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寒冬” 创投机构求索技术“安全垫”
摘要 “如果说2018年行业遇冷的话,2019年行业可以说正式进入了寒冬”,朱君(化名)说。他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创投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有数据显示,近五个季度以来,新经济投资金额和笔数都下降了一半多。行业的冷清气氛显现。不过,身处创投行业,很多机构还是在寻觅机会。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创投机构发现,行业“
“如果说2018年行业遇冷的话,2019年行业可以说正式进入了寒冬”,朱君(化名)说。他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创投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有数据显示,近五个季度以来,新经济投资金额和笔数都下降了一半多。行业的冷清气氛显现。
不过,身处创投行业,很多机构还是在寻觅机会。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创投机构发现,行业“寒冬”时分,稳健运作成为众多机构的选择,而核心技术成为创投机构重点求索的“安全垫”和核心竞争力,此前资本“一窝蜂”涌上去的初级的模式创新项目等则面临资本的用脚投票。
行业“寒冬”
朱君对行业的感受来自于行业一线。“2018年,大家就都喊着行业遇冷了,当时投融资两端都开始冷却,全然没有了2017年的火爆气氛,虽然去年一季度还有此前一些项目的延续,但是到了二季度以后,行业开始急转直下。到了今年,情势更是愁人。就以我出差的频率来讲,今年就已经下降很多,而且看得项目更少,即便有项目上来,质量也堪忧。今年公司同事和自己都闲下来了,有一段时间很是不知所措。”朱君讲到行业现状时,感触颇深。
朱君的感受,确实是创投行业当下的真实状况。IT桔子数据显示,2019年Q2,中国新经济股权投资领域发生投融资事件871起,总投资额度约154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6%。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活跃度进入下降通道。此外,近五个季度以来,新经济投资金额和笔数下降了一半以上。有资料显示,即便是如红杉中国这样的头部机构也已经开始了收缩的步伐。据悉,2018年,红杉共投出172笔,金额总计约1143.35亿,今年上半年,红杉投资案例仅32笔,金额约222亿元。
这背后是行业投融资两端的生态变化。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四季度以来,募资端已经有不小变化,资本对创投领域的审慎态度逐步浓郁。在退出端,同样面临困境,资本热潮背后留下的高估值等问题,导致后期接手项目的机构应者寥寥,而最终通过上市实现退出,包括赴美赴港上市等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资本自然谨慎而为。
机构求索
即便是行业面临“寒冬”,众多机构还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寻求机会。朱君所在的机构选择的是调整了重点关注的方向。“去年主要是影视文化娱乐等项目,今年重点往饮食消费等领域转移。我们对国内消费创新升级等的预期较高,特别是一些特色餐饮、特色商业等的项目,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度。第二季度,仅我们团队就主要看了三个消费相关项目。”朱君表示。
同样,上海一家偏项目中期的投资机构合伙人卫峰(化名)也看到了行业在进入“寒冬”之际正在孕育的新机遇。在卫峰看来,2015年以来,一级市场的火爆情形蕴含着不小的风险,对于行业良性生态的构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大量不够专业、投机性大于投资性的资金涌入,带来行业发展中的杂音,包括一些项目的盲目面世和盲目推广,一些创业成果的估值畸高。虽说行业热闹,大家都有钱赚,但是对专业机构来讲,反倒面临一个专业性受到压抑的状况。”
另外,行业虽然面临压力,但是积极因素却也在不断积累,特别是科创板渐行渐近,让创投机构看到了行业生态中的“兴奋点”。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科技创新企业共有113家,其中,获得VC/PE支持的企业数量达到92家(有3家企业的VC/PE已完全退出),占比81.4%。松禾资本袁宏伟日前就表示,创投市场是有层次的,要让不同阶段的机构发挥自己所长给予企业支持,就需要一个生态良好的完整市场,形成资本接力、良性循环。对机构来说,最关键的一环是退出,这就是科创板的作用。
技术是核心
尽管制度的创新已经到来,但是在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偏冷的预期下,不少机构正在寻找项目投融资中的“安全垫”,机构将稳健运作的希望寄托在对创业投资中核心技术的关注上。
朱君和他的团队,在消费行业的创业投资中,更多聚焦在一些拥有一定技术能力的项目上。“比如商业、餐饮背后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消费者精深研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创新等。商业、饮食在当下也是可以体现科技含量的。”
卫峰所在的机构,则更加精准锚定核心技术。今年以来,卫峰所在机构关注的项目集中在康复机器人(300024,诊股)、妇婴医学等方面。“拥有自主技术的康复机器人公司,我们看了几家,认为这一个行业的未来值得期待,虽然技术和商业模式存在风险,但是我们也乐于参与其中。妇婴医学相关领域,对应的是我国人口生育、消费升级等方面的新趋势,重点寻找具有技术和模式创新能力,或者是能够与国内外权威机构有较好合作并能拓展创新的项目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