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万发行200万迷你产品 私募保壳玩的也是套路

来源: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30 01:37:00

摘要
近期,监管层公开表示,将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截至2018年4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23559家,其中有3101家已登记的私募管理规模为零,这些私募或将面临着“保壳”的压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

  近期,监管层公开表示,将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截至2018年4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23559家,其中有3101家已登记的私募管理规模为零,这些私募或将面临着“保壳”的压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私募为了“保壳”找到了“偏方”,据私募中介机构表示,备案200万元到300万元规模的首只私募产品只需要费用10万元。

  私募“保壳”需求越来越多

  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23559家,其中证券投资基金8752家,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6008只。其中有3101家已登记的私募管理规模为零。

  近期,监管层就公开表示,将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私募“壳公司”会被清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如果要设立私募基金,需要新设立一家资产管理类公司。而市场上现成的私募“壳公司”转让手续复杂,一家公司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大多还将延长1~2个月。对此有中介机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私募的“壳转让”也较为复杂,股权还不能一次性变更。且办理周期也挺长,和新备案的时间周期差不多了,因此谋求“保壳”的私募也越来越多。

  此外,中基协对私募首发产品的审核和实缴能力要求十分严格。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程金海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私募备案的要求提高了不少,主要集中在高管的从业经历和管理能力审核,还有就是股东出资能力证明(资产证明)审核方面。募集账户要提交进一步的资料,证明资金的募集去向,包括具体标的和方向。还有实缴这块也要审核,包括资金的投向、资金的实缴能力等都要审核。

  因此随着私募“保壳”需求增加,一些中介机构也活跃起来。近期在私募朋友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发现有中介机构打出“包通过”的广告。对此中基协于5月24日发布声明称,近期发现部分违法中介机构和个人打着“登记备案包通过”“有协会内部关系催办”“保壳服务”“专业移除异常公示”等幌子,诱导和欺骗相关申请机构以获取高额中介费或服务费,赚取不法利益。

  中介机构制造“保壳”产品

  对私募公司来说,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后,还必须要发行首只私募基金产品,这也是私募“保壳”兴起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按照中基协2016年2月发布的《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公司登记成功后6个月内必须发行备案第一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在6个月内成功发行首只产品的要求下,为帮助私募达到这一目的,私募中介机构相关业务也应运而生。

  有专门做私募“保壳”业务的第三方中介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私募“保壳”业务上,中介公司的流程首先是根据私募实际情况,准备设计产品,备案及发行的所需要的信息。其次是私募产品的设计,以及开立账户。第三就是募集资金,提交中基协备案。第四就是备案完成之后,存续三个月时间,然后由中介机构操作清算业务。此外,上述中介人士还告诉记者,对于“保壳”的私募而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公章以及中基协后台的账号密码,而整个“保壳”的费用是10万元。

  这类用于私募“保壳”的备案产品规模一般为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其需要的资金和投资人都由中介机构来解决。上述中介人士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刚成立的新私募在市场上不好拿资金,因为新备案的管理人经验不足,所以多数会考虑发行一只“保壳”产品,然后再慢慢寻找募集资金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基协在5月24日的声明中明确指出,在办理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过程中,协会从未指定或委托任何私募基金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代为办理或核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事宜。任何机构或个人许诺的所谓“包通过”“协会内部关系催办”“专业移除异常公示”都是骗局。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