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银倒数第一:怪基金经理咯?
摘要 民生加银精选混合(690003),以2019年上半年亏损4.1%的成绩,成为成立一年以上偏股型基金毫无疑问的“期中考”倒数第一。之所以被称为“毫无疑问”,是因为倒数第二名,起码也还有1个多点的正收益。这当然是很尴尬的局面。更为尴尬的是,该基金自2010年2月成立以来,用了9年多时间向持有人诠释,什么
民生加银精选混合(690003),以2019年上半年亏损4.1%的成绩,成为成立一年以上偏股型基金毫无疑问的“期中考”倒数第一。
之所以被称为“毫无疑问”,是因为倒数第二名,起码也还有1个多点的正收益。
这当然是很尴尬的局面。
更为尴尬的是,该基金自2010年2月成立以来,用了9年多时间向持有人诠释,什么叫做“只收管理费,不创造价值”——目前单位净值0.927,累计净值也是0.927(截至2019.07.03)。
人生有多少个9年?
在你的孩子小学入学时,你相信价值投资,相信长期持有,你买了民生加银精选。现在孩子上高中了,你本指望赚点学费啥的,打开账户一看:
HoHo,还是亏的!
现在好了,非但长期业绩不能令你满意,它短期业绩还弄出个倒数第一。
吃基君(微信公众号:jwcjjwcj)知道,作为持有人的你,心中必定有万千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但是,还是请你冷静。
来,听吃基君给你分析分析,这事儿吧,它还真不太赖历任基金经理。
导致9年不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更为本质的集中在民生加银基金公司长期的絮乱经营管理之上。
短跑倒数第一,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上,民生加银精选成为了“学校倒数第一”之后,各方的诘责都指向了现任基金经理黄一明。
确实,黄一明的任期完整的包含了2019年上半年,但他完全独立操刀该产品则是2019年3月29日至今,时间并不长。
而在2018年9月20日至2019年3月28日这段时间里,黄一明是和刘旭明共同担任民生加银精选的基金经理。
比较悲催的是,黄一明自2018年9月开始接手民生加银精选,恰好是市场最为低迷的艰难时刻。但与前任基金经理孙伟相比,黄一明在接手后的2018年四季度,即逐渐提高了股票的仓位,现在看来,这么做并没有问题。
真正导致民生加银精选短跑成绩不太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出在个股选择上。
在2019年一季度末,民生加银精选的净值还在1.1之上。
换言之,它是在二季度才快速下滑的。由于定期报告尚未披露,民生加银精选二季度的操作目前从还无从窥见端倪,但有分析认为,从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来看,除了贵州茅台(600519)涨幅可观外,其余9个重仓股的跌幅都较大。而这极有可能导致了它的净值快速下滑,从而成为“倒数第一”。
基金经理走马灯:规模从24个亿做到1个亿
吃基君(微信公众号:jwcjjwcj)向来认为,不能用过于短期的业绩波动来衡量和评价一只基金的绩效。
因此,对于民生加银精选二季度的短期下滑,过于苛责现任基金经理亦大可不必。
真正需要拷问的是:作为一只成立时间超过9年的基金,为何它竟然至今累计净值还在1以下!?
民生加银精选在2010年2月募集成立时曾经是何等风光——募集规模达到24.75亿!
而在9年的时间内,历经多次基金经理更换,前后共有8位基金经理执掌该产品,至今,其规模已经降到了接近1个亿的水平!
缩水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你也许会诧异,这是怎么从24个多亿,做到1个亿的?
看看历任基金经理的任职回报,答案就出来了: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不难看出,历任基金经理除了蔡锋亮、黄钦来&杨军任期以外,其余都以任期回报亏损终结。
也就是说,规模从24个多亿做到1个亿,绝对不是短期做出来的,而是前赴后继不断亏损,糟糕的业绩把持有人都吓跑才形成的。
如前所述,我们并不讨论短期业绩的得失,因为那带有市场偶然性;但经历多轮牛熊,不管市场风格如何变换,都能表现出同样的水平失准,就需要探讨其必然原因了。
管理风格:絮乱
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于2008年11月3日成立,由民生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三方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63.33%、30%、6.67%。
对于这家刚满十周岁的基金公司来说,民生加银精选恰好是其管理水平的最典型代表——成立于2010年2月的民生加银精选走过了9年多的历程,属于民生加银基金公司的“长子”基金序列。
也就是说,读懂了民生加银精选的每个历程,你大致也就读懂了民生加银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因为这只基金产品身上,有太多公司发展的烙印,也反映了公司的管理风格:
比如前述为这只产品创造了最好任职回报的基金经理蔡锋亮,就是民生加银老鼠仓大案的当事人。至2018年,其判决书公开信息才揭示:蔡锋亮及其同乡林桂成于2011至2016年期间利用蔡锋亮基金经理职务之便,非法交易金额累计7亿元!替同乡、同学牟利1600多万元!
而民生加银精选在9年多的时间里更换基金经理8位,平均接近每年换一位,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人事变动的复杂深刻背景: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其对大股东的渠道和流量依赖很大,导致了规模上的货币基金产品长期优于权益类产品,也一度衍生出数量较多的权益类“迷你基金”。
这种与其它基金管理公司相比更为微妙和复杂的人事格局,从2017年的一次人事变动可略窥一斑:2017年8,民生加银一次性新任命三位副总经理和一位督察长。三位副总经理中,既有市场化出身的专业人士,又有曾经监管层的官员,还有来自大股东层面的人物。
彼时,民生加银权益类投资处于极为艰难的时刻。
而到了2018年末,公司成立十周年之时,民生加银总经理吴剑飞又仓促离职,留下了一个“群龙无首”的局面,乃至于产品公告也时有错误发生。
也正是在吴剑飞离职后的絮乱管理中,民生加银精选才交出了“倒数第一”的成绩单!
纵观民生加银精选成立9年的业绩,以及在规模上的不断缩水,如果说与这样的公司“家庭大背景”絮乱没有关系,恐怕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