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合信引入6家股东 股权激励成公募揽才法宝
摘要 本报实习记者余世鹏为进一步推进人才激励,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创金合信”)近日一次性引入6家新晋股东,此举引发市场关注。实际上,自2013年监管放开公募专业人士持股计划以来,股权激励在公募领域已蔚然成风,如创金合信总经理苏彦祝、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等人均与此有关。从过往经验看,股权
本报实习记者 余世鹏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激励,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创金合信”)近日一次性引入6家新晋股东,此举引发市场关注。实际上,自2013年监管放开公募专业人士持股计划以来,股权激励在公募领域已蔚然成风,如创金合信总经理苏彦祝、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等人均与此有关。从过往经验看,股权激励虽存在企业文化、利益分配机制等兼容性考量因素,但在大资管格局与同业竞争压力下,股权激励仍将是公募招揽人才的一大法宝。
逾十家公募变更股权
证监会核准公告显示,创金合信的新增注册资本由深圳市金合中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6家企业认购,每家企业的出资额和认购比例均为1050万元和4.51%。增资后,创金合信资本金由此前的1.7亿元上升至2.33亿元。同时,在股权稀释后,第一创业证券的持股比例由70%下降至51.07%,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由30%下降至21.89%,但仍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除创金合信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国联安联基金、英大基金、泰达宏利基金等逾10家基金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其中既有大股东加注,也不乏大股东退出。比如,平安大华基金的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3亿元,同时更名为平安基金。增资后,大股东平安信托的持股比例由60.7%上升至68.19%。而国联安联基金的原控股股东国泰君安证券选择退出,将51%股权转让给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资产,太保资产成为新晋股东。另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12月21日,目前仍有12家基金公司正在排队等候股权变更审批。
业内人士表示,表面上看,股权变更是出于合规经营考虑,特别是在资本与财务领域。比如,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国务院批复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条件》明确,包括“净资产低于实收资本的50%,或者或有负债达到净资产的50%”等情况在内,机构将不得成为基金公司实控人。其次,深圳某不具名的公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除了提升注册资本金外,增资扩股也是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考虑。”如平安基金此前宣称,此次增资体现了股东对发展战略的充分认同,未来将继续依托平安集团的科技优势,走出差异化之路。
股权激励进行时
若进一步探究,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动与人才股权激励有着莫大关系。比如,今年实施股权变更的10多家公募当中,有创金合信、北信瑞丰基金、中加基金等近5家机构以增资扩股方式进行股权激励。若包括此前实施股权激励的中欧基金、天弘基金、长信基金等机构在内,近年来涉及高管和核心人员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案例,已接近30例。
以创金合信为例,该公司高层多源于第一创业证券旗下的资管部核心团队,且成立之初就以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员工持股平台展开股权激励。例如,苏彦祝此前就通过该持股平台持有创金合信10.48%的权益。苏彦祝曾表示:“公募基金行业与其他资管行业比拼资本不现实,只能比拼人才和团队。”
针对本次增资扩股,创金合信在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时表示:“公司一直坚持合伙文化,重视人力资本在公募基金行业中的作用。此次变更股权为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进一步深化,新增的6个合伙企业均由公司多位核心员工设立,目前工商变更登记等事项正在进行中。”
实际上,在创金合信成立的2014年,股权激励现象在公募行业已并不鲜见。
2013年6月,当时新修订的《基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制度红利一落地,随后就有中欧基金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及天弘基金实施全员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案例在业内就此铺开。
其中,因股权结构简单、人才成长空间大,中小型基金公司成为人才角逐的主力军。比如,前海开源基金早在2013年创立之初就实施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为其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并招揽来了原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前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华润信托前副总裁田洁等业界大咖。截至目前,业内涉及高管和核心人员持股的基金公司案例已接近30例。“想推行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其实不在少数,因为激励到位才能留住人才。”上述深圳公募人士说。
需多因素综合考量
股权激励若推行成功,对公司的人才储备和战略执行都大有裨益。例如,因成立之初就实施股权激励,创金合信的业绩增长明显,其2017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和4158.69万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1.13%和29.18%。
然而,多家公募基金表示“股权激励话题较为敏感,不便细谈。”如上述深圳公募人士所言,因存在利益分配等因素限制,现实中股权激励会遇到阻碍,“此前有一家公募高层想推行股权激励,但因与股东公司之间存在员工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至今未能实现。”
事实上,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捆绑核心管理层与公司利益,以解决“委托-代理人”问题。但在现实操作中,股权激励的效率高低,还与企业文化、分配机制等因素相关。分析人士称,股权激励会因“员工不适应新制度、利益分配不均或未能及时兑现”等问题而影响实施效果。从趋势上看,随着大资管格局持续发展以及竞争越发激烈,公募行业的人才流动并没停歇。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91家公募机构的248位高管发生变动(2017年全年的高管变动机构不到90家),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变更人数达212位,这里面不乏原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华商基金总经理梁永强等大咖。对此,市场人士表示,在同业竞争压力下,股权激励仍是机构招揽人才的一大法宝。