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提质增效 结构调整

来源:金融时报 2020-01-07 18:30:47

摘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从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来看,“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孙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财政收支平衡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从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来看,“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孙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旧要大力提质增效。相比于去年的“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

2019年,我国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涉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12个税种以及养老保险等19个费种,规模超过2万亿元,制造业企业、民营小微企业等纳税主体减负效果明显,但同时也给财政收支平衡造成了较大压力,尤其是部分财政困难地区。业内专家认为,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减税降费工作的关键在于“巩固”和“拓展”。

“巩固”意味着现有减税降费政策要进一步落实落细,在执行过程中深化完善,力求更好成效。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并未强调大规模减税降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大幅度减税降费可能不是重点,规模或许不及2019年。

事实上,不管是从财政收支平衡还是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 “拓展”更多意味着减税降费结构上要调整,效力要提升。

孙莹表示,由于减税降费政策具有叠加累积效应,企业减负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今年减税降费将围绕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展开,以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具体可能包括推进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及环境保护费等领域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等。

用好专项债

近日,财政部消息显示,2019年全国发行地方债43624亿元,发行任务顺利完成,其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9074亿元、21487亿元。从发行特点来看,发行使用进度显著加快,2019年10月底,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基本全部拨付到项目,全部序时进度较往年大幅提前;发行渠道更加多元,2019年3月正式启动地方债券柜台发行工作,投资者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新年伊始,各地地方债发行便已提上日程。1月2日,河南、四川发布的2020年专项债券发行结果公告显示,两省分别发行了519亿元和356.71亿元新增专项债。2019年,首笔专项债由新疆在1月21日发行,今年发行进度又较去年有所提前。

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比上年提前下达额度增加了1900亿元。唐建伟预计,2020年全年地方专项债券规模扩大到3万亿元以上,在1月份就会提前使用,并且扩大将专项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的范围。孙莹也表示,由于地方专项债不纳入预算赤字,额度进一步调升的概率较大,预计2020年发行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发行进度提前的同时,更要用好。孙莹表示,要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重点用于交通、生态环保、职业教育、托幼、养老等十个领域;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要求,向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优先考虑发行使用好的地区,确保形成有效投资;以合格合规为重点,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明确项目投资方向。

调整支出结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今年财政政策积极的方式和去年相比有所变化,更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来实现。“结构调整”意味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

孙莹表示,要坚持“以收定支”,做到有保有压。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筑牢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根基。继续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的财政保障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中央及地方开源节流,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中央本级要大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地方财政要在2019年已压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同时主动挖潜,继续多渠道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

此外,今年还要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例如,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健全基层政府的收入体系;继续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缓解地方财政运行困难;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等。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