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五千提问,只得4字回答!“知识变现”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来源:金华科技园 2017-04-17 16:17:47

摘要
最近,王思聪又火了。为了向王思聪讨教如何识人,有网友花5000元提问,外加19万人围观,而王思聪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四个字不仅为王思聪带来近8万元的收入,为提问者也带来了6万多元。近两年,“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的业态迅速扩张———以“知乎Live”、“豆瓣时间”为代表的课程付费;以“得到APP”

最近,王思聪又火了。为了向王思聪讨教如何识人,有网友花5000元提问,外加19万人围观,而王思聪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四个字不仅为王思聪带来近8万元的收入,为提问者也带来了6万多元。

花五千提问,只得4字回答!“知识变现”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近两年,“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的业态迅速扩张———以“知乎Live”、“豆瓣时间”为代表的课程付费;以“得到APP”为代表的知识精编付费;以“分答”、“值乎”为代表的咨询付费……知识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变现,“知识付费时代”扑面而来。

知识付费悄然兴起

打开“知乎Live”,可以在页面中找到“知乎live”模块,进入之后,“创造力如何养成?”“如何学习语言?”等相关原创课程琳琅满目,点击下方赞助并参与活动即可购买相关知识。

即使没有使用过这样的平台,不少用户也为知识掏过腰包。企鹅智酷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数据显示,有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

随着明星效应的带动,微博问答、分答、“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一些大V的定价和回答频率也有所提高。微博问答上,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的定价由500元涨到2000元;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知乎Live”进行创业解答,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

“如果可以找到权威答案,我愿意稍微花点咨询费。”易观互联网娱乐高级分析师黄国锋表示,“比如撰写报告的时候,花一元钱去偷听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什么不呢?”黄国锋认为这代表了不少知识付费活跃用户的想法。

显然,曾经甚嚣尘上的一个说法“互联网精神就是免费与共享”已经过时了,更流行的说法是: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知识开始变现了。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成了“知识变现”的用户。因为要买车,一位朋友关注了一个汽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经常看微信文章。他在栏目中发现,可以向该公众号就想买的车型提问,获取建议。提问需要支付一元钱,或者“偷听”别人类似的问题答案,也需要支付一角钱。他在支付费用后,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然后下单购买了推荐的汽车,觉得物有所值。另外,喜爱篮球、家有小孩的市民经常购买篮球大V出的书或咨询医生,都已经成为常见消费行为了。

“网络信息太杂,如果希望听一些关于投资、品牌营销的权威课程和经验,我倾向选择付费项目。”义乌一家实体店的经营者王昊抿说。他的选择似乎印证了一些平台的宣传语:提供搜索不到的专业知识。

易观千帆基于用户App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分析,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领域通过与原生内容、移动音频、网络红人等元素的交织,已呈燎原之势进入商业开发活跃期。

花五千提问,只得4字回答!“知识变现”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知识经济期待爆发

“知识共享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黄国锋说,“1.0阶段是基于互联网百科搜索的静态知识获取;2.0阶段主要是‘新浪爱问’‘知乎’等知识交换社区;目前的3.0阶段则是实时互动、知识变现的时期。”

目前,知识变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平台或联合或独立作为原创知识生产者。行业内包括喜马拉雅、得到等平台直接生产相关知识产品;第二种是独立知识付费平台,类似“知乎Live”打造知识社区的概念。通过C端的互动完成生产、消费,平台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

“无论什么模式,目前知识付费领域有明显的粉丝经济特点。”我市一网络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该公司曾经考虑进军在线教育,但由于商业模式不成熟等诸多原因,没有介入。在他看来,知识变现脱胎于在线教育,但商业模式更成熟;本质上属于分享经济,细分为网红经济的一支。“因为目前流量仍旧是关键因素,自带粉丝的网红、课程团队意味着可观的流量。”目前,我市已有企业开始进军网红经济。金华腾讯众创空间在金东区投资设立了面对网络的网红培训中心。9158则准备在金帆创业大街打造网红基地。相信随着网红经济的进一步细化,知识经济也将在我市崭露头角。

上海禹闳资本执行合伙人唐荣汉表示,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者,从2016年国内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巨大的知识产权贸易量来看,中国线上知识付费市场的确是片蓝海。相反,也有不少人表示,传统意义上的收费咨询,比如医生、律师,都有了传统、成熟的商业模式。“现有的知识付费暂时未必是刚性需求,即使有刚性用户,规模可能也不够大,因此发展空间也许比较有限”。

此外,知识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属性。产品品质取决于知识的准确、专业等;传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刘文杰认为,互联网本身是盗版等侵权事件高发之地。用户发布的知识作为原创性智力成果和商业开发的产品应当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法律保护。如何完善网络环境中的智力成果保护,需要探索与互联网媒介相适应的措施和形式。2017年对知识付费来说,也许是一个爆发点,同样也是分水岭。”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