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文明进化的十大新思维(下)
摘要 □陈辉十大思维引领金融十大新趋势(一)可视化金融可视化金融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图像、曲线等方式来显示金融数据,用可视图谱对数据模式和相互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使用户对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把握。(二)可计算金融金融本就是一门科学。在金融发展的背后,也存有一套逻辑与算法。基于此,经济学
□陈辉
十大思维引领金融十大新趋势
(一)可视化金融
可视化金融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图像、曲线等方式来显示金融数据,用可视图谱对数据模式和相互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使用户对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把握。
(二)可计算金融
金融本就是一门科学。在金融发展的背后,也存有一套逻辑与算法。基于此,经济学家及分析师们纷纷依靠强大的数学基础建立一套套严密的数学模型以解释、预测金融指标,如直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的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斯蒂芬·罗斯提出的多因素无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K线之父”史蒂夫·尼森,第一次将K线技术系统地引入西方。人们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构建了一整套科学的金融体系,将金融数学提升到学科的高度。
(三)可编程金融
2008年,中本聪第一次提出区块链(BlockChain)概念,可编程金融便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在随后的几年中,区块链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所有交易的公共账簿,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区块链数据库能够进行自主管理。因比特币而发明的区块链技术为数字货币的实现带来了可能,实际上,数字货币就是一种可编程货币,在可编程货币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之后,整个金融社会就会抛弃传统实体货币的模式,步入可编程金融时代。
(四)可交易金融
可交易金融为金融交易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些传统的衍生性金融产品必须要在特定的时间、交易场所、签订标准化的金融合约才可进行交易,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有价证券短期的价格变化有可能产生巨额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资产的获利能力和交易效率。可交易金融将从根本上促进交易模式转变,经济流通程度高度发达,无论在规模、速度或是安全程度上来说都远远超越传统的金融交易模式。
(五)物联网金融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使得金融服务由主要面向“人”的金融服务延伸到可以面向“物”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创新融入到物理世界,可以创造出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物联网动产融资。一般来说,由于难以追踪和监督,企业的动产难以抵质押获得融资,但若能够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对抵押的动产进行智能追踪、监控和管理,就能准确清晰地获取动产的库存及销售数据,确保项目及时还款。物联网金融借助物联网技术整合商品社会各类经济活动,实现金融自动化与智能化,进而可以实现商品社会各类产品的智能金融服务,更是深化了金融服务实体这一本质目标。
(六)虚拟金融
如果“金融”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资金的融通”,那么将此内涵延伸,“虚拟货币资金的融通”就是虚拟金融。信用货币之所以可以发挥其货币职能,根本来说是因为他们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是人们对此货币抱有信心。目前来看,比特币、莱特币等虚拟货币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具有了不可小觑的应用,我们不难预想到,随着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立法的逐步完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并非不可行),虚拟货币可能将逐渐取代实体货币,随之步入虚拟金融时代。
(七)智能金融
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智能金融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宗旨。它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服务的智慧化。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工资之间的开放和合作,使得传统金融服务正朝着“智慧化”方向演进。
(八)自金融
自金融这一新的概念看似神秘,实则就是去中心化全网区块链信用金融体系。在互联网每一个个体节点上,不管后面是人还是智能机器,都能够通过密码学协议和全网其他节点共同记账、清算、传递价值、执行协议,而不需要中心化的金融媒介来帮助产生信用。
(九)无金融
无金融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无金融性。无金融并不是人们不要金融,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社会为了某种目的而带来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自我平衡,人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再产生额外的金融需求。它需要符合四种基本假设:金融体系内均是理性、金融总体资源均衡、所有人获得金融资源产生的效益是一致的、金融服务不存在门槛。
(十)全金融
如果说无金融是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来表示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水平,那么全金融则是可以满足各类型需求的金融运作模式的彻底变革。全金融是比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更高级的金融运作模式,就是比全能制银行和银保融通更高层次的、以虚拟企业方式为组织形式的、以结构一体化的全金融产品为微观基础的、以金融一体化为体制基础的、以实现金融产品的彻底个性化为根本目的的金融新形态。
柳暗花明:新金融文明赋能金融科技价值
回归金融的本质
在金融科技加持的金融业务流程,科技如影随形,科技是加速器,是催化剂。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金融的最终目的。在新时代下,如何让金融回归本质,让金融科技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增长,是当前的根本问题。因此,金融科技所涉及的不仅是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等,它还有丰富的形态以及深刻的社会影响,因为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导引作用,让行业“脱虚向实”,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时代需要新的动能。
总的来看,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术,本质是金融,目的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不断优化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资金融通的效率。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从业者保持对金融本质等基本理念的敬畏之心,借助监管科技的监管,金融科技的未来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谱写金融新篇章
从移动支付到数字货币,从机器人投顾到大数据征信,从量化投资到AI风控,从P2P、众筹到互联网保险……金融科技可以说在各个金融分支领域开花结果,生出来一些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应用、新产品或者新服务,金融科技不仅没有颠覆传统金融,反而通过对传统金融的再造与重构,在一些传统金融所无法施展拳脚的领域大放溢彩,极大地扩展了传统金融的内涵和外延。
金融科技的应用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颠覆的关系,而是进一步促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关系。目前金融科技正出现两个可喜的趋势:一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在面临新的数字技术或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跨界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并未原地踏步而是正积极地拥抱金融科技,依托自身的技术、人才、品牌、信用优势积极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并且在移动金融、智能网点、直销银行等业务领域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二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掌握数字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在技术研发、账户联通、风险管理、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2018年4月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显示,68%的传统金融机构受访者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是大势所趋,48%的传统金融机构受访者表示已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服务,40%的受访者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优化金融的价值
金融的本质就是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形象来说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这是金融的本质特征之一。金融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银行、保险、证券三大支柱,具体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金融科技的价值,是让任何人都能享受金融服务。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充当着资金富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桥梁,起到中介和服务作用。而保险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不仅对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生老病死进行了跨期安排,还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来源。
助力金融的稳定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金融稳定带来新的挑战,而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又是多面的:既对金融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又为金融稳定带来潜在风险。金融科技的积极意义包括:去中心化,增加非金融机构中介,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透明度、竞争性和韧性,促进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
通过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到监管领域中,监管者需要构建大数据风险监控平台、人工智能风险监控平台等,实时全面监测风险,降低监管报告成本。未来,致力于监管合规、报告合规、反欺诈、反洗钱等监管科技的公司将会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将以更高的效率实现金融职能,将科学技术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实现以极小的合规与监管成本完成对更大量风险的监控,且监控更加自动化、更加精准,一场宏大的监管手段革新即将到来,这对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