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625家管理人被注销,中小私募生存困境加剧
摘要 业绩有喜有忧综合上半年来看,私募整体业绩表现较好。据数据显示,上半年私募的八大策略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为9.44%。其中,股票策略收益率最高,为15.46%。此外,宏观策略、组合基金、复合策略这三大策略的收益率也均超过10%。但受行情影响,一季度与二季度情况明显不同。从市场上看,A股市场经历了
业绩有喜有忧
综合上半年来看,私募整体业绩表现较好。据数据显示,上半年私募的八大策略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约为9.44%。其中,股票策略收益率最高,为15.46%。此外,宏观策略、组合基金、复合策略这三大策略的收益率也均超过10%。
但受行情影响,一季度与二季度情况明显不同。从市场上看,A股市场经历了一季度快速上行后,在二季度转入震荡调整,但整体仍呈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三大指数上半年涨幅均接近或超过20%。
因此,在私募基金收益方面,上半年大部分涨幅由一季度业绩所贡献,二季度八大策略平均收益率仅0.18%。其中,管理期货策略收益率最高,为4.1%;股票策略二季度的收益率为-2.53%,排名第七,略好于事件驱动策略的-4.5%。
具体来看,大部分涨幅由年初便看多做多者提供。一二月份看多做多的机构,在第一季度基本就赚到了全年的预期目标,在后续的震荡市场中抢占了从容地位;而年初踏空的机构,在三四月份开始追入市场,随即吃套,仍然延续2018年的艰难境地。
在此轮震荡拉锯中,私募呈现的特点是:策略优势式微,被迫“抱团者”越来越多,进入二季度以后,市场重回存量博弈,规模较大的“大白马”又成主流机构的围猎目标;私募过去精准定向投资的中小市值品种很难出现趋势性行情机会,为了保证自身净值不被主流机构甩下太多,只能被迫参与“抱团”,进而加重了市场投资同质化集中的风险。
而策略拥挤意味着竞争加剧,也是造成二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以中性策略为例,中性策略从年初的超额收益,到近期收益回归常态,除受行情影响外,还有机构间的博弈因素扰动。进入策略的增量资金扩大意味着更大的容量要求,策略拥挤意味着竞争必然加剧。而高夏普(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又往往建立在高交易频率带来的低波动和高胜率上,这两点都将在以后对阿尔法收益获取和波动率控制造成难度。
注销数量创新高
从私募机构数量上看,流入在减少,流出在增加。
一方面,上半年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相比去年减少超七成。据私募中国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管理人共计484家,而去年上半年新备案管理人共1685家,同比减少约71.3%。
另一方面,今年注销私募数量创新高。私募中国网报告显示,根据每月新备案私募管理人数量及每月私募管理人总数量变化情况测算,今年上半年被注销的私募管理人约625家。
根据中基协官网信息,上半年因异常经营且未能按时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而被注销的私募共有7批,合计195家。此外,上半年因失联而被注销的私募共有3批,合计145家,而去年全年仅注销63家失联私募。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因疑似失联而被公示的私募机构共268家。
强制注销部分私募,有利于行业向合规性、专业性方向发展。业内人士表示,中基协在收紧了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事中监管,使得整个行业有进有出,保持活力。而强制注销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对其他私募管理人起到警示作用,使其更加注重专业性,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同时,在监管趋严下,中小私募的生存困境加剧。证券类私募的监管尺度不断加强,年初昙花一现的行情难以实质改善中小私募生存状况。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各地各级证监部门和行业协会对私募的监管愈发严格,导致合规成本、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被强制注销的私募机构逐级递增,而获得备案的新机构数量则明显减少;三是大量私募机构并没有在年初短促凌厉的行情中获得较大盈利,面对目前市场的震荡和监管的趋严,其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才查到科技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