国证监会9月30日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目前共有39家机构正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另有1家金融机构(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值得关注的是,与数年前公募基金刮起“奔私风”不同,随着监管层对公募基金牌照的放开,越来
中国证监会9月30日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目前共有39家机构正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另有1家金融机构(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值得关注的是,与数年前公募基金刮起“奔私风”不同,随着监管层对公募基金牌照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开始积极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其中不乏重阳投资、博道投资、朱雀投资等知名私募基金。截至目前,正在申请公募牌照的资管机构数量已达22家。
“私募恋公募”有多重因素
自2013年《资管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公布和新基金法实施以来,私募想要跨入公募大门已无政策障碍。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私募基金业2016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曾公开肯定私募基金的发展成果,并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业内人士介绍,私募申请公募业务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私募基金直接申请开展公募业务;二是私募基金公司作为股东发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种模式的审批流程基本参照现有公募基金公司设立模式;三是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收购现有公募基金股权成为一般股东或主要股东。
从实践看,私募涉足公募的方式比较多元化。2015年3月,由 蒋锦志 掌舵的景林资产入股长安基金,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参与现有基金公司股权的方式进军公募业的私募机构。2015年4月份,私募基金掌门人杨爱斌联手上海华石投资发起设立鹏扬基金公司,成为首家私募掌门人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基金公司。2015年9月份,凯石投资陈继武联手李琛以个人名义发起设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2015年12月份,私募大佬重阳投资也宣布进军公募。2016年5月底,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博道基金现身公募申请名单。2016年9月底,知名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朱雀投资成为申请公募牌照的又一家100亿元资管规模的私募。
第三方资管研究机构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总监 陈伙铸(专栏) 认为,私募基金争相申请公募牌照主要有6方面原因:一是私募基金申请公募牌照符合当前政策导向,聪明的私募管理人都愿意顺势而为。二是公募基金公司的资管规模一般较大,私募拿到公募牌照后有利于扩张资管规模。三是历史上公募基金主要针对大众市场,享有更多政策扶持,而私募基金主要是针对高净值群体,政策红利相对有限。从海外成熟市场看,公募业务是行业发展的主流,有较高成长性。四是产品线方面的吸引力。私募拿到牌照后,可发行相对收益产品、QDII产品等,目前私募在这些方面没有太多优势。五是瞄准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利用公募基金平台来介入管理这些体量较大的资金。六是申请公募牌照将对提高私募基金公司品牌的影响力有较大帮助。
防范利益输送成难题
依据《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的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资产管理机构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同时还应满足: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平均不低于20亿元、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要求。
具体而言,私募公司申请设立管理公募基金所需的费用主要分为初始费用和后续费用。初始费用为设立公募前期所需投入的一次性成本,主要包括软件费用和硬件费用。仅公募基金每年人工成本一项,就需要200多万元。
格上理财研究员尹凯迪介绍,目前虽然证监会对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管理业务制定出了相应的准入门槛,但未来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成熟,监管部门对公募管理业务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可能更加严格。
“由于门槛较高,私募申请公募牌照的进度并不快。”尹凯迪举例说,鹏扬基金从设立申请依然经历了长达15个月的申报过程,且彻底放弃了私募业务,转向公募专户。而目前证监会官方网站的大多数公募牌照申请人仅仅处于受理环节,处于审查环节的仅有14家。
在监管层审批缓慢、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牌照遇阻的背景下,部分私募机构主动放弃申报。从今年6月初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共有10家机构消失在申报名单中,其中3家大股东性质为私募,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 王群航(专栏) 认为,“私募做公募业务最敏感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用公募的钱对私募进行利益输送。对于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牌照,监管层最为担忧可能也是利益输送、公平交易等内部风控相关问题”。
此外,部分私募机构还存在产品线过多且过于复杂,或创新太多,易存在隐含风险等问题,这也是监管层对放行公募牌照慎之又慎的重要原因。
格上理财认为,公募和私募在业务范围上有较高重叠性,容易引发利益输送、公平交易等风控问题,导致监管层的审批相当谨慎。同时,公募基金的申请在场地要求、注册资本、信息技术、人员配备、风控水平等方面有严格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私募机构很难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