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德同资本田立新:20亿新基金主投科创,探路多元退出渠道
摘要 8月12日,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开盘大涨超过500%。 &
8月12日,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开盘大涨超过500%。
8月12日,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开盘大涨超过500%。
德同资本总裁田立新作为公司董事出席上市仪式,他感慨:“有人觉得(创新药研究)离开美国土壤扎根不下去,开花结果就不可能了。微芯团队有过去的积累,在中国的土地上深耕了、2013年发出小芽、现在已经开花结果。”
微芯生物在2001年成立于深圳,创始人是包括鲁先平在内的多位海归科学家。选择“688321”的股票代码,是因为公司成立于3月21日,代表着团队将上市作为新起点“再出发”的心志。
德同资本对微芯生物的投资完成于2014年,当时正值新三板的投资热潮,Pre-IPO是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主流。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德同资本以早期投资的估值方式投资了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收入的研发型企业微芯生物。
五年后,微芯生物上市为德同资本带来近40倍的账面回报。田立新说,如果科创板早些推出,团队之前投资的很多制造类、硬件类企业都会有更好的退出渠道。
谈科创投资:20亿新基金重仓
微芯生物是科创板首批过会企业,最后无缘首批上市,市场普遍认为一大原因是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在经过专业机构进行研发费用调整后,微芯生物最终以第一套标准成功申请上市。谈及此,田立新表示:“我们最终综合各方面要求、圆满解决了问题,整个过程也体现出了监管层对科技创新的包容。”
科创板现行的共计五套上市标准是综合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多项设置的条件组合,谈及不同的标准,他尤其提出:“第五套标准是对标纳斯达克的机制设计,对整个创投环境都是绝对利好。”
他举例说,不能以传统的PE估值法来评估创新药企业价值,未来德同在相关领域投资甚至可以按照第五套标准,主要看新药价值和未来的市场大小。
为了保护创始团队持股比例,德同资本以受让国企老股形式投资微芯生物,当时略高于10亿人民币的公司估值,如今市值已经直奔400亿元。
微芯生物的耀眼表现也坚固了德同资本团队倾力医疗健康、消费升级、高端制造三大核心板块的决心。田立新介绍,德同资本的三大方向能够完全覆盖科创板的七个细分领域。
2017年,德同资本发起成立了规模为20亿元的第三期人民币基金,这期基金在德同内部即是一只科创板基金。据悉,新基金的出资方包括国投创合、上海科创、元禾辰坤、前海母基金等,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募集。
“新基金将以‘两头走’的方式来兼顾IRR和DPI。IRR很重要,DPI也是GP是否优秀的重要考量。”田立新认为。
谈人民币投资:GP要胆大心又细
德同资本是美元基金起家,目前管理人民币基金规模超过百亿。2010年,德同资本与多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成立了第一期人民币主基金,2014年又与多家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二期人民币主基金。
截至今年8月,前述两期基金投资的来伊份、博腾医药、爱司凯、中文在线、华气厚普、和科达、康惠制药等项目已经完成IPO上市。
谈到人民币基金投资如何兼顾IRR和DPI等核心指标,田立新表示:“人民币基金有它的基金周期限制,逼着我们不光要胆大、还要心更细,才能踩到合适的时间点。”
从人民币基金第三期基金开始,德同资本的投资策略完成了从“橄榄球战略”到“哑铃打法”的彻底转变。
具体来说,这期基金从过往的A、B轮投资为主,调整为主要在天使轮和Pre-A轮成为初创企业的投资方,并在后续多个轮次持续进行加持;同时在估值调整到位的前提下适当加大Pre-IPO阶段的项目投资,以保证基金出资方能够在更短的投资周期中看到现金回报。
据介绍,德同资本第三期人民币基金已经在三大主投领域完成了超过10笔新投资,预计今年全年将投资约20家企业。
德同资本曾在第二期人民币基金与多家上市公司或产业集团公司合作,深化在重点覆盖产业的布局。
田立新透露,后续不排除和上市公司或战略投资人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一定会有非常清晰的界定,确保完全不冲突;如果有共同标的,会提前约定投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