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广:只要没有系统性风险 对私募有优势

来源:私募排排网整理 2016-04-06 15:17:20

摘要
3月20日,私募排排网第十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委会主席 罗伟广 先生出席了论坛,以下为演讲实录:主持人:请李总与获奖者一起合影留念,恭喜以上的获奖者,谢谢李总!谢谢!刚才我们也是颁发了一系列的奖项,也是见到了在过去一年甚至过去十年当中为整个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也希

3月20日,私募排排网第十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委会主席 罗伟广 先生出席了论坛,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请李总与获奖者一起合影留念,恭喜以上的获奖者,谢谢李总!谢谢!刚才我们也是颁发了一系列的奖项,也是见到了在过去一年甚至过去十年当中为整个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也希望明年出现更多新生的力量出现在这个舞台上。接下来进入到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就是圆桌论坛。本次圆桌论坛分为两组对话,我们首先有请出第一组的对话嘉宾,他们是: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先生;

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但斌(专栏) 先生;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先生;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定恒(专栏) 先生;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波 先生;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姜榕先生。

我们接下来请我们第一组圆桌对话的嘉宾来到我们的台上。

好的,欢迎6位嘉宾,应该说6位嘉宾大家在场的同行都非常熟悉了,接下来我们马上开始今天第一轮的话题。希望在座6位回顾一下,过去十年私募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你们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或者有什么经验分享或者比较难忘的地方,我们做一种回顾过去的分享,首先请王庆王总谈谈您的看法。

罗伟广:我是大概2003年开始做私募的,这么多年市场给了我机会,每次机会都是在熊市里面给的。过去十年体会最深的真的是准备时期太漫长了,很多一起同行的同行们没有走到大爆发的时候,但是现在是最大交易量的市场,私募行业最高峰的时候才刚刚到来,以前艰难的已经过去。但是我觉得私募行业竞争确实很激烈,我们07年成立的时候没有几家,来来去去都是那一拨人,现在广州有几千家备案的私募了,不断地涌现出很多人才,确实市场空间容量都很大,像李克强总理号召的万众创业创新一样,市场很大需要很多人创新创业,私募行业也是一样的,但是淘汰率很高,大家万众创业之后应该99%都会死掉,或者可能90%的公司没有做大。但是还是有好处的,不可能只有十几家公司才出伟大的公司,几万家私募出来慢慢淘汰下来,肯定会出来伟大的公司,正如万众创业一样,大多数人失败了,但是少数的伟大公司出来了,这样基金经理才有希望。现在是处于比较艰难的时候,现在又是熊市艰难的时候,05年我熬过来、08年熬过来、10年熬过来,今年又来了,虽然现在是低谷,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心。

主持人:罗总有什么补充?

罗伟广:我觉得私募行业现在服务整个中国金融改革,私募牌照一放有放到2万家,先蓄水养鱼,以前地下私募也浮上来,现在要求慢慢提高,需要这个过程淘汰一批,真正想阳光想做大的就被政府拉进来竞赛的圈子里面,如果没有先松后紧的过程,一直都是我们老面孔,这个市场就不会活跃。这样不公平,对行业不好,现在放到6千家再提高门槛,我觉得整个游戏好玩了,各种路数各种特点的私募都来了。但是门槛低,我觉得私募牌照就贬值了,很多就做P2P都有。所以现在我觉得从策略上先松后紧是对的,如果一直这么紧,牌照一直这么难,就不利于我们私募行业的发展。毕竟高手在民间,给人家一个入围竞赛的机会是好的,但是松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里面肯定有很多很好很新的公司出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单一化的问题,像但总好像你们一直专注于做二级市场方面的机会,像罗总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你们各方面在单一化和多元化的选择上各自是怎样的考虑?

罗伟广:相对于但总来说,我们的风格更多一点。我以前在二级市场虽然有博弈,也会追一些热点,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做价值投资。我在二级市场转成像做PE一样,从多元化角度有做并购基金,但是没有做PE,我觉得PE/VC需要很多专业知识,二级市场可能对机会很敏感,对于宏观趋势行业选股相对了解市场未来的偏好。到具体实业和技术层面的事情,我们没有PE的专业性,要二级市场的人很专业投天使投VC是不可能的,你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我们的多元化是做并购基金,这个是非常接近二级市场的。我们这样理解,并购理解基本上两三年的周期,定增一年周期,二级市场总体来说是中短期的,我觉得多元化可能是核心思路。现在面临很多问题,你靠什么赚钱?如果你这个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复制到其它多元化就可以。如果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比如说新三板火了你就发新三板基金,我觉得这种多元化是很危险的,基本上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没有核心优势,你只是赚一笔钱,这只是短暂的,长远来看没有长远收益,这样的多元化不是我私募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罗总也谈谈这个话题吧。

罗伟广:因为并购的原因,我们也跟境外的基金有沟通交流,发现他们的需求还是挺大的。第一,外资在过去十年在国内A股市场不算很成功,有些业绩得不是很好,我觉得跟中国文化特点有关系。中国以博弈为主的模式,确实在过去不适合外资的风格,导致很多外资对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偏见的。第二,他们又觉得这个市场很大,又想进来,他们很多就会选择FOF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想找一些代言人或者找一些操盘手之类的,这个需求真的是挺大的。主要是第一外国基金的成本很低,现在外国都是0利率,第二中国市场很大。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偏见,或者不是偏见,中国市场确实比较难搞,这部分怎么打破这个障碍呢?我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很在意过程和流程,不管你过去的业绩再好。近两年不会有很多基金进来,找我们这些操盘手去管他的钱,用FOF的模式我觉得机会也不会很大,基本上属于观望和试看的阶段。

主持人:罗总你前面说过不要相信身边的人,是不是意味着这个行情我们也不能太相信?

罗伟广:我身边的人都是大佬,我自己这样看,对我们来说这种行情还是挺好的,只要没有系统性风险的行情,操盘经验比较丰富的,对有题材有热点弹性大是私募优势,我现在做得不错,但是我的圈子的朋友很适合这个行情。可能你从经济上有很多宏观原因,从博弈的角度看跌的时间太短了,基本上涨了三年就跌了不到五年,空间够了,但是时间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可以把局部热点当成牛市做,赚的钱不会少。第二热点方面我看好小市值,可能存在卖花的赞花香,我觉得私有化是一个趋势,毕竟是做海内外的价差,海内外的价差更大。最近很多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找到我们,说这个事情想做。

我认为同意余总的看法,但是总要吃饭,我现在感觉是股灾之后基本上很多2、30亿市值的公司不管是中概股的回归还是国内资产,包括现在连新加坡的香港的都想回归了,看到这个太落后了,现在属于供需两望,上市公司愿意让出重组的平台,很多资产方现在也不想战略新兴板了,也不想IPO了,太久了,现在起码要3年。基本上2014年下半年供需两望的局面没有出现了,现在又出现了,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我觉得蓝筹股没有什么机会,成长股也没有什么机会,因为经济不明朗,反而重组的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刚才您一直提风险,您没有做布局等待机会吗?

罗伟广:我前天在这里做了一个讲座,反正这两天有一些媒体把内容做下来放到微信圈,财经圈的朋友也转了很多。我需要澄清一下,第一个我说过去这么多年07年、08年,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经理散户私募都在追涨杀跌,公募有排名,散户本身天生就是追涨杀跌,导致这种氛围,包括顶级富豪,在专业领域很聪明,但是炒股的时候也受到氛围的影响,用了一个字通俗一点叫“脑残”,媒体就说罗伟广说富豪都是“脑残”。这一点我觉得意思大家是认同的,追涨杀跌的氛围里面逼着大家冷静地做,我不针对富豪、也不针对基金经理、也不针对90后追涨杀跌。

第二也为自己说两句,我过来不是吹嘘自己,不是自己做得不好、不合格,但是在牛市的时候还是挺好的,在熊市也不错。我过来说做得不足,如果媒体说罗伟广每次都暴跌,没有暴涨,媒体这样一写我就成为典型了,后来散户就找我了,我就没法混了。这两句话必须要讲一讲。我现在在做所谓的并购重组,我觉得虽然这个东西很另类,我觉得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存量上市公司重组需要把它变化,资源配置要救市,虽然这方面赚了一点钱,但是还是有技术含量的,这个对于政府是好的、对于股民也是好的,我们做资源配置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并购基金。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成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炒股炒得不好肯定做不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我们起码说几句公道话,希望媒体笔下留情,我2010年火过一把就不行了,前两天说错话了,希望媒体笔下留情。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