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去哪了?解读央行货币政策三季报

来源:苏信财富 2018-11-15 08:20:15

摘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供需总体平衡,经济运行韧性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就业稳中向好,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受外部环境发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供需总体平衡,经济运行韧性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就业稳中向好,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受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及需求端“几碰头”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

  央行:投放资金已传导至实体经济

  央行近期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以专栏的形式讨论了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报告》指出,超储率的高低,既可以衡量银行流动性水平,也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储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引水渠”(商业银行),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近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超储率为1.5%,仍然低于2016年第三季度的1.7%。从这个角度上看,当前银行间的流动性水平是合理的,并不偏高。

  如果把央行看成是资金的“总闸门”,那么商业银行就是传导央行资金的“引水渠”。《报告》表示,“引水渠”水位(超储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央行投放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传导。

  2018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碰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水平与经济基本面需求相匹配。

  在此过程中,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储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引水渠”(商业银行), 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从“价”上看,债券利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稳中趋降,也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债券融资局面将持续改善

  央行11月13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M2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9个百分点。整体金融数据保持平稳,M2追平历史最低增速。M1同比仅增长2.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10.3个百分点。

  对于M1和M2的低增长,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认为,企业融资低于预期是M1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10月信贷增量季节性回落,且新增信贷中企业贷款占比进一步下滑以及表外融资的持续负增长,都显示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企业融资困难,进而也由持续回落的M1增速显示出来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民营经济运行困难、贸易摩擦影响等。考虑当前资金需求不足,企业信心低迷,货币政策空间有限,财政减税等其他措施需同步跟上、组合出击,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M1增速的重新反弹,可能会先于实体经济的企稳,但应该是财政政策刺激逐步落地之后。”由于信贷增速的基本稳定,对M2增速起了较大的支撑作用。然而,社融受表外业务持续收缩的影响对M2增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拖累,使得M2增速也较9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央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中明确指出,从超储率变化来看,当前货币政策的传导是有效的,资金投放进入了实体经济,然而仍存在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支持民营企业是下一阶段政策的重点。同时报告也指出国内外形势严峻,稳增长压力加大。上述研究员认为,后续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较以前相对宽松的状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预期,未来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落地,企业部门的整体融资局面将逐步改善,对于现阶段暂时的企业融资困难不必过于悲观。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