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下的基金子公司:通道外包将成趋势

来源:东方网 2016-06-06 08:12:05

摘要
监管风暴之下,基金子公司野蛮生长的势头或被逆转。尽管近日行业内疯传的多份监管征求意见稿还未正式下发到各家基金子公司,但一些公司已然“如坐针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多项净资本要求一旦成行,年内基金子公司“股东增资”、“缩减资管规模”将成为趋势。“公司连续召

监管风暴之下,基金子公司野蛮生长的势头或被逆转。

尽管近日行业内疯传的多份监管征求意见稿还未正式下发到各家基金子公司,但一些公司已然“如坐针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多项净资本要求一旦成行,年内基金子公司“股东增资”、“缩减资管规模”将成为趋势。

“公司连续召开了多场转型讨论会,在股东增资余地不大的前提下,初步商议的结果是将存量业务能“外包”的尽量“外包”,转不出去的能关的想办法关掉。”国内一家规模排名靠前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 张诚 说。

疯狂的通道

自2012年底第一家基金子公司成立后,由于处于相对的监管真空地带,基金子公司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期,尤其是一些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更是凭借关联银行的支持,体量暴增。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79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AUM)达到9.8万亿,同比及环比增速分别为115%、15%。

作为第一批获准成立的基金子公司,平安大华基金子公司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5日成立,注册资本金仅2000万。截至2016年3月末规模达到8407亿元,一跃成为规模最大的基金子公司,相比去年6月末4195亿元的资管规模,该公司9个月体量增长高达4212亿元,增幅超过100%。

同期,民生加银基金子公司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管规模由6240亿元增长至8156亿元,增幅超过30%。招商基金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管规模由5055亿元增长至6157亿元,增幅达21.8%。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三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业务模式在业内较为典型,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通道业务。

监管风暴下的基金子公司:通道外包将成趋势

“一年不到,资管规模新增几千亿,大头是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的业务人员就如同工厂里边的车间员工每天重复着流水线工作。”张诚称,业务规模大、本身是通道业务、项目又来自关联方,出了问题由银行兜底,基金子公司根本没必要沉下心做项目评估、做尽职调研,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修改合同。

张诚还提到,去年其公司规模增长千亿,但实际的主动管理产品新增规模最多10个亿,意味着通道业务占比99%。“但我们并不是最高的,另外两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占比可能接近100%。”

“我也听说有公司的通道业务占比为100%。”另一家体量排名靠前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俞燕说,一季度其所在公司的通道业务已经刹车,当前的通道占比80%左右,属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旗下拥有多只主动管理的产品,其中包括基金子公司行业第一款主动管理的ABS产品。

通道成“灾”

通道业务对于这些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而言,类似是一门“薄利多销”的生意,即便按照普遍的万分之五的通道费,1000亿的增量也可以给基金子公司带来5000万元的入账。对于银行、信托股东背景的基金子公司而言,通道业务时常又是通过资金池形式开展的。

“资金池业务可以理解为通过新设产品、不定期开放向多个投资者募集短期资金,再将汇集的短期资金投向期限较长的资产。”金鹰基金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资金池业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资金来源与资产运用的流动性无法匹配;开放频率高、期限错配,募集的资金一般不超过半年,但是投资的标的资产存续期都在一年以上资金来源与资产运用的流动性无法匹配;普遍存在混同运作,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无法明确对应、例如多个资产管理计划交叉投资于多个标的资产的情形,即“资金池”对接“资产池”;资产管理计划未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多个资产管理计划合并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或估值表。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纪律处分决定书》,中信信诚将约225亿的现金管理计划和短期理财计划,投入到一些存续期一年以上、投向非标资产的专项计划中。截至2015年6月,相关资产管理计划达到几十只。

成于通道业务,也可能“毁”于通道业务。

日前监管层下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控指标指引》和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三份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类资管计划大幅降杠杆且提高其设立门槛和监管力度,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价值预期将打折扣。

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专户子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必须满足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之和、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责的20%。

“如果基金子公司不直接投风险资产,那基本上净资本/净资产在90%以上。”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督察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基金子公司净资产极为有限,它的经营业务多数是一对一的通道,未来会有一股增资潮。

根据上述征求意见稿,2016年前的存量不计算、不续期,2016年后增量开始计算,至2016年末需达标。

“会有半年过渡期,2017存量业务也是要计提风险资本的。”该督察长续称,在基金子公司9.8万亿的规模中,约8万亿是通道业务,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按0.5%的费率计算,行业内需要400亿的额外资本储备。

张诚称,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共有5个团队在做项目,每个团队的业务都要计提风险准备金,今年年底要达标,内部先商量,不能做的以后就不做。

对于新规产生的影响,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翔认为,未来牌照认可将会有新的角度,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基金资管成立时间较短,改革将倒逼基金子公司通过牌照整合转型升级,做主动管理,引导其将业务聚焦至优势领域,在互联网金融、共享金融及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需要持续思考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

通道业务外包

《第一财经日报》从多家基金子公司处获悉,当前一些体量大的基金子公司由于面临即将来临的监管新规的影响,它们正在想方设法“瘦身”,通道转外包则成为他们的一条选择的退路。

张诚称,现在公司正在考虑将一部分通道业务外包出去,首选是阳光私募。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多家银行渠道求证,得到的反馈是,私募基金几乎没有接受通道业务的,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鲜有私募进入他们的白名单。

“通道从来不会找私募,中小银行都不做,做不了风控,除非是关联方。”一家商业银行渠道人员对记者称,私募只是备案,还存在行业准入问题,正常一家公司要进银行的白名单要一年半或者两年的时间。

但凡事也有例外。张诚称,如果私募本身是关联方,就有可能突击“入市”。比如招商银行(17.780, 0.05, 0.28%)旗下存在招银国际平台,可以开展企业融资、证券经纪、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直接投资等全方位、综合化的投资银行金融服务。平安大华基金子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子公司也有相关的关联平台可以利用。

“基金子公司本来是名义上的管理人,现在这个头衔给了私募,它就成为了财务顾问,收取少量的顾问费。”张诚说,比如本来万分之五的通道费,现在只能收万二的财务顾问费。

通道业务除了外包给关联方外,转给同业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选择,这些同行一般通道占比相对不高。上海一家中等规模的非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刘娟对本报记者称,对于监管新规,公司都已经达标,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刘娟称,最近多家银行都来问有没有接通道业务的需求,只要给的通道费合理,只要能跟银行渠道搞好关系,通道费用能和计提的风险准备金打平或者小幅“亏损”,他们还是愿意接的。

通道外包是一个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通道项目都能够外包,一些期限较长的项目令基金子公司倍感“头疼”。张诚称,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期限都较长,一般5到7年,新增的项目可以不接或者直接以投顾形式转外包,但存量项目很难外包出去。“谁都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

业务转型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近日上海证监局下发通知,要求相关的基金子公司进行统计。截止到2016年4月30日所有存续项目皆在统计范围内,并依据穿透资产进行区分统计。

“应该是5月份一些基金子公司的数据还不能拉出来,所以用了4月末的时间节点。”刘娟称,统计一直穿透下去,依据基础资产来统计。

按照新规(征求意见稿),基金子公司业务计提的风险资本比例大幅增长,其中风险资本计提比例(计提系数)最高达到3%。风险资本的计提也推高了基金子公司的业务成本,一些项目在未到期前,需要基金子公司“垫付”一定的成本,这对多数注册资本较低的基金子公司而言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这样的情况也倒逼基金子公司进行业务。相对而言,资产证券化(ABS)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依据新规(征求意见稿),未挂牌的资产证券化计提的风险资本比例为0.2%,已挂牌的仅为0.1%。

最新的数据显示,尽管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均可在交易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扮演管理人的角色,但基金子公司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16年5月13日,共有80家机构报送了313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发行规模2998.29亿元,其中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616.74亿元,仅占总规模的20%。

针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战略布局,财通资产等多家基金子公司在酝酿一系列的机制体制机制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容量足够大、准入门槛足够高,而财通资产在过去几年里积累下的主动管理经验和项目谈判能力恰恰可以用在这个领域。”财通资产总裁王军表示。

不过,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时也可能是做通道。张诚称,未来监管应该鼓励更多的子公司开展ABS主动管理业务。上述督察长则指出,未来监管还将进一步强化,通道都不鼓励做了,通道外包业务估计就更难做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