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方向明确 商业保险大发展可期
摘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大力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保险机构适应消费者需求,提供涵盖医疗、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保险产品,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产品等纳入健康保险。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保险产品。银保监会牵头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大力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保险机构适应消费者需求,提供涵盖医疗、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保险产品,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产品等纳入健康保险。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牵头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拟于近期由多部门联合印发。业内人士分析,保险政策的东风如期到来,商业保险将步入大发展阶段。
健康险是发展重点之一
《意见》提出了促进社会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多项政策举措,要点包括: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探索健康险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对接,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等。
此前,银保监会2019年11月份发布了新版《健康险管理办法》,不再限制保险公司在医疗机构展业,有利于促进险企与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全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6564亿元,同比增速29.8%。随着“疾病年轻化”日益受到重视,国民的大病防范意识正在持续加强。
发展困局待解
上海人寿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财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都在做自己的健康险产品。由于长期以来,健康险业务体量相比寿险业务不大,各人身保险机构都将健康险业务依托于寿险业务经营,健康险业务的经营规则和数据积累是近几年才逐步细化和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看,健康险业务经营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且过去一段时期,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对接的基础数据积累相对分散且有限,导致这个最需要大数据和经验数据积累分析的险种,在发展中出现了一定的困局。”该人士指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国商业健康险有巨大潜力,但几方面的制度性障碍限制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首先是医疗服务市场以公立医院为主,保险机构难以控制医疗费用,更难以介入医疗服务过程,与医疗机构整合难度很大;其次,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制约了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产业融合的市场空间。
长护险成蓝海市场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据我所知,因为没有能力对失能老人的评级、护理提供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在上海没有合适的产品供给。今后只有保险业与医养机构深入融合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保险业资深人士介绍。
该险种的推广面临诸多困难,不过也意味着该领域是片广阔的蓝海。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有2.49亿,其中超过4000万的老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
长期护理险一般是指对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保险产品。
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5省市进行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江苏南通在试点中将标准暂定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30元,财政补助40元。城镇职工可以从其医保个人账户中直接划拨,城乡居民在每年缴纳医疗保险费时,同步缴纳护理保险费,其中困难群体及未成年人由财政全额补助。在总结多个试点区域的经验后,我国将适时全面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