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坤亿润王焕:深耕产业投资背后 挖掘教育强投资属性
摘要 2019年,资本市场收紧,优质企业对于投资机构的选择却愈加严苛。“钱都是钱,但我们还有其它优势。比如产业资源,比如线下资源整合能力。”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王焕在投中网的专访中说道。资本市场两极分化下,深耕垂直领域、围绕生态链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更有机会发现价值洼地、提早布局,也更容易找到好的项目。立足
2019年,资本市场收紧,优质企业对于投资机构的选择却愈加严苛。
“钱都是钱,但我们还有其它优势。比如产业资源,比如线下资源整合能力。”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王焕在投中网的专访中说道。
资本市场两极分化下,深耕垂直领域、围绕生态链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更有机会发现价值洼地、提早布局,也更容易找到好的项目。
立足产业
鸿坤集团是一家复合型控股公司,主要通过金融投资(鸿坤资本)、产业发展(鸿坤产业)、文化旅游(鸿坤文旅)、地产开发(鸿坤地产)四大业务板块的产融结合、生态发展,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城市运营商。
鸿坤亿润投资是鸿坤集团成员企业,创立于2007年,并于创立首年成功发起北方地区第一支有限合伙基金,开创了北方地区资本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也是首批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机构。鸿坤亿润投资利用鸿坤集团在地产行业的优势和资源积累,围绕核心优势资源构筑以“地产+”和“泛社区服务”为主线的投资生态,形成了“地产+金融”、“地产+生活”、“地产+教育”、“地产+工业园区”、“地产+医养健康”、“地产+商业”、“地产+物业”的投资版图,布局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消费、新服务、新技术、新金融领域,抓住消费升级浪潮契机,投出了优客工场、快手、昆仑决、聚橙网、万国体育等多个行业龙头项目。
基于基金长线发展的视角,王焕对投中网提出了一个关键词“转型”。
转型始于2014年。“2014年之后,我们开始立足产业投资。”王焕说道,“由于我们的背景是地产商,所以看见了商业地产存量资产运营的机会,共享办公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优客工场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
背靠地产商资源,鸿坤亿润投资为优客工场带来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持,但鸿坤亿润投资却坚持不做一个“强势”的投资人。
“我们肯定不是创业者的指导者。”他笑着说道,“比如优客工场,后期它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产业资源了,没有外部的产业资源它依旧可以活得很好。而鸿坤亿润投资对其进行的产业互动和产业扶持,于我们、于他们,都能从中获取较大的收益。”
那么,在投后管理中,投资人的角色是什么?
“辅导老师。”王焕对投中网总结道,“你需要我就过来给你辅导,你不需要我,我也不会过多介入。我觉得存在较大危机的时候会来提醒你,你需要什么资源我会主动去对接。”
“就比如,辅导老师会在考前为你挑选五本书。不多不少,但希望有所帮助。”
然而,就像考前书目总有不同,投资人也无法用一以贯之的策略来应对一切风险。
“但我们大的投资逻辑没有变,就是基于产业资源来投资。”王焕说道。“鸿坤亿润投资更多还是从产业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比如,我们梳理了房地产上、中、下游的各类行业。整体梳理之后便会发现哪些行业是有价值的,之后来做重点布局。”
押注教育
在大消费层面上,鸿坤亿润投资一直在做赛道布局。
“通过研究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可以发现,新一代消费群体最近几年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其中包括专业化、消费升级、社群化和场景化。”王焕告诉投中网。因此,如果有项目可以吻合这四个变化趋势,鸿坤亿润投资会重点关注。
以近年来鸿坤亿润投资集中布局的教育行业为例,不仅仅在于教育符合消费升级的理念,更是因为,“教育是所有消费品中投资属性最强的。”王焕对投中网解释道。“在经历经济周期时,教育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强。不仅如此,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教育行业的投资甚至会比以往更多。”
对于家长而言,投资下一代是最好的对抗风险的方式。
在王焕看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会发现投资于下一代能有较大机会促进阶层上移。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教育是刚性支出,且随时间推移这种支出的刚性程度会越来越强。
在教育大产业中,他相信,线上教育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因为看了线下教育之后发现,它们很多都会走向线上,因为线上的规模化和增长逻辑会更好一些。”
“因为教育受众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因材施教。”王焕告诉投中网。“早期孔子授课,五六百人同时听课。因材施教这个理念讲了很多年,到现在却仍没有做到。”
所以,这便是在线教育对体制变革的意义。
“在线教育会有两个大方向,一是主动性学习,一是被动性学习。二者针对的人群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在线教育集中于主动性学习,主要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模式,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由平台负责寻找制作多层次的优质教学内容,封装成课程放在网上,美国排名前10位的教育企业基本上都在做MOOC;而在中国,学生背负巨大的升学压力,被动性学习是主流,以在线一对一或者是自适应学习系统为代表,同时满足了供给端中心化、个性化、场景数据化的需求。”
而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教育产业的最大痛点在于效率的提升。
“比如说数学课堂坐了60个学生,可能学生A三角函数学得很好,对微积分的掌握不足;而学生B微积分学得很好,对立体几何的掌握不足。但这两名学生课上学习的内容却完全一致,没有侧重点,没有针对性。到最后,这两名学生的知识弱项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这样的效率问题可以通过线上一对一和AI来解决。以个体为单位,结合每个个体的自身特质,通过更科学、更数据化的方式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在线一对一+AI是个很好的场景,解决了基础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实现数据闭环,从而对传统教学场景进行帕累托改进。
另一个效率问题是成本的降低,王焕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其实较为排斥接送孩子线下上课,来回路上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同时线下教学存在师资成本和场地成本等,导致最后的课程成本会比较高。”
有了互联网的加持,教育的效率可实现最大化,但现在的在线教育企业财务模型却并不好看。“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获客成本,现在流量太贵。用户教育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未来,商业模式的优势会在刚需的爆发下突显。
同时,“我们现在也在看素质教育,很多素质教育还是扎根于线下。但有一些品类,比如美术,有可能会转移到线上去,我们也会关注这一类。”
然而,在教育投资的风口下,资本对行业的催生会偏激进吗?
面对这个问题,王焕想了想说,“我觉得,教育这个行业‘烧’再多的钱都不为过,最终的数据和学员积累都会体现价值,也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极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