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6月末险资狂甩2.5万亿投资股票 权益投资升温与龙头举牌成新亮点

来源:证券日报 2019-08-19 01:58:04

摘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险资通过直接股票投资和通过基金等产品间接股票投资的合计余额为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12%;如果再加上股票投资中按权益法计价的部分,合计规模2.5万亿元左右。《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险资股票投资呈现两大特征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险资通过直接股票投资和通过基金等产品间接股票投资的合计余额为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12%;如果再加上股票投资中按权益法计价的部分,合计规模2.5万亿元左右。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险资股票投资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险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险资运用余额的比值同比连降两年后,今年上半年再次回升;二是龙头险企替代此前被市场喻为“举牌专业户”的一批中小险企,成为举牌上市公司的中坚力量。

  为何会出现这两大特征?多家险企资管人士表示,险资运用余额中权益投资占比提升,一方面与监管多次表态鼓励险资入市有关,包括此前险资纾困产品入市等;另一方面也与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估值相对较低,部分险企择机配置有关。

  而就今年大型险企密集举牌上市公司,曹德云表示,这是机构投资者的一种参与方式。不过此轮大型险企密集举牌应该与新会计准则有关。

  权益类投资占比回升

  险资股票投资向来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险资投资股票总规模约占A股市值的3.1%,是资本市场上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始终是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也是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应该承担的责任。” 曹德云表示。

  从目前险资对权益市场配置占比来看,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15.2%,债券投资占比34.5%,其他投资占比37.8%。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2.6%,占比距离投资上限仍有一定空间。

  曹德云也提到,“总体来看,保险资金投资仍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合计占比达70%左右,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基本实现了风险与安全的均衡。”

  虽然险资投资仍以固收为主,但《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险资权益投资占比扭转了此前两年连续下滑的态势。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在险资运用余额中的占比为11.71%,而今年6月末增至12.6%。而在2017年与2018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在险资运用余额中的占比分别同比下滑1.08个百分点、0.32个百分点。

  在险企资管人士看来,今年以来险资权益类投资占比上升,一方面与监管鼓励险资入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年初资本市场估值相对较低,部分险企择机布局有关。

  从监管层面来看,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今年6月末,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银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事宜。今年3月1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也表示,监管部门总体鼓励和支持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近期,银保监会资金部主任袁序成也撰文指出,支持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

  大型险企主导险资举牌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险资股票投资的另一大特征是大型龙头险企主导举牌,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港股02628)、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港股02318)两家上市龙头险企合计7次举牌6家上市公司。此前被市场喻为“举牌专业户”的一批中小险企不再举牌。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对此,曹德云表示,事实上,此轮大型险企密集举牌应该与新会计准则有关。新会计准则下,险企举牌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持有期间的股息分红计入投资收益,股票市值的波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当期利润表现。

  当然,大型险企举牌上市公司部分是出于业务协同。比如就中国人寿举牌万达信息(行情300168,诊股),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匡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将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经营合作和管理互动,持续发挥互补优势,强化协同发展效应。”

  综合来看,年内大型险企密集举牌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上半年A股估值处于较低位置;二是监管鼓励险资入市;三是举牌公司与险企出于业务协同考虑;四是在会计准则下,险企举牌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持有期间的股息分红计入投资收益,股票市值的波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当期的利润表现。

  如果上述观点解释了大型险企为什么举牌,那么中小险企为何今年无一起举牌?

  前几年,安邦人寿等一批公司在市场上通过“万能险账户”大举买入银行股地产股,激进的投资风格引发市场热议。而今年以来,中小险企已基本上从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中绝迹。在险企人士看来,根本原因在于 “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没落。

  “资产驱动负债”即险企先在投资端找到资产质量较好、满足收益要求的项目,再通过保险端(负债端)的保费快速增长来实现资金的筹集。保费快速增长的法门,便是销售收益更具竞争力的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综合来看,只要投资端的收益能够覆盖承保费用和其他支出,公司就能实现盈利。这也成为中小险企迅速壮大的一条快速通道。

  在这种模式下,要迅速提升保费规模,只能推出万能险等高收益产品吸纳保费,这也推高了险企负债端成本。因此,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基本不能满足收益要求,开展大量的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因此,市场出现了中小险企在二级市场“买买买”的现象。

  但这种模式潜藏较大风险:一旦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下跌,投资收益无法覆盖保费成本,险企则会面临亏损、流动性告急、偿付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因此,自2016年底开始,监管层陆续出台多个政策引导保险姓保、回归保障,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万能险也被叫停。此后,类似前几年“宝万之争”的激进投资方式亦基本消失,今年上半年更是“绝迹”。

  记者也注意到,近两年来,此前“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纷纷开始转型,大幅削减理财型万能险保费,并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增加中长期的万能型年金保险产品,以拉长负债久期,负债端资金特性的改变也传导至投资端,中小险企的投资也更趋稳健。

  地产与金融股仍是险资最爱

  除上述两大特征之外, 在险资投资偏好方面,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io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在已披露二季度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持有地产、金融类公司较多,险资持有6家地产公司、3家金融公司,地产与金融股仍是险资最爱。

  具体来看,在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中航善达(行情000043,诊股)、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阳光城(行情000671,诊股)、荣盛发展(行情002146,诊股)、保利地产(行情600048,诊股)、华夏幸福(行情600340,诊股)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中,均出现险资身影(保险机构+保险产品),持股市值达428亿元。

  实际上,险资今年在房地产板块上的加码一直没有停歇。比如,近期平安人寿增持中国金茂(港股00817)至15.22%。而在2019年1月31日,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管以42.03亿元受让华夏幸福1.7亿股,中国平安对其持股比例由19.56%增至25.25%。此外,中国平安还是旭辉控股、融创中国(港股01918)、碧桂园(港股02007)等地产股的大股东。

  险资为什么偏爱地产股,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内生因素来看,随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保险公司自身具有不断增长的资金配置需求。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房地产板块历来具有高ROE(净资产收益率)、低波动性、业绩预期优良等优质属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已逐渐步入稳定发展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背景下,龙头房企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对于险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除地产股之外,金融股也是险资最爱。截至8月18日,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前十大流通股中均出现了险资身影。其中,平安保险(集团)、平安人寿合计持有9.94亿股,截至6月30日的持股市值高达1371.1亿元,是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中险资持有金融股市值最高的公司。

  除地产股与金融股之外,险资二季度末还持有“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股票较多。

  曹德云表示,保险资产多元化配置日益明显,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一样。在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上,包括不动产、金融、消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技术、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同时,在投资方式上也体现多元化,比如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都已参与进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