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金融的野孩子

来源:用益研究 2019-10-30 10:49:15

摘要
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是中国金融业四大支柱,他们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信托公司是唯一同时可以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多功能金融机构,信托功能“约等于”银行+保险+证券+实体经营,目前国内仅有68家信托公司,是最稀缺的金融牌照。如何看信托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

  

  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是中国金融业四大支柱,他们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信托公司是唯一同时可以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多功能金融机构,信托功能“约等于”银行+保险+证券+实体经营,目前国内仅有68家信托公司,是最稀缺的金融牌照。

  信托:金融的野孩子

  如何看信托

  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行业最初的发展宗旨。参照金融“一个中心(杠杆)、两个基本点(资金和投向)”的行业框架,信托行业具有“高杠杆、活资金和多投向”的特点。

  一是杠杆方面。根据2019年1季度数据,在银行、信托、证券和保险四大行业上,信托以22.54万亿的规模排名第2位,但其所有者权益仅有0.59万亿,杠杆倍数达到38.2倍,同期银行杠杆12.31倍、证券3.54倍、保险8.46倍。

  信托:金融的野孩子

  二是资金来源。信托高杠杆的背后其实是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灵活性。信托资金来源可根据产品来划分为单一资金信托和集合资金信托。1、单一资金一般资金来源为同业资金为主,也就是各个银行、证券的资金,主要投向是政信项目、地产等。2、集合资金的来源为个人资金,100—1000万不等,主要投向政信、地产、实体企业、股权投资、证券市场等领域。

  三是业务范围。从业务范围来看,信托是我国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够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进行经营的金融机构。简单讲可以投资的领域信托都可以投。

  上述三个特征反过来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信托的人均创利冠绝整个金融行业,无他唯高杠杆而已!而要做到杠杆,就必须有灵活的资金、广泛的业务再加宽松的监管(与银政保相比),而这三者信托都有,也因此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

  1、2002年底我国信托资产余额仅为7000亿元,2012年大资管元年规模突破5万亿元,10年时间增长了6倍左右。

  2、2012年之后,我国信托业开始快速发展,2017年底信托资产余额达到26.25万亿元,大资管的最初五年,信托资产实现超过5倍的增长,这两次增长均利于信托与银行的深度合作。

  3、在金融监管加强的2017年,信托业仍然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其它通道(如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等)规模明显压缩的情况下,信托资产余额全年反而大幅增长了6万亿元,规模从20.22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6.25万亿元。

  4、进入2018年,监管重点由银行转移至信托,并且开始查缺补漏,信托业业务面临萎缩,一季度规模下降0.64万亿元,这是15年以来的第二次下降(上次为2015年3季度下降0.25万亿元),不得不引起警惕。

  如何看创新

  信托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中国金融的创新史。80年代的信托,作为中国的窗口,吸引了外资,支撑了工业化;90年代的信托,作为银行的补充,聚集了闲散资金,投向了城市建设;千禧年后的信托,又成为千百万群众投资理财的工具。信托,作为直接、间接融资的活跃和补充,每一次新功能的突破,都伴随着改革的演进。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邀请荣毅仁在内的5位工商业大王,称“经济建设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也不足,希望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并特别鼓励荣毅仁要主动大胆一些。9个月后,荣毅仁主导的中国国际信托公司(简称“中信”)成立,直属国务院,以“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投入国家建设”为己任。

  2000年,上海再次启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引入民间资本。当年2月,《新民晚报》刊登了上海市政公路建设对外招商的消息。于是,6个月后,爱建信托以17.3亿元赢得了外环隧道的专营权。竞标成功后,爱建信托把经营权质押给了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获得12亿元贷款,而剩余5亿多的资金需求,则成为信托行业的一个妙笔。

  2003年,央行出台121号文,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再次增加限制条件,这成为了信托发展的催化剂。一批批资金通过信托计划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粮草。2010年,房地产信托当年销售额高达1210亿元,同比增长208%。

  2005年,股票代客理财兴起,以“委托受托”方式,源源不断流入股市,拉开了私募信托化的大戏,戏曲的高潮出现在2015年盛夏的伞形信托

  2010年10月,银监会指出“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同时收紧了对贷款额度与贷款投向的监管。商业银行直接放贷进入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限制,于是“银信合作”成为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的重要模式,也直接导致了信托规模的快速增长。

  2012年,券商、基金、保险等领域纷纷依照信托业的模式,放开监管,中国所谓的大资管元年正是从2012年开始,银行与非银机构的合作造就了近5年的影子银行疯狂发展。

  每一次的经济发展和调整,信托总能找到创新的机会点,一开始是政府市政建设项目的融资工具,后来成了地产商地产项目的融资工作,再后来就变成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融资工具和企业项目融资工具。但是创新对应风险,一部金融创新史也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1997年,爆发全国第二大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国信)事件,资不抵债14亿元,最后按照市场化进行清算。2002年,中兴信托发生挪用客户保证金事件。2004年金信信托违规投资股票,按照年化16%吸收资金到股市进行坐庄炒作。

  如何看监管

  总体而言,信托近40年经历六次整顿。不过在21世纪之前,由于我国一直没有一部统一的信托法(2001年才发布),导致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紊乱。2001年之前信托业经历五次大整顿,2003年银监会接手信托公司的监管权后,重塑监管架构。2007年银监会发布新两规(和《信托法》并称为“一法两规”),使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逐步迈入正轨。2010年以来银监会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约束,但信托公司天然的业务优势总能为其打开新一轮的业务发展空间。当然这一银监体系内部的合作模式使得证监会和保监会艳羡不已,2012年之后证监会体系下的机构也复制信托的业务模式得以快速发展,保监会也出台相关政策放开保险资管业务。

  在2012-2017年的这五年时间,大资管业务为主的影子银行业务催生了各种业务类型,也导致金融强监管和去杠杆进程在2017年正式开始。进入2017年以来,信托业正面临日益严厉的监管,金融监管一统是大趋势,回归本源正成为各信托机构的努力方向。

  信托业的监管形成了“一体三翼”的架构: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和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

  1、2015年3月,中国银监会内部监管架构变革,正式成立信托监督管理部(之前由非银部管理),信托被独立出来进行监管。

  2、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5月,是信托业的自律组织,于2015年推出《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简称“短剑”体系(CRIS)(包括资本实力指标、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增值能力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四个方面。该评级体系与银监会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2014年8月修订)》相互弥补。

  3、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简称中信登)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揭牌成立,其中中债登持股51%中信信托、重庆信托、中融信托、建信信托、上海信托、民生信托中航信托平安信托等8家信托公司分别持股3.33%,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分别持股0.33%和2%。中信登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托产品、受益权信息及其变动情况登记,信托受益权账户设立和管理,信托产品发行、交易、清算、结算、估值、信息披露、查询、咨询和培训等服务以及部分监管职能。

  4、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于2014年12月12日成立,保障基金主要由信托业市场参与者共同筹集,用于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的行业互助资金。

  在具体监管指标上形成了“净资本、风险准备金、风险基金和杠杆率”的四大指标体系。

  信托:金融的野孩子

  如何看未来

  信托的灵活性在所有金融行业中无出其右,也因此被认为是金融中的坏孩子和野孩子,但是没有金融创新,城市建设和实体发展的很多融资需求就无法满足,因此创新与监管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契合点。但就监管而言,除了部门监管的加强,实质上还是需要市场自律的发展,就如同孩子,必须走出父母的范围学会独立生存,走不出刚性兑付的信托就如同活在爸妈之下的孩子,永远会有野孩子和坏孩子的毛病。打破刚性兑付才能有信托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但此战不易:需要企业、投资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