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来源:才查到 2019-08-29 13:44:16

摘要
自1986年第一家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诞生以来,我国的私募股权经历了长足发展,迄今已达万亿元规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口结构演变、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大趋势下,私募股权投资机会也被投资者持续看好,但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一、有限合伙型基金

自1986年第一家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诞生以来,我国的私募股权经历了长足发展,迄今已达万亿元规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口结构演变、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大趋势下,私募股权投资机会也被投资者持续看好,但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发展速度过快,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


一、有限合伙型基金中,部分LP和GP关系不清带来利益冲突

从LP(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与GP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的关系看,既有LP越位、过度干预GP经营运作的困境,又有GP信义缺位,损害LP利益的风险。


【行业概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实践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限责任公司担任GP,造成GP的无限连带责任无法穿透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法律实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实现了风险规避,但却损害了GP对LP的信义义务。

 

二、同一GP同时管理多只同类型基金,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有的GP同时运作多只策略一致或投向一致的基金,各只基金的募投管退很难做到相互独立,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分期募集、联合投资甚至借新还旧、相互接盘等问题,不仅造成对投资者的不公平对待,成为利益输送的掩体,甚至与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多层嵌套,演变成事实上的资金池和庞氏骗局,基金财产独立性原则和投资人利益至上原则受到严重挑战。


【行业概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三、单一项目融资情况大量存在

由于上位法(效力较高的法律)对基金本质缺少界定,自律规则缺少法理支持,在登记备案中无法将是否组合投资、是否风险自担等本质要求落实到位,大量名为受托管理、实为单一项目融资的资金中介业务以基金名义出现,导致单一项目风险等同于基金风险,加剧风险集中度和风险传染可能。

例如,一些机构以私募基金之名,主动充当银行资金表外运作的通道,或引入信托融资业务模式,将私募基金业务项目化、债务化。这些做法均违背了基金的组合投资、风险自担本质。

 

四、缺少“耐心”资本应有的投资运作属性

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存续期多数在十年以上,而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存续期普遍偏短,期限1-2年甚至6个月者并不鲜见。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名为投资、实为储蓄,从其运作本质看,名为股权投资,实为资金拆借。

这类基金出现的主要背景是,特定出资人持有大量可投资产,但是出于自身风险偏好,规避资金运用风险,不以权益性投资回报为目的,仅要求债权投资的固定收益。也有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单纯追求一二级市场价差,快进快出,有较强的投机心理。

 

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风险早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近年来,证监会以及中基协已逐步对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规范清理,行业面临大洗牌。在一批影响行业声誉的问题私募退出后,私募行业将更加健康和成熟,可以更好的对投资者进行服务。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