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大年彰显生态优化 系统性改革亟需趁热打铁
摘要 2019年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在这些公司中,既有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等“强制退”,也有吸收合并、“出清式”置换等“重组退”,更有“主动退”,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断拓宽。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股东等各方由“不愿退”“不想退”“不敢退”,转为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共同化解退市风险,提高存量上
2019年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在这些公司中,既有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类等“强制退”,也有吸收合并、“出清式”置换等“重组退”,更有“主动退”,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断拓宽。
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股东等各方由“不愿退”“不想退”“不敢退”,转为齐心协力、信息共享、共同化解退市风险,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资本市场今年为落实中央“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重要指示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退市制度日臻完善,市场各方对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逐渐形成共识。应以新证券法即将实施为契机,深入总结20年来退市监管的经验教训,吸收境外主要发达资本市场先进经验,结合前期科创板退市改革试点实践情况,尽快系统性地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
A股“新陈代谢”常态化
上市公司退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几经反复。在本世纪前10年,曾有几十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此后,因各种原因,A股公司退市几乎绝迹。从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实践看,大进大出、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根本途径。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退市指标体系虽然相对完整,但效果始终不理想。”权威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今年开出的“药方”是保持定力、加强监管、凝聚合力、拓宽渠道。
一方面,对通过各种手段“保壳”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对一些上市公司在面值退市过程中忽悠投资者的行为果断出手。加强市场化约束机制建设,对违规公司绝不手软,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今年A股市场化退市卓有成效。在9家强制退市公司中,有6家为“面值退市”,这是投资者对“垃圾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劣质公司可能将被市场加速淘汰。今年以来,“白马股”和“垃圾股”的股价走势也说明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今年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力度,主动向地方政府通告风险公司信息,支持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出一批等多渠道实现风险出清。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A股退市效率快速提升。从今年这18家公司的退市情况看,有9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占比50%。有1家公司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退市,占比6%。有8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出清式资产置换等重组方式退市,占比44%。
退市制度改革卓有成效
近几年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监管部门持续完善退市制度,改革成效显现,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二是建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主动退市制度;四是建立重新上市制度。”权威人士指出,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现行退市制度取得一定成效。市场预期不断强化,退市常态化渐入人心;退市指标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日趋完备;交易所落实退市主体责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运行平稳。
2019年,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背景下,相关退市制度的出台使A股市场生态发生新变化。“科创板设立财务、交易、规范、重大违法四大类退市标准,改变了以连续亏损为中心的退市指标体系,而是将清除‘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作为着力点,并重点突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退市标准——交易类退市标准的作用,充分尊重投资者话语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科创板退市制度示范效应渐显。
新证券法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目前,如何围绕科创板退市制度改革总结、完善、推广相关经验,是明年要着力开展的重要工作。如果科创板相关经验能在A股其他板块落实,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修改基本完成,那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将更进一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表示,随着A股发行上市常态化,退市制度改革理应同步推进。
改革亟需趁热打铁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退市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受制于市场结构、发展阶段及配套基础制度等因素,目前仍需进一步进行改革。随着新证券法出台,退市制度改革已获得根本授权,亟需趁热打铁。
“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财务类指标易被操控,且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企业的优劣,退市流程过长;暂停上市制度需进一步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机制需进一步优化,风险警示制度需予完善。”深交所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退市制度在自身规则体系优化、相关配套制度完善和整体市场环境净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统筹规划、逐步优化退市制度及相关配套机制。
上交所有关人士提出,退市指标与监管目标有所背离,应厘清退市改革脉络,坚持问题导向。“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市场逻辑为基础的财务类和市场交易类退市指标设置,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合理化,引导加强主动退市;二是可考虑从营业收入、净利润、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准确甄别‘僵尸企业’‘空壳公司’,打消风险公司市场炒作预期;三是提高退市效率和平稳实施相结合。”上述人士指出。
中信建投董事总经理相晖表示,今年以来,各方对这18家公司退市整体反映平稳。这说明,退市常态化已深入人心,这无疑是进一步推动改革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