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根源:贷款给穷人买房?
摘要 主权信用货币的时代,经济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放贷给那些无法偿还债务的人造成的。1信用创造VS信用崩溃我以买房贷款的例子,讲讲什么是信用。小王要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是30万,一部分是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另一部分来自于六个钱包。剩余的70万怎么办呢?银行贷款啊。如果觉得100万太少,那就把它当作50
主权信用货币的时代,经济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放贷给那些无法偿还债务的人造成的。
1
信用创造VS信用崩溃
我以买房贷款的例子,讲讲什么是信用。
小王要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是30万,一部分是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另一部分来自于六个钱包。剩余的70万怎么办呢?银行贷款啊。如果觉得100万太少,那就把它当作500万、1000万好了,目的是为了说明道理。
首付30万是实打实的钱,可70万贷款却来自银行,这可是凭空产生的——这70万就是信用,是小王创造出来的信用。
是的,信用就是钱,地产商拿到这100万是能随意花的,根本就不分什么小王和六个钱包的积蓄还是小王创造的信用。
有人会疑问:70万贷款应该是储户的存款啊,银行吸储70万再对外放贷70万,这70万还不是某些人实打实的钱?怎么就成了信用?
这里面牵扯到货币的创造功能。当地产商拿到这100万如果不花,从而变成了银行的存款,银行是不是就有100万可对外放贷?这放贷100万中是不是有70万是小王的贷款?
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如此往复循环,钱就被创造出来了。这里面内容太复杂,大家记住结论就好了:银行贷款就是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有两个条件:一是银行愿意放贷(3岁小孩/70岁老人,银行就不愿意放贷)、能够放贷(得有信贷额度);二是有人愿意贷款,如企业和居民。二者缺一不可。
信用创造的结果是什么呢?银行是中介,两头牵:一头牵着借款人,借款人的债务就是银行的资产;一头牵着存款人,存款人的储蓄资产就是银行的负债。
借款人源源不断的向银行归还贷款债务,银行再拿这些钱去兑付存款人源源不断的资金提取需要。
可稍有不慎,银行就会面临危机。
因某些意外(失业/重病/身故等),小王无法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可银行必须得向地产商(储户)支付100万的存款啊。
如果“小王”足够多,那相当于银行放出去的钱大量的收不回来,可对储户的存款还得100%的兑付……银行没钱,又要兑付,怎么办?银行破产呗……银行债务(也就是储户的存款)就此一笔勾销。
储户的钱没有了,那怎么去消费、去生产、去经营、去流通呢?储户没钱消费,就有人收不到钱……如果数量足够多,市场中就会极度缺钱。钱去哪了?
前文说了,信用就是钱、信用凭空创造……而今因破产的“小王”太多,信用又凭空消失了,信用就此崩溃。
市场极度缺钱、交易就此减少或终止……以致发生经济危机。
“小王”们就是穷人、是不合格的贷款人,是他们引发了经济危机。
这里的穷不是绝对的穷,而是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贷款太多。当然也不仅仅是买房贷款,任何贷款(个人消费贷/企业经营贷等),只要还不上,当金额达到一个量都会引发经济危机。
2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因“小王”们贷款违约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大批量倒闭、人们大批量失业、市场极度的萧条……那是以前的事了,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是这种经济危机最极端的表现,现在的危机更多的是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经济危机对生产力能造成极大的破坏、并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政治动荡、社会混乱、革命起义等。
而金融危机更多的是货币/信贷/债务上的,对经济的破坏力较小。现实的例子就是1929大萧条和2008次贷危机,前者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后者是一次金融危机……二者对社会冲击完全不同。
为什么同样的因,却没有产生同样的果呢(有的是经济危机、有的是金融危机)?
因为科技进步、因为大数据发展、因为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因为政府(表现为央行)管控货币信贷手段能力的提高……因为主权信用货币体系被广泛的使用和接受。
以前的货币体系是金银本位制,货币数量的多少主要受制于金银的储量(主要是金子)……有金子才可发行对应数量的货币,如果央行没有那么多金银储量……那就不能发行更多的货币啊。银行破产、市场缺钱、交易停止……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有,经济危机就此产生。
而现在是主权信用货币时代,政府发行货币的多少不再取决于金银储备的多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而决定是否增加或缩减货币数量。
银行没钱支付储户存款要破产?没关系,政府来救——央行印钱给银行,让银行去支付储户的存款,即使银行不得已破产,政府也会保证储户的钱不全部损失完(比如保证50万以内的存款绝对安全)。
结果是什么?能保证市场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货币,不会因为信用崩溃而极度缺钱、以致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银行不破产、储户仍然有钱(有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继续消费、生产、经营、交易……经济就不会因此停滞,对经济的破坏也就没那么大。
它的缺点是什么呢?有人获利、有人受损,并会造成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整个社会普遍性的贫穷化,没有获利者、只有受损者,相当于推倒重来、一次大洗牌。
得到政府救助的银行或储户资产损失有限、甚至得已保全,而一些底层群众却因金融危机而失业且得不到政府印出的钱就会变得更贫穷。
央行放出的水会推高资产的价格,而持有资产的人都是有钱人、并由此收益。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也会选择那些较为优质的借款人——这又是些较为有钱的人,他们更易获得贷款、更多的去买入待涨的资产,并由此越来越富。其他的平民百姓也就在此过程中相对的越来越穷。
如何破解呢?很难。但一个缓解的方向就是鼓励直接融资、限制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
3
直接融资VS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就是出钱的人和用钱的人直接对接,如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各类直接投资等(如VC/PE/pre-IPO……以及创业/生意/经营等)。
它相当于有钱的人把自己的闲置资金让渡给借钱的人使用……如果项目失败怎么办呢?那就是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啊……且风险只限于投资人、不会向整个社会蔓延。
间接融资就是出钱的人和用钱的人不见面、没联系,需要借助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来完成资金的筹集和出借。
这里面有信用的创造(通过贷款和存款之间的互变而“印刷”出钱来)和杠杆的放大(100元的存款,或许能创造出1000多元的钱),银行在中间有担保、承诺的作用。一旦项目失败怎么办?损失是银行的,但银行还得对储户(出钱的人)保证钱能100%兑付。
几乎每一次经济/金融危机都是由银行过渡信贷造成的。银行放出去很多贷款,当有很大一部分借给了穷人——无法按期归还、超出了自己偿付能力的人,一旦违约金额达到一定的量就会造成银行破产……以致带来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我们也知道,科技进步、创新研发……甚至新的商业模式等都是不可预测的,要想实现它们不可能靠在办公室里空想,得去实践、去尝试、去探索,而这期间就存在失败的可能,这就是试错的成本。
社会进步的试错成本谁来出呢?让银行出,一旦失败且损失巨大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最好的选择是让有钱人出、让有闲钱的人出(当然一旦试错成功,也会有巨额的回报),失败的危害仅限于出钱的个体,而成功的收益却是整个社会分享。
百团、甚至千团大战后,团购网站活下来就一个美团;众多电商平台鏖战后活下来就淘宝/天猫/京东等少数几个巨头;共享单车在烧了成百上千亿的资金后,也仅剩数家……失败的都是成本,但也因此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并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
这也就是政府大力鼓励并发展股市、科创板、创业、实体经营的原因,因为这些是直接融资,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试错过程中,能把社会危害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现代经济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文章和分析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去观察评判,就像盲人摸象一样难免片面。
经济危机的祸源是因为贷款给穷人买房?这只是原因之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银行过渡贷款给那些不具有还款能力的人(包括企业和居民),当违约额达到一个量,就会引发金融危机,进而会引发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