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私募定增基金“入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0-03-23 07:35:00

摘要
□好买基金曾令华2020年2月14日再融资新政出台,定增市场的关注度开始持续上升。在一般情况下,先进入者都可以期盼一些“红利”,各方都在思考如何参与市场。2015年是私募定增的鼎盛时期,之前不少三方机构都增加了“事件驱动”类别,作为一类策略单列。在定增一度受限后,相关产品的规模和业绩曾遭受到双重打击

  □好买基金 曾令华

  2020年2月14日再融资新政出台,定增市场的关注度开始持续上升。在一般情况下,先进入者都可以期盼一些“红利”,各方都在思考如何参与市场。2015年是私募定增的鼎盛时期,之前不少三方机构都增加了“事件驱动”类别,作为一类策略单列。在定增一度受限后,相关产品的规模和业绩曾遭受到双重打击。

  投资不能做“马克吐温的猫”,被热炉子烫伤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坐到任何一种炉子上,不管是热的还是冷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教训,需要仔细鉴别,避免未来“入坑”。

  一是分级定增产品。由于2013年、2014年定增的收益不错,2014年中期开始,分级定增产品开始多起来了。一般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优先级份额一般获得合同约定的固定收益,以券商资管定增为例,多数A类份额的年化收益为8%左右。相比而言,劣后级份额将带有较大的杠杆效应,一些产品的初始杠杆甚至达到6倍,即优先级份额是劣后级份额的5倍,一些信托计划劣后级杠杆更高,再加上定增产品只投资单一个股,导致劣后级份额面临极高的投资风险。

  相关启示就是:慎重参与分级产品。这些产品在2015年之后,普遍成为一个雷区,现在也有不少负面新闻见诸报端。杠杆之后的风险,变向不可知,二倍杠杆的产品不是风险乘以2,而是趋向于无限。这是因为风险的放大是非线性的,到了一定的程度会产生“并发症”。

  二是变相提高流动性的产品。由于定增的股票有持有一年的要求,当时不少定增产品的锁定期是一年半。这样在产品运作时,只能一期一期发行,一些机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开发出每月可申购,一年半赎回的产品。这样省去了一期期发行的麻烦,同时,使得产品有了永续业绩的可能。产品存在的缺点也很明显,投资者的持有期与底层定增股票的持有期不一致。在业绩向上时,正向反馈,但在业绩向下之后,面临投资者赎回,则产生“死亡螺旋”,流动性不支持赎回,需要被迫排队等待。

  相关启示就是:期限匹配是防止风险的重要原则,创新只有被关在“风险可控”的笼子里才具有意义,否则,创新出来的可能不是产品,而是炸弹。

  三是定增套利类产品。定增作为一种一级半市场的产品,的确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定增成为并购重组,借壳上市的重要方式,上演了不少“乌鸡变凤凰”的神话。这样,自然就存在套利空间。有私募评价说“一级市场请客,二级市场买单”,其后的结局往往是股票被强平,身后的投资者受损。

  相关启示就是:投资并不是短期内获得暴利,也不是利用他人的信息不对称获得筹码低买高卖,而在于投出去的钱真的是“生”钱,根据所持有凭证(股票)收获创造收益的那一部分。不赚“意外”的钱,着眼点把定增看成一种融资的方式,选择的标准在于是否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否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定增基金,也要以选股型基金为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