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超募遭"大白马":VC新竞争时代 劲旅、豪门对垒

来源:投中网 2019-06-03 11:09:37

摘要
弱者逐一出局,强者之争自然更加“惨烈”。一度,垂直领域的VC优质基金,犹如一支劲旅在众多掌控百亿基金“豪门”下攻城略地。而今,当更多的基金偃旗息鼓,这些劲旅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与头顶光环的“大白马”基金正面相遇。逆势超募,犹如LP对于VC劲旅的犒赏。然而,“大白马”一向强势并习惯性占据主动,小基金将如何

  弱者逐一出局,强者之争自然更加“惨烈”。

  一度,垂直领域的VC优质基金,犹如一支劲旅在众多掌控百亿基金“豪门”下攻城略地。而今,当更多的基金偃旗息鼓,这些劲旅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与头顶光环的“大白马”基金正面相遇。

  逆势超募,犹如LP对于VC劲旅的犒赏。

  然而,“大白马”一向强势并习惯性占据主动,小基金将如何与之共生甚至对抗,决定了行业全新竞争业态的走向。

  “勇敢的出征者”

  “我打心眼里信任的GP其实不超过3个。”某一线基金LP告诉投中网。

  在市场上钱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LP们的喜好会愈加凸显,“满仓”优质的机构而放弃平庸的玩家,已成为LP心中最稳妥的选择。

  募资寒冬之中,“冰火两重天”的VC时代如约而至。

  据投中研究院报告,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VC/PE机构中,在管基金数量为0支和1支的占比超过60%,换言之,6成VC/PE机构未能募集到第二支基金。然而,在一些基金逐渐走向“僵尸化”的当下,优质基金的超募却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背书能力强、口袋深度好,“大白马”基金向来是创业者争相追逐的对象。

  “这两年,我们给不少明星项目发过TS,成功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确实会有很多创业者优先选择我们。”某知名“大白马”基金VP对投中网说道。

  然而,商业讲利益,朋友讲情义。“某些早期机构投资人一旦和创始人‘情比金坚’,我们还真的不好撼动。”他笑着说道。

  前述LP将这些机构称为“勇敢的出征者”。

  “不得不说,如果和‘大白马’机构‘硬碰硬’,很多项目我们投不进去。因此,我们一向不会等到听说融资后去抢额度,而是力争成为第一批知道消息的人。”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告诉投中网,他们通常会先分析行业,嗅探明星企业,在企业还未发布融资需求时,提前三至六个月甚至一年去和创始人搞好关系,帮忙对接资源,并把需要的尽调都做好。

  这样,“一旦开放,就能投进去。”

  “确实是要争取的”,浅石创投合伙人胡海清认同“提早撒网”的理念。

  不久前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电商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Fordeal,“2018年很多知名基金都在看,大家的胃口都很大,好几家‘大白马’基金想要挤额度,有的甚至是为了挤进来而挤进来。”胡海清讲述,作为A轮的投资方,“浅石创投在后续轮次分到了不错的跟投额度,算是老股东的优势吧。”

  此外,资金与条款、品牌、产业资源及机构能提供的增值服务,都会成为项目团队需要考量投资机构的标准。

  因此,“能否与‘大玩家’共存、共融,完全取决于机构提出的投资方案是否对项目团队有吸引力、机构本身的能力与资源能否对项目方起到有效赋能。”晟道投资CEO薛宇宁认为。

  事实上,被投资人纷纷抢夺的明星创业者,对自身需求同样看得透彻。

  “其实A轮时我收到了一个老牌美元基金的TS,也基本确定了选择意向。但说起来挺不好意思的,在最后时刻,我转而拿了一家不算很知名的早期机构机构的钱。”某准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庞星告诉投中网。

  目前,他的项目已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7亿美金。有趣的是,在庞星A轮“临场变卦”后,上述老牌美元基金在B轮依旧“不计前嫌”选择入局,并成为了庞星项目的领投方。

  “每个项目在每个不同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对于我而言,早期还是需要一个陪伴式的投资人,给我经营上的建议,并对接上下游资源。但B轮以后,我开始把品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庞星表示。

  “那么,下一轮融资呢?”面对这个问题,庞星沉默了几秒,对投中网说道,“下一轮,那就是IPO的事了。”

  告别“买方市场”

  “行业理解度”、“同理心”是胡海清最频繁提及的两个词语。在他看来,这是“出征者”对垒“大白马”时的要义。

  “听起来比较虚,但真的很重要。”他对投中网说道。

  聪明的创始人明白,融资绝对不是为了单纯地拿一笔钱,而是要找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我和Pre-A轮投资人的关系,甚至比和合伙人还要亲密。”某大数据企业创始人林峰告诉投中网,2017年,自己公司账上的钱只够发两个月的工资,自己连夜失眠,而天使轮投资人几次连夜为他梳理公司的商业脉络,重新制定方向,公司才得以度过难关。

  2019年年初,林峰的公司宣布完成C轮融资,Pre-A轮机构继续跟投。他对投中网回忆称,自己在创业之初曾大范围接触过一些投资人,也包括很多知名机构合伙人。然而,机构的强势让他感觉不适,他将之形容为“来自于投资人的‘压迫’”。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不愿意和不懂我的人一起共事,即便有些机构后期给了我较高的估值(我依旧选择拒绝)。倒不是和钱过不去,我排斥这样的压迫感。”

  在明星项目日益抢手的当下,投资人早已告别“买方市场”的舒服日子。

  “第一步先是要放弃所谓的‘投资人的优越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思考问题的方式。”胡海清认为。

  作为早期项目投资人,胡海清将项目的投资比作“陪伴创业者实现0到1”的过程,“我们要可以撸起袖子一起上。”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同样对投中网提到,自己依旧将自身定位为“一名创业者”,“永远有挑战,永远有焦虑,永远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从创业到投资,对我来说只是换了一个赛道,明势现在依然是一个创业公司”。

  对于胡海清的“如履薄冰”,黄明明深有感触,因为“失败”亦是他不可承受之重。

  “对我们来说,每一期基金,每一次投资,我们都是战战兢兢的,每一次决定都分外谨慎。”黄明明对投中网说道,与“大白马”基金相比,他们的负担会重很多。“因为只要有一期基金做得不好,可能就没有下一期了。”黄明明说。

  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紧张的,把每个细节都做好,就足够了。”胡海清说道。而这也成为了资本市场“惨烈”竞争下,投资人负重前行的意义。

  因此,在他看来,新的竞争业态下,如果“大白马”给到的估值比小基金高很多,那自然稳操胜券。但同一个平面竞争时,“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劣势。”

  守擂的“大白马”

  新竞争业态下,“大白马”意识到“出征者”可能带来的威胁。

  2018年,几家头部VC机构先后宣布设立种子基金,这被视为“大白马”的主要“守擂”战略。

  在某种意义上,设立种子基金可以理解为头部VC对自身发起的新一轮挑战。而从试图更接近“最早”的角度来看,头部VC成立种子基金的动机亦不难理解。

  “头部VC做种子基金其实也是在完善创业生态。另外,现在企业估值越来越高,机构不往前端走的话,确实也不是很好投。”投中研究院国立波院长表示。“总在后面‘接盘’也很难受,大家都想把带宽覆盖更广,更早接触到优秀的创始人。”胡海清对投中网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前述一线基金LP对投中网说道,“这是VC生态圈的一种进步”。因为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种子轮投资是被VC机构所忽视的。

  然而,在这样的进步下,“出征者”们提早做好项目布局、与创业者共理共情等原有优势是否会受到冲击?

  “其实投资,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生意。”前述一线基金LP如是评价。

  他相信,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是有魅力的人。他们总是可以获得创业者的信任,从而提前布局、共理共情,这与其所在机构是否是“大白马”的关系并不大。

  同时,虽然头部机构已经在近10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中形成了业绩、打法、市场口碑等多方面的壁垒,但机构间的对垒并不可以简单地从一个维度判断输赢。

  正如胡海清回应称,“基金品类和风格千差万别,每家都有适合自己的打法。我不需要在每个赛道都和‘大白马’比,但在我具有优势的赛道,我会保证自己的命中率。”

  也正因为如此,“各个GP一定要审视自身的优势与特质,找到符合自身的打法和路径,否则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晟道投资CEO薛宇宁对投中网说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