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暗潮与新生

来源:才查到 2019-11-24 09:00:00

摘要
财富管理行业掀起暴雷潮 2019年以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掀起暴雷潮,引起市场的喧哗与恐慌,这或许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诞生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私募基金暴雷,相关融资方承兴国际控股董事长罗静,因涉嫌金融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涉及总金额达34亿元;盈泰财富2

财富管理行业掀起暴雷潮

 

2019年以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掀起暴雷潮,引起市场的喧哗与恐慌,这或许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诞生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私募基金暴雷,相关融资方承兴国际控股董事长罗静,因涉嫌金融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涉及总金额达34亿元;
盈泰财富2018年5月以来踩雷乐视、中弘股份、利民股份、腾邦国际等,陆续多只产品违约,进入展期;4月初,盈泰财富旗下私募基金管理人恒宇天泽有超过170亿的契约型私募基金陷入了兑付危机,涉及近万名投资者,引发维权事件;
永柏资本3月29日被爆“人去楼空”,投资人深陷兑付泥潭,旗下募资平台红银财富未兑付产品金额约66亿元,涉及投资者超千人;6月6日,警方通报,永柏资本实控人金赟在上海虹桥机场出境时被捕;
钜派投资40余只钜派销售的产品或延期,或出现兑付问题,其中包括钜澎大观稳赢、盛运环保项目、乐视项目、中弘控股项目、黎明之光项目、钜增宝璀璨稳盈1号;
金城集团旗下6家私募机构共计发行私募产品350余只,涉嫌非法集资罪涉案规模140亿,受害人约3800名等等…
 
近年来财富管理机构经历了野蛮式生长,据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大概有3万余家。说起第三方财富管理,它既包括独立于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之外的独立第三方,为投资者进行投资规划,也包括拥有公募销售牌照、私募基金管理牌照、保险销售牌照的三方机构,发行和销售资管产品,甚至更包括不具备投资能力,仅仅代销资管产品的销售渠道等。
虽然一些合规经营、业务过硬的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脱颖而出,逐渐成为财富管理行业中的领跑者,但是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部分独立理财公司发展并不规范,风险意识淡漠、一味追求产品销售返佣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尚处困境

 

然而自2016下半年起,诺亚财富旗下产品开始出现踩雷事件,加上此次承兴事件,歌斐资产踩雷产品规模超过50亿元。从踩雷事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由于诈骗、伪造、财务造假等因素造成投资本金难以收回,合规风控体系存在漏洞。而实际上诺亚财富制定了全面的风险管控机制,一是产品筛选,潜在的产品需经多数表决通过才可进入下一环节,二是产品评估,即全面评价产品结构、财务数据、潜在收益,三是风险管控。虽然诺亚拥有清晰完善的内部风控机制,但仍无法避免一系列踩雷事件,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恒大研究院深刻分析了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存在的缺陷:一是商业模式存疑,缺乏独立性。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只有独立客观,才会站在客户利益角度上独立分析客户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从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而目前我国仅以赚取代销费为主的业务模式,使得投顾难以从匹配客户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水平的角度为其选择产品,带来潜在风险。二是主体业务方式不明确限制其发展。相较于传统持牌机构而言,三方财富机构目前主体业务方式不明确,商业持续性一直没有被有效验证,其业务发展无法与持牌资管机构形成有效竞争。三是监管缺失行业乱象丛生。当前监管并未设立专门的第三方财富管理牌照,仅需注册成立一个投资公司即可营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披着财富管理外衣的代销机构层出不穷。

 

低风险高收益”催生财富管理机构的疯狂扩张

 

说起财富管理机构,在中国发展不超过15年的时间,为什么其数量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除中国巨大私人财富空间催生第三方管理机构的诞生外,这也与其长期销售低风险高收益的非标固收类产品有关。由于非标固收类产品的两大融资主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违约率极低,导致非标固收类产品在近 10 年的时间内称霸理财市场,出现了低风险高收益这一有违于资产风险定价规律的现象。而这类“固收”产品也正好迎合了我国投资者的理财习惯。
 
刚兑背景下,其实少有客户愿意为投资知识付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依赖的是资产端。逐步的,上游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公司发展成为了产品和渠道的关系。
从表面看财富管理机构的投顾是为客户进行理财,而实质上是协助产品端来设计融资结构、卖出理财产品。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从信托、私募等上游机构获得理财产品进行销售,产品风险越高,销售完成后所获的代销费越高,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展业过程中很难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
 
同时,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也导致了行业对理财经理或投顾专业要求的降低,和投资人风险意识的降低,使得投资者只看重投资收益率而忽视了潜在风险。
 
以诺亚为例,因香港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风险暴露,影响到其相关资管产品兑付。这是一项“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股权质押”双重增信的供应链融资,看似安全,但事后才发现承兴国际与京东形成的应收账款债权本身就不存在,底层资产涉伪造欺诈,而增信股票现在也出现股价暴跌 90%并停牌。在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诺亚更注重了项目融资成功和产品的顺利发行,而忽略了审查事件真实的重要性,投资者更无法直接辨别底层资产真伪,排查项目风险。
 
但是,低风险高收益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特殊阶段产生的阶段性投资机会,注定不可能长期持续,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的合作方式也不再只是产品与渠道。也就是说,资管新规出台后,在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资产端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低风险高收益的非标固收产品逐渐向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转变,考验的将是财富管理机构的净值化管理能力。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去杠杆,很多财富管理公司的产品兑付风险事件频频爆发。根据信托业协会统计,截止到2019年二季度末,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已达到3474.39亿元,隐性刚兑正逐步被打破

投资于标准资产的净值型产品才是发展方向

 

财富管理的产品供给端亟待改变。过去的通道业务、资金池、多层嵌套等积累了很多潜在风险,同时刚性兑付下,固收类产品成为高净值人群的福利,享有高收益却不承担高风险。而在资管新规出台后,投资于标准资产的净值型产品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我国股债市场已具备较为丰富的产品类别,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可选择性,也给予了专业投资者发挥主动管理能力的空间。未来优秀的管理人可以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策略多样的组合产品,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财富管理机构终将脱颖而出。一个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它必须具备产品筛选、风险定价、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配置能力。
 
对诺亚来说,过去十多年积累的高净值客户资源是其最大优势,但资产端标准化产品的缺乏却也是其劣势之一。承兴爆雷后,诺亚真正意识到要“摆脱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在2019年下半年投资策略会上,诺亚也正式对外表示,从7月份开始不再做单一非标产品,转型做综合型的净值化标准化产品。

 

第三方财富管理终将回归“专业”

 

投资者看重的专业到底有什么价值?投资者绕开银行、券商、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而去寻求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实现资本性收益,看重的无非是其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成熟的金融产品市场,投资不只意味着挑选高收益的产品,也意味着对产品风险的识别能力,和不同资产或产品配置所体现出的投资结构优化,更意味着对整个资产端从上而下的分析能力等。
 
其实我国财富管理仍未能摆脱金融产品代销的本质,重营销轻风控是其最大弊端。在我国,无论是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以及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大都以推销各类金融产品为主,代销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对券商投顾来说,在严格的营销指标考核导向下,其真正目的是短期获得更多业绩提成,而不是长期为客户实现更多收益。如果仅仅攫取短期利益而摒弃长期利益,在未来宏观或监管态度转变等等不确定因素下,前期积累的巨量风险将不断暴露。这次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暴雷潮,便是最好的证明。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财富管理业发展的初期也是卖方投顾模式,重营销轻风控背景下导致投资人损失惨重,信任丧失,最终财富管理公司自食苦果,引发行业洗牌。此后,更具独立性的财富管理公司陆续出现,行业也从以产品为中心的销售系统开始向以投资顾问为中心转移。
 
因此对财富管理机构来说,其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立足,必须要坚持客户利益至上,回到为客户进行合理资产配置这个核心理念上。高收益刚兑产品已成为过去,而为投资者进行长期资产配置才是未来的方向。财富管理机构也应逐步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使得投资者更能够坚持长期投资,从而获取风险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的长期回报。
 
当下,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调整已经开始。正如诺亚财富汪静波说的一样:“转型之路已然开始,转型之痛,还在持续。当前市场正处于周期叠加中,风险不断涌现,如何面对、分散和管理风险,将是我们长期的功课。”
 
这场浩劫或许是整个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深刻反思的暗潮,但也是整个行业新生的开始。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