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教科普】如何避免信托踩坑!

来源:才查到 2020-01-02 09:00:00

摘要
2018年以来,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刚性兑付预期的打破,投资者和信托公司之间的纠纷也出现了上升。信托公司在18年的违约事件也不断出现,无论是工商企业类信托、房地产类信托还是其他类型的信托,都出现了违约的事件,虽然整体违约率不到1%,但对于那些买到违约产品的投资人来说就是10

2018年以来,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刚性兑付预期的打破,投资者和信托公司之间的纠纷也出现了上升。信托公司在18年的违约事件也不断出现,无论是工商企业类信托、房地产类信托还是其他类型的信托,都出现了违约的事件,虽然整体违约率不到1%,但对于那些买到违约产品的投资人来说就是100%。那么对于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的之前,应该关注哪些要素或者说应该怎么样避免踩坑呢?


指南一:考察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


购买信托之前,首要的就是看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这一点相信投资者都有认知。


尽管全国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只有68家,但是很多人掰手指能说出来的可能不到10家。从信托公司注册地的分布来看,几乎是每个省份都有一家,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江浙粤和城市如北上深等,信托公司会更多。


每一家信托公司的管理水平,风控能力,业务风格都是有一定差别的。购买产品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品牌,购买信托产品的时候,我们同样看公司。毕竟品牌的背后是差异性和实力的体现,对于从信托公司而言也不例外。


考察什么?


考察信托公司实力的时候,一般看这样几个要素:公司的最新注册资本、权威部门的评级情况、股东背景以及近年来的项目违约和兑付情况。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查询,比如公司的官网、还有诸如天眼查这一类的软件,可以查询到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背景以及近年来涉及的一些案件和纠纷等。


越大越好的误区


在之前所谈论的误区当中,一定不要忘记这样的一点。购买信托产品的时候,不是一家公司的注册资本越大越好、管理的资产规模越多越好,品牌和股东背景越强越好。


当然这是考察信托公司实力的一个维度,但不是唯一的维度。对于一个信托产品而言,关键还是要看项目本身质量、交易结构和风险控制措施,项目的盈利能力和还款来源才是保证一个信托项目实现及时兑付的最主要的原因。在选择信托时,一方面考察信托公司,另一方面还要对项目本身进行一定的判断,而不能唯公司论英雄。


现实中,很多中小型信托公司至今也没有出现违约的情况,而很多大型信托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项目违约的情况。这些都可以查询的到,值得我们注意的。


大公司高溢价


大信托公司的口碑和品牌,是高于中小型信托公司,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否认。


不过大品牌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者需要支付较高的溢价。而事实上,这一部分溢价本来是可以度让给投资者的。就像你去工农中建这几大银行购买自营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低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


然而事后你会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实现了兑付,并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在回报方面,四大行给予投资者的收益就是低于股份制和城商行,这就是品牌的一个溢价。同样迁移到这里来,同样类型的信托产品,大信托公司的收益往往会低于中小型信托,风险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是所有时候,投资者都需要支付这个溢价的。


提醒防坑第一条:考察公司的实力,那些频繁踩雷的信托公司,还是尽量要避免;不要盲信宣传,更要看实际的结果。


指南二.看交易对手


交易对手也就是信托项目的融资方,是信托风险最大的来源。评估交易对手的时候,考虑的维度会有很多,本文从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来进行论述,以供投资者参考。


融资主体自身的实力


公司的整体实力、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是决定信托产品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对于交易对手而言,看什么呢?如果是上市公司,那么打开软件看看公司的市值和近三年的简易财务数据;重点看企业近三年的收入和利润是上涨还是下降,这些都是一键实现。


如果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那自然是好的信号;如果连续下降,那就要警惕了,很多上市公司最后出现问题,坑了一波信托投资者。


如果公司有评级,可以关注其评级情况。很多交易对手,都是有信用评级的。这个评级由国内第三方评级机构来进行,比如中诚信、联合资信等等,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一般准入标准至少是AA企业,AA+和AAA,信用等级越高则说明公司实力越强,违约风险越小。对于达不到AA的企业,一般要求追加担保方,担保方的评级至少是AA,所以多看一眼企业的信用评级,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此外,还要查询公司最近几年来有无其他逾期和违约的情况,比如说债券是否违约、以及各种融资工具的违约情况或者公司有无涉及重大诉讼等情况。


评估还款来源


对于一个信托产品而言,交易对手的还款来源是保证产品能够顺利兑付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款来源分为两类:项目自身的现金流是第一还款来源,而抵押、质押给信托的资产属于第二还款来源;所谓第二还款来源就是,当第一还款来源不足以覆盖信托融资的本金和利息的时候,往往通过对抵押和质押的资产进行变现,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兑付。


重点来了


考察一个信托产品的时候,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分是投资者最需要关心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牢记!牢记!牢记!(重要的事情三遍)看待一个项目,首先一定是关注项目本身的现金流,而不是一上来就看项目的抵押、质押的资产价值;盲目相信抵押物而不是项目本身,这是一种很不专业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有项目的现金流充分,才能保证本息的顺利兑付,如果第一还款来源不足,那受托人(信托公司)则需要启动第二还款来源的处置工作,通过拍卖、变现等措施获得现金流。那么问题就来了,产品一定会逾期,而且拍卖、变现过程耗时较长,而且中间存在很多变数;


2.抵押物本身有瑕疵,举个例子,前不久重庆的老牌房地产雅典地产贷款违约,波及了十几家银行和四家信托公司,原因就在于抵押物存在很大的问题;


3.从审批和业务的角度来看,现金流是第一位的。授信审批人员,就是关注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以房地产信托为例,笔者接触的某信托公司的朋友,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标准就是本息覆盖率超过200%。打个比方,假设贷款两个亿,利息10%期限两年,则本息和是2.4个亿;就意味着整个房地产项目销售产生的现金流要超过4.8亿,才是安全的。


评估增信措施


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还款来源,信托产品在实际中,一般都会采取抵押、质押和担保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为的就是保证一旦交易对手融资方发生违约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完成兑付。


因此对于项目而言,要考察和关注抵押物和质押物的这个情况,以土地为例,土地作为抵押,要看土地所在的城市,属于几线?土地位于开发区还是主城区;最近三个月的土地拍卖价格和走势,以及折扣率大小,60%相对比较稳妥。


如果引入了公司担保,那么还要看担保公司的一个基本情况,这个直接参考上面对交易对手的考察,按部就班就好。值得一提的是,担保公司一定不能弱于融资主体,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在展开了。类似于狐假虎威,反过来行么?当然不可以!


上海陆家嘴金融提醒防坑第二条:考察交易对手的综合实力、换款来源和增信措施,这是最复杂的一块,却又是最最重要的一块。


指南三.关注附加条款


考察完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全面评估了交易对手及还款来源和增信措施之后。接下来,就要关注一下信托公司的附加条款了。


对于很多信托产品,可能会存在提前和延期的情况说明,注意这里是可能,不代表一定会提前结清或者延期。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关注这一类附加条款。否则一旦出现情况,往往会使投资者措手不及。


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明确好产品期限以及各类附加条款,做好预期管理工作,以便安排未来现金流。出现提前终止和预期的情况,也能有一个心理准备。


提前结清VS逾期


如果项目存在提前结束的情况,其实是个好现象,说明项目盈利性较好,信托公司不需要在支付额外的利息,就提前终止了项目。投资者提前收回本息,虽然利息收入少了,但是投资期的本息得到兑付,绝不算是坏消息。


如果存在逾期,那就要是具体情况而定了。如果是技术性逾期,不必慌张;主要是因为资金户划拨出现了问题,本身钱是有的;如果是因为特殊的政策,延期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是违约导致的逾期,那就要启动复杂的法律手续了。


其实,没有谁愿意逾期,投资者不希望、信托公司不希望,融资人更不希望。一旦逾期,就会遭到效应降级,而且名声也坏了。日后要么融不到钱,要么成本会更高。



指南四.年化收益率


前面已经说过,信托投资不是唯收益率,越高越好。


毕竟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对于同一类型的信托而言,各家信托公司推出的产品的收益率确实会有高低,但是其差值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之内。过高的差距,往往蕴藏着看不见的风险。


有几个非常好的现象,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财富的增长以及投资者专业意识的加强,近年来投资者的专业度有所提高,较以往单纯追求收益而言,现在的投资者更加注重的是收益和风险的匹配,也更从自身的偏好出发,而不是盲目追求收益率和大品牌,资产配置开始逐渐深入人心。


目前有这三个明显的变化:1.消费者投资更加审慎;2.更加关注产品管理;3.更注意维护合理权益。


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信号,也说明市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


信托作为目前经济环境下唯一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固收类金融理财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特别是网贷投资人的关注。特别是18年新资管规定后,信托门槛从之前的300万,100万大幅下降到30万起,让大部分普通人可以参与。


但是随着国家对刚性兑付的打破,信托产品的选购越来越考验投资人的专业知识和对金融市场的把握,还是那句话:作为投资人必须要花时间去了解所购买理财产品,不能盲目投资。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审慎的态度做出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